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份開始,滬、深股指就在目前這位置構筑了一個技術平臺,而且這個平臺一搭就是將近一個半月了。難道市場在等待著什么消息嗎?否則,市場也不會如此膠著狀態(tài),既不大漲,也難以大跌;而這樣的技術平臺,代表著市場此時的多、空雙方微弱平衡,同時也在等待著政策與消息面的變化刺激,才能尋找出市場的下一步變化。
但是無論市場后市走勢如何,筆者都已經(jīng)告訴過大家了,目前A股市場的“凈資產(chǎn)值”就是滬市的1900點。所以,大家可以盯緊這個滬指的“凈資產(chǎn)值”,以此為建倉界限。上為略微溢價,下為折價,而如果折價越大,意味著市場也就越低估,那么買入時就越有安全邊際。
從技術圖形上看,本周滬、深指數(shù)呈現(xiàn)弱勢震蕩格局,滬指基本上在2050一帶運動,而在此累積的籌碼,也可以看做是主力機構在此低吸的一個過程,當然更是高位籌碼交換到低位的一個反復過程。
從均線上看,5日均線金叉10日均線之后,依然能保持10日均線的向上支撐方向,因此市場的短期方向依然是向上看多、做多的,而中期市場的方向,依然還是要繼續(xù)觀察10周線與周K線出現(xiàn)的關系變化,而目前在滬、深市場周線系統(tǒng)里,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是周K線觸及10周線而已,并未說明市場是真正有效的放量突破10周線。因此,市場的中線方向,依然還在等待和觀望當中。
對于大盤的后市方向,筆者認為,目前市場正在吸籌和等待消息面以及政策面的變化過程當中,我們還要耐心等待,而市場變盤的時間窗口,則是以10月15日為主,至于另外一個變盤的時間窗口則是元旦或春節(jié)。所以,大家要盯緊這幾個時間窗口。
從目前的市場風格來看,似乎有轉換的跡象了,也就是從小盤概念股,轉向周期性弱復蘇板塊個股,中間的節(jié)奏把握,需要大家自己去控制。
總之,目前不適宜再重倉創(chuàng)業(yè)板個股了,而我們應該轉向另外一個“物極必反”的周期性行業(yè)去尋找機會。當然了,醫(yī)藥板塊是可以穿越牛、熊市的,大家必須要半倉配置,而剩余的倉位,大家可以自己去尋找機會。醫(yī)藥,在這1年半的時間里,依然是筆者的最愛那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