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的反彈行情真的要終結了嗎?也許我們難以接受,但是,如果行情真的要終結,那么我們又該采取何種交易策略應對呢?是該止損或止盈個股,還是要繼續(xù)持倉等待?這些都是我們要在本周思考的,而下周要執(zhí)行的重要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判斷大盤,我們究竟是以技術趨勢信號為標準,還是要按照自己的經(jīng)驗或者基本面的分析為標準?這點也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不同的交易者,就會有不同的觀點,而市場的結果卻是唯一的。
10周線,相信大家都知道,而在周線系統(tǒng)里,筆者常用的就是只設置一根均線(10周線)去判斷市場的行情開始和結束的技術拐點趨勢信號。在周線系統(tǒng)里把其它均線都去掉,只保留10周線,我們會把行情的波段趨勢都看得非常地清楚。
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去驗證大盤以前的每一次波段行情。這個方法的成功率也許不是100% ,但是起碼也有90%或以上。所以,我們的判斷就是當周K線以中陰或者大陰K線形態(tài)跌破10周線,或者以跳空缺口直接跌破10周線,且在次周收復不回去,那么我們就可以第一步確認大盤的行情結束了。如果市場同時或者延后幾天緊跟著也跌破60日均線,那么就是基本可以確認市場的行情結束。
從目前的滬、深股指周K線來看,本周五市場就有跌破10周線的征兆了。所以,目前市場的波段行情趨勢,是明顯地處于技術破位的邊緣了,而下周市場能否快速地收復10周線,將是我們衡量和判斷行情是否結束的最關鍵一周,同時也是市場在做月K線的最后一周。所以,當本周的行情結束之后,下周的技術走勢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清倉與否,關鍵看下周的市場表現(xiàn)。
從市場調(diào)整的板塊來看,在本周出現(xiàn)暴跌的,或者在10月份國慶節(jié)后就開始暴跌的板塊個股,幾乎都是今年以來被游資炒作翻倍、或者翻幾倍的手游概念股、影視傳媒股、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概念股、自貿(mào)區(qū)概念股以及其它七七八八的題材概念股。而對于藍籌股如金融和地產(chǎn)來說,它們幾乎沒啥表現(xiàn),或者說它們在今年以來既沒有大漲,而目前也沒有大跌,個股的波動基本上都在正常的范圍內(nèi)。
2013年,基本上都是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的牛市了,也基本上都是主板市場的垃圾題材概念股等瘋狂炒作的一年,而價值投資在今年看來也好像無用武之地;但是,我們相信,市場的股價波動以及所有走勢,其實都是圍繞著對社會經(jīng)濟以及上市公司的業(yè)績成長預期進行的,投資的根本,就是要看經(jīng)濟是否增長,公司業(yè)績是否實實在在的在加速上升,或者像題材股的炒作那樣畫一個未來公司業(yè)績暴增的“大餅”給大家去投機炒作。
總之,抓住根本,才能抓住投資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