[摘 要] 建黨90多年來,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中國共產黨都會組織全黨開展集中學習教育活動。分析歷次學習教育活動的經驗,對于我們把握執(zhí)政規(guī)律,加強學習型政黨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啟示。
[關鍵詞] 學習教育活動 歷史經驗 學習型政黨建設
習近平指出:“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實現大發(fā)展大進步?!盵1]經常性開展集中學習教育活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勇于突破教條主義束縛,大膽理論創(chuàng)新,敢于剖析自我,不斷完善自身的精神和品格,而歷次學習教育活動所留下的經驗和方法無疑已成為當前我們黨把握執(zhí)政規(guī)律,加強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寶貴財富。
一、把握關鍵時機,解決突出問題
我黨歷史上的歷次學習教育活動,都是在革命、建設或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統(tǒng)一全黨思想、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而進行的。
延安整風運動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開展起來的。當時黨內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嚴重地束縛全黨,許多人把共產國際指示奉為金科玉律予以照搬照抄。加上抗戰(zhàn)以來發(fā)展的70余萬新黨員,絕大多數出身于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缺乏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和作風的侵蝕,影響了黨的先進性的發(fā)揮。面對這些問題,全黨開展了一次大規(guī)模整風運動,掀起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高潮,從而端正了政治路線和思想方法,并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重新認識中國革命的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使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達到了空前團結和統(tǒng)一,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7年冬至1948年春進行的“三查”和“三整”整黨整軍運動,是針對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反攻的關鍵時刻,革命隊伍中出現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和作風不純的狀況而開展起來的?!叭椤保诘胤缴鲜侵覆殡A級、查思想、查作風;在部隊中是指查階級、查工作、查斗志?!叭?,是指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通過整黨整軍運動,純潔了黨的組織,改進了黨的作風,保證了土地改革的順利完成,提高了官兵的階級覺悟和部隊的戰(zhàn)斗力,加強了紀律和團結,為奪取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2]
1950年的整風運動是在黨的執(zhí)政初期,面對建設社會主義的嚴峻考驗情況下進行的。由于革命勝利,一些老黨員、老干部滋長了驕傲情緒和嚴重的命令主義作風,甚至出現蛻化變質等嚴重現象。同時,約有200萬新黨員還沒有來得及接受必要的黨的知識教育。為面對執(zhí)政帶來的考驗,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驕傲自滿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黨中央在1950年利用夏、秋、冬三季進行了全黨整風。而1951年至1954年的整黨運動的重點是進一步解決黨的基層組織的問題。這次整黨以思想整頓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對黨員普遍進行黨綱、黨章以及黨員八項條件的教育。在此基礎上,按照黨員標準八項條件,對黨員進行登記、審查和處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這次整風、整黨運動,提高了黨員的思想覺悟,純潔了隊伍,改善了黨的作風,密切了黨群關系,提高了黨的戰(zhàn)斗力,對黨領導全國人民恢復國民經濟,順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起了重大作用。
鄧小平同志提出“重新學習”及1983年開始的黨內整頓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針對“文化大革命”后黨組織戰(zhàn)斗力渙散、黨的組織生活不健全以及黨員隊伍狀況不適應社會主UZQTMR1t0r6YKP0WG7VLbA==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等問題,對黨的作風和組織進行的一次全面整頓。本次整黨的任務是統(tǒng)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通過一系列學習和思想教育活動,全黨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進一步把全黨的思想統(tǒng)一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上來。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葉之后,我國的改革進入到攻堅階段,經濟發(fā)展處于關鍵時期,國際國內形勢出現了種種新變動。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和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對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質、駕馭復雜局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世紀之交的歷史關頭,中共中央在全國縣處級以上干部和領導班子中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內容的教育活動,以解決黨內不同程度存在著的忽視理論學習,理想信念動搖,政治敏銳性和鑒別能力缺乏,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盛行等問題?!叭v”集中教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恢復和發(fā)揚了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黨的領導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高了學習理論、增強黨性鍛煉的自覺性,進一步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2000年底到2002年“在全國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是我們黨在新世紀為解決好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著手進行的一項重要基礎建設,是事關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全局的一件大事”[3]。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的主要對象是縣以下黨員、干部,主要任務是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解決一批農村基層存在的突出問題。因為做好農村的各項工作,不僅要靠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而且要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素質過硬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通過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農村基層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幫助他們切實改進了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鞏固了黨的執(zhí)政基礎,推進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事業(yè)。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則是在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關鍵時期進行的。這個時期既是“發(fā)展機遇期”,又是“矛盾凸顯期”。但是,由于一部分同志對形勢認識不足,一直沉浸在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中,頭腦不夠清醒,缺乏憂患意識;更有些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zhàn)斗力不強;有的黨員理想信念不堅定、黨員意識執(zhí)政意識淡薄。在全黨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引導大家把學習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增強本領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切實解決黨組織和黨員在思想、組織、作風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廣大黨員更新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加深對工作規(guī)律的認識,切實解決影響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真正肩負起歷史使命,體現出黨的執(zhí)政能力,體現出黨的先進性。
十七大之后進行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和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是在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的背景下開展的,是在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我國正處在改革發(fā)展關鍵階段、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都前所未有的背景下開展的,特別是在全黨全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背景下開展的”[4]。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就是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fā)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fā)展的突出問題以及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有利于科學發(fā)展的體制機制”[5]?!斑@次學習實踐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實踐,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實踐,也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實踐。”[4]
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是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在具體實踐領域內的鞏固、拓展和深化。從開展此次活動的具體目標和任務看,主要是解決黨內特別是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所存在的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向性。本次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對基層黨組織的要求是做到“五個好”,對黨員的要求是“五帶頭”。從取得的成果看,全國涌現了大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yōu)秀共產黨員,成為人們身邊看得見的學習榜樣,不僅提高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增強了黨員的黨性和業(yè)務能力,而且對全社會形成學習先進、崇尚先進和爭當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起到了巨大的帶動作用。
二、圍繞中心工作,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黨內學習教育活動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就黨建抓黨建,就活動搞活動,黨建工作只在“體內循環(huán)”,其價值和作用就大打折扣。我黨的歷次學習教育活動均圍繞當時的中心工作展開,服務于革命、建設、發(fā)展大局,并采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式,著力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
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敏銳地感覺到“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6]p178。為了克服這種恐慌,毛澤東同志認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然后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地學到了一點東西,看誰學得更多一點,更好一點。隨著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進一步抗擊日本侵略者,突破日軍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壓迫,最終奪取革命勝利是當時的中心工作。為了讓廣大的黨員統(tǒng)一思想,提高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從1942年2月開始,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延安整風運動。在此前后,毛澤東先后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報告,提出改造全黨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的任務,批判了理論和實際脫離的主觀主義。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確立了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指示要求,各地黨委必須明確認識,解決解放區(qū)的土地問題是我黨目前最基本的歷史任務,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1947年7月,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中國革命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重要階段。戰(zhàn)爭形勢及解放區(qū)土地改革的發(fā)展,要求共產黨員和人民解放軍更加英勇作戰(zhàn),繼續(xù)發(fā)揚不怕犧牲、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搬掉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正是圍繞這個中心任務,全黨開展了以“三查”“三整”為主要內容的整黨整軍學習教育活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嚴重的經濟困難,1950年6月召開的七屆三中全會,制定了恢復國民經濟的戰(zhàn)略方針,確定“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是這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圍繞這個中心工作,毛澤東等同志在大會上的報告中對全黨的思想教育工作內容進行了論述。此后開展的整風、整黨運動均圍繞這個中心工作開展。本次整風、整黨運動加強全黨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學習,并把學習運動推廣到全國人民中,成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1978年12月,面對“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百廢待興、百業(yè)待舉的局面,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鄭重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因此,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辈娬{當前要著重抓緊三方面的學習:一個是學經濟學,一個是學科學技術,一個是學管理。學習好,才可能領導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圍繞黨的事業(yè)怎樣才能興旺發(fā)達、如何鞏固和建設社會主義這個中心工作,開展了1983年的整黨,從而進一步把全黨的思想統(tǒng)一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上來。
1998年12月,全黨深入開展以“三講”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是全黨為迎接新世紀、進行新的偉大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思想和組織準備。胡錦濤指出:“要緊緊圍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開展‘三講’教育與推進當前工作結合起來。不能脫離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孤立地搞‘三講’;也不能借口工作忙而不認真搞‘三講’。衡量和檢驗‘三講’教育搞得怎么樣,歸根到底要看是不是有力地保證了黨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和中央重大決策的落實,是不是有力地推進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盵7]
2000年底,為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通過深化農村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農村經濟發(fā)展,切實解決當時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農業(yè)和農村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中央決定在農村深入開展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活動。這是我們黨在新世紀解決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而進行的一項重要基礎建設,是事關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全局的一件大事。通過此次學習教育活動,把廣大干部的思想進一步統(tǒng)一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來,對于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重要舉措。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講話中,總結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鮮明特點,指出本次學習教育活動著眼于取得實效和群眾滿意,在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上狠下工夫;緊緊圍繞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做到先進性教育活動和生產、工作兩不誤、兩促進。
十七大之后,在全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迫切需要。這次學習實踐活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組織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著力查找和解決影響制約科學發(fā)展的突出問題,較好地實現了讓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fā)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要求。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過程中,全黨同志積極落實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的決策部署,努力化危為機、危中求進,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率先回升向好,為我們黨更好地團結帶領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履行黨的歷史使命,進一步凝聚了強大智慧和力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組織基礎。
從2010年4月,中央作出在全黨范圍內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決定?!巴苿涌茖W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是本次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的總目標和總內容?;顒犹貏e強調要圍繞中心工作,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尤其是緊密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中心工作謀劃確定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主題,為完成各項任務提供動力和保障。努力把黨的政治優(yōu)勢轉化為科學發(fā)展優(yōu)勢,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科學發(fā)展資源,把黨的建+ZW8V0ToXuXG2UN+7BtsUXJ4x1iUC4fuOGJ241On1ws=設成果轉化為科學發(fā)展成果。
三、科學合理安排,規(guī)范系統(tǒng)推進
歷次學習教育活動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活動前進行周密詳細計劃,科學合理安排,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有針對性地系統(tǒng)推進。
延安整風運動從1942年2月開始至1945年春季結束,共分為思想發(fā)動、整頓三風(學風學習、黨風學習、文風學習)、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三個階段,分兩期進行。參加整風學習的干部大體分為三部分:一是中直、軍直系統(tǒng);二是西北局、陜甘寧邊區(qū)系統(tǒng);三是中央黨校系統(tǒng)。第一期自1942年2月至1943年7月,整風學習帶有試點性質;第二期自1943年七八月間至1945年4月,延安地區(qū)和陜甘寧邊區(qū)全體黨員干部普遍參加。
“三查”“三整”整黨運動主要分為兩個步驟:一是自上而下思想打通,組織整頓,紀律制裁,目的是去掉障礙,去掉障礙才能徹底實現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之后,由下而上地整上來,這是鞏固黨,擴大成果,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把黨的經常制度、工作作風建立起來,使黨的面貌煥然一新。這次整黨的重點是整頓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提出要在不同地區(qū)實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1950年的黨內整風,采取自上而下地、有領導地逐級召開整風會議或成立整風訓練班,學習文件,總結工作,分析情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首先在縣以上領導干部中進行,其后,在一般黨員和干部中普遍開展整風。1951年至1954年的整黨則分學習、登記、審查和組織處理四個階段,著重進行思想整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組織整頓。
1983年至1987年的整黨用了3年時間分期分批地對黨的作風和黨的組織進行了一次全面整頓。從中央到基層組織,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地進行。在認真學習文件,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分清是非,糾正錯誤,純潔組織。黨的每個組織經過整頓,在處理了必須處理的問題的基礎上,最后要鄭重地進行黨員登記。
“三講”教育采取自上而下的辦法,分級、分批展開。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其直屬機關在試點基礎上展開,1999年上半年結束,地、市、縣1999年底基本完成。一個領導班子開展學習教育的時間,一般為兩個月左右。大體步驟和基本方法是:思想發(fā)動,學習提高;自我剖析,聽取意見;交流思想,開展批評;認真整改,鞏固成果。
在全國農村開展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首先重點是鄉(xiāng)鎮(zhèn)和縣(市)部門,然后逐步擴大到村一級班子和部門駐鄉(xiāng)鎮(zhèn)單位。共分為三個階段:學習培訓、對照檢查、整改提高。十六大以后,興起的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強調突出重點區(qū)分層次: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是關鍵;同時抓好基層黨員干部的學習貫徹;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廣大群眾;高度重視青年學生的理論武裝工作。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總體安排和方法步驟是:先進性教育活動分三批進行,每批半年左右時間。第一批:縣及縣以上黨政機關和部分企事業(yè)單位;第二批:城市基層和鄉(xiāng)鎮(zhèn)機關;第三批:農村和部分黨政機關。集中學習教育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學習動員;第二階段:分析評議;第三階段:整改提高。集中學習教育基本結束后,還用一定的時間,切實做好鞏固和擴大整改成果的工作。
十七大之后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自上而下分三批進行:第一批主要在省部級黨政機關、中管金融機構。第二批參加活動的單位主要是市(地、州、盟)、縣(市、區(qū)、旗)黨政機關;市(地、州、盟)、縣(市、區(qū)、旗)人大、政協(xié)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人民團體機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團機關;中央和地方所屬國有企業(yè);市(地、州、盟)、縣(市、區(qū)、旗)直屬單位;高等學校。第三批則主要包括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中等職業(yè)學校、中小學校、醫(yī)院,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基層單位。第二、第三批均分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三個階段。
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一是思想發(fā)動、安排部署階段。從2010年4月到2010年7月上旬,主要是深入學習,領會精神,搞好思想發(fā)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思想認識統(tǒng)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上來。二是全面爭創(chuàng)、扎實推進階段。時間從2010年7月中旬至2011年7月,著重圍繞迎接建黨90周年開展活動,興起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熱潮。三是鞏固提高、深化提升階段。從2011年7月到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后,著重圍繞迎接黨的十八大開展新一輪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集中展示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成果,總結和推廣先進典型,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更加出色的工作業(yè)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p>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03.
[2]侯樹棟等.國防教育大詞典[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
[3]胡錦濤.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04-02.
[4]胡錦濤.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0-04-06.
[5]習近平.抓緊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N].人民日報,2009-10-09.
[6]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中共中央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在縣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三講”教育[N].人民日報,1998-12-06.
責任編輯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