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六月重災。由于經濟增速下滑、IPO重啟臨近,特別是銀行“錢荒”和美國QE將要退出等重磅利空因素疊加,自6月3日至25日,短短14個交易日,上證指數(shù)盤中最多跌去463點,跌幅達20%,且創(chuàng)出近四年來的新低1849點。很多投資者在極度恐慌中割肉、流血,傷的很不輕,紛紛呼吁管理層救市。好在央行還是“放水”,注資一些銀行以解一時“錢荒”,而證監(jiān)會也表態(tài)要提振市場信心。于是,6月25日才會有收復百余點“失地”的壯舉,次日又有創(chuàng)業(yè)板報復性的大反彈。爾后,各指數(shù)雖然震蕩反復,但都有企穩(wěn)的跡象。先是長陰下挫,驚心動魄,失望以至絕望,瞬間又峰回路轉,大幅反彈,給人以希望。對此,投資者可能有各種體驗與感慨,筆者以為,此事無須怨天尤人,要關注“奶媽”如何說與做,但最主要的還是要自己救自己。
自己救自己,首先要有風險意識,控制好倉位。“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別以為是老生常談。六月份就實實在在上了一堂來自金融體系的驚心動魄的風險教育課。中國印了那么多鈔票,總體不缺錢,但由于資金錯配、短借長投的問題一直解決不了,以致六月以來銀行竟出現(xiàn)了“錢荒”,即銀行間在放高利貸,說明流動性非常緊張,而央行又不肯“放水”緩解,因而很快就形成了一種準金融危機。而這種“危機”很快又傳導到股市,引起銀行、地產股的大跌,進而帶動各類指數(shù)都大幅下挫。這種金融體系風險的特點是傳導快,影響面大,殺傷力強。如果重倉持有銀行、地產等權重股,而又沒有風險意識及早退出,這次會損失慘重。相反,一些投資者風險意識較強,六月初就清掉了大部分倉位,只保留了少部分新興產業(yè)股票,因而能夠輕松應對六月的大動蕩。當前調整并沒有結束,還是要多考慮風險因素,要保本。只有保住了本錢,才能躲過股災,才有能力在爾后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
自己救自己,就是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結構,跟上市場的主流趨勢。今年五月,明顯是經濟轉型升級中的結構性行情,也就是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及主板中題材股、成長股的行情。主板中的大盤權重股雖然一度也有些動作,如銀行、地產、券商等,但總的來說機會很小。進入六月后,經過大幅下挫,更證明銀行、地產等大盤權重股沒有戲,而且還成了重災區(qū)。由于銀行等金融體系的改革和流動性的改善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而這類股票短期雖然會超跌反彈,但參與仍需謹慎。而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及主板中符合經濟轉型升級方向的股票,雖然也大幅下挫,但很快就大幅反彈,有些還創(chuàng)出了新高。如果持有這類股票,不僅損失較小,而且有些還大有斬獲。當然,也要注意這類股票由于漲幅較大而積累的風險。在最近的調整中,這類強勢股的調整幅度有些也達到了20%多,有的甚至超過30%。但同銀行、地產等大盤權重股相比,這類股票的機會仍然較多。要想救自己,一個是等機會,一個是多關注這類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