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他是劉歡。他的嗓音幾乎讓人相信是上天賜予給極少數人的神力。
極致審美體驗歌手
每人都有自己特別喜愛的歌手和歌曲,某個歌手或某首歌曲一定只有暗合了你的審美,表達了你的情緒才會讓你對他或她如此著迷。
劉歡,中國樂壇的“異類”。身為對外經貿大學的教師,他自稱歌手是自己的業(yè)余身份,在近三十年的音樂生涯中,只出版過3張專輯。但就是這位業(yè)余歌手,卻紅遍大江南北,被譽為中國樂壇教父級人物。他專輯不多,卻首首傳唱。盤點中國二十年來最膾炙人口的歌曲,劉歡的數量一定名列前茅,這些歌曲成為觀眾對于那一年代的集體記憶。
劉歡的音樂道路幾乎是一帆風順的,從最早的歌曲《磨刀老頭》、《你是一面旗幟》、《丁香雨》到風靡全國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東邊日出西邊雨》、《胡雪巖》中的原創(chuàng)音樂和歌曲,除了其中的絕大部分演唱,劉歡還包攬了全部的作曲(部分含詞)、編曲和制作,他是中國大陸頭一批為數不多的能用電腦編曲和制作的音樂人之一。九十年代拿了好幾個十大作曲家和歌手獎,可謂是中國大陸獨一無二的集作詞作曲、編曲、制作、演唱和音樂教育于一身的全能音樂人。2008年8月8日,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他與莎拉·布萊曼共同演唱主題歌《我和你》,被媒體視作他音樂生涯的巔峰。在他而言,未必。
三十年流行與經典
2013年第一站演唱會,“傾聽我們的年代——留歡2012劉歡大型演唱會”在北京震撼開唱,開票48小時幾近售罄,即便是天寒地凍的,上座率仍達到百分之分。劉歡帶來了他二十多年來廣為傳唱各種經典曲目,從《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歌《千萬次的問》,到《水滸傳》主題歌《好漢歌》、《胡雪巖》片頭《去者》片尾《情怨》、《甄嬛傳》主題曲《鳳凰于飛》。不同時代的歌聲串連起老中青幾代人的回憶。再加上新的元素,《少年壯志不言愁》、《天地在我心》、《從頭再來》和去年熱播的《甄嬛傳》主題曲,打通了年輕一代歌迷的音樂情感任督二脈。劉歡還攜同他在《中國好聲音》的五位學員帶來一曲HIGH翻全場的神曲《喂雞》,讓大家看到“教父”賣萌的一面。
陳魯豫:我發(fā)現你的歌都群眾基礎良好。
劉歡:這都碰巧。我們都弄不懂哪種歌最后會火了。做那歌的時候,千萬別想后邊的事。當時想著我怎么把這首歌寫好了錄好了就得了。它怎么就能火了,怎么就能流行,這真的是沒有人知道?!靺?,滿街人,不管賣不賣股票的,全都該出手時就出手。
陳魯豫:跟股票有關系嗎?
劉歡:這真的是這樣,就是你永遠都不明白是為什么,我2003年錄了一個《喂雞》,當時錄的時候,一邊錄一邊樂,覺得好玩。而且我還故意把一些聲音,用那個聲碼器,變的升一個八度降一個八度,變成一會兒倍尖的一個聲,一會兒變成一個巨大的雞,就覺得好玩。那誰想到這事過去這么久了,現在就成了什么神曲了。
陳魯豫:但有時候挺神的,就是你一首之前也沒有預期、不去想的歌,有一天突然大家都在唱,那種感覺也是一個挺神奇的感覺?
劉歡:對,所以世事難料。
也曾年少瘋狂
劉歡的父母是中學教師,家教嚴格,塑造了他謙和低調的個性。1981-1985年,他大學上的是國際關系學院法國文學專業(yè)。也就是在大學時候,他無師自通,學會了鋼琴和各種樂器。1985年一舉奪得首都高校英語和法語歌曲比賽雙料冠軍。1986-1987年參加中央講師團到寧夏支教。回憶起青蔥歲月里的各種瘋狂,他都不覺得苦,反正喜歡去做卻做不了的事的事更讓人郁悶。
陳魯豫:如果一件事你喜歡但你做不成,要煎熬很多年,你會堅持下去嗎?
劉歡:我覺得我可能不會。我不是那種逮著什么事跟人死磕的那種。
陳魯豫:比如唱歌這事?之前如果你就不順的話,你會跟唱歌這件事死磕嗎?
劉歡:我可能還會一直很喜歡,因為我實在是太喜歡這件事了。我喜歡音樂,喜歡唱、喜歡寫,完全是因為大二(十九歲)的時候,才摸到鋼琴吶。小時候家里也窮,沒有這個條件,學校有一鋼琴,天天去彈,就是因為喜歡。要說沒有遇到這種機會,那可能以后就還是喜歡唄,也就是這樣了。
陳魯豫:做音樂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特別激情澎湃的,甚至很瘋狂的時候,你有過嗎?
劉歡:我那時候應該就算吧。反正挺瘋的。
陳魯豫:你為音樂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么?
劉歡:其實我現在回想起來,可能當時真沒少下功夫,只是那時候不覺得而已。就是喜歡這件事。那時每天中午十一點半下課,大家去吃飯,十二點鐘吃完,全體就都回去睡一會兒,或者打牌什么的。我的鋼琴就是每天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鐘上課之前這段時間。而且也沒有老師那會兒,也沒什么教材,就是自個一通瞎打。
陳魯豫:那個年代你會背著吉他四處亂轉嗎?
劉歡:我們學校的同學們,一天抱著個吉他這那的,我看著這事,結果那年正好暑假回家,有一親戚考大學去了,他那吉他不彈了,我就拿來扒拉,一個暑假回來我就是他們那里邊最好的了。然后我也沒覺得那有什么。我就記得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回我跟一同學,我們倆那發(fā)瘋呢,非要騎自行車回天津。
陳魯豫:從哪兒,從學校?
劉歡:從北京,對。家在天津嘛。然后騎自行車騎到半路呢,就得吃一頓飯嘛,結果我這同學說不能喝酒,我不知道他不能喝到那個程度。其實我們倆就一人喝了一碗酒,他就趴桌上睡了。飯館過了一點鐘要關門,就轟我們走,我拉他也弄不起來,然后我就在那哄著人家唱歌。我這么嚷嚷唱他都不醒。我就在那不停地給人唱歌,整了可能得有小一個鐘頭,好不容易弄起來了,我那是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保不齊的,跟人家那瞎磨咕工夫,給人耽誤得。
音樂之外的夢想
劉歡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了二十多年的《西方音樂史》,據說他講課比唱歌更帶激情,那些大師巨匠才是他的音樂高標。所以,平時創(chuàng)作的曲兒,對他來說是興致之作。但當在外面聽到別人放他的歌曲,自個聽著總覺得別扭。他是中國流行歌壇上的巨匠,本質卻是學院派的,始終與紛繁蕪雜的世界保持著一定距離,自省且清醒。
2012對劉歡來說是熱鬧的一年,從龍年春晚上的《大愛》到上半年《甄嬛傳》火熱熒屏,再到執(zhí)“導”中國最火的音樂選秀節(jié)目,最后壓軸“留歡”演唱會,他真的很忙。而2013,邁入五十歲知天命之年,音樂之外他還有一個電影夢沒有實現。
陳魯豫:我記得是你哪一年說,你說那個未來人生規(guī)劃是什么?你說你希望到差不多四十五歲的時候能夠拍電影?
劉歡:已經過去了,五十五吧。不知道,反正這是有這么個念想來著,誰知道呢,但是這個夢想還是在,我相信一旦有條件的話,我還是想把它實現的。我覺得我是隨遇而安吧,已經到了這個歲數了我就別再給自個兒使勁上套了。能做點什么做點什么,然后我覺得我更習慣的還是我前兩年的那種感受。就是一半性的退隱山林吧,其實這種更適合我。
陳魯豫:你退隱山林干嘛?
劉歡:沒干嘛,我這個人在家里邊可待得住了,要是沒事的話,在家那一個星期都不帶下樓的。
陳魯豫:你覺得音樂帶給了你什么?改變了你什么?
劉歡:音樂帶給了我一切,改變了我的一切。
陳魯豫:你平時在創(chuàng)作音樂的時候,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就我們想象,作曲家都是在那突然有一段好的旋律出來以后,就特別激動,然后,你是那樣的狀態(tài)嗎?
劉歡:其實就是寫音樂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在你把它給想出來的那一會兒,這個左掰斥右掰斥這段東西成了,這時候最愉快了。再往下就開始變成煎熬了,因為你要完成技術過程。你得修這修那的,然后編曲,就開始頭疼了,然后錄音的時候就累得要死,就是前面那一段是特別愉快的。
陳魯豫:你有沒有想嘗試做一些除音樂以外的事情,如果有會是什么?
劉歡:以我的狀態(tài)看,現在基本上與其說做音樂,基本上還是說在歌曲的這個小角落而已。它如果有更大的,你心里邊有些想展示的東西,憑一個歌曲它的承載量是不夠的。所以可能那時候就,再加上我特別喜歡電影,我原來就一直有這么個想法,但是怎么說呢?我現在不強求自己去做什么,如果到時候還有這種想法那就再看了。
陳魯豫:我是該祝你要保持這種暫時能夠悠閑一點的狀態(tài),還是2013年繼續(xù)忙碌呢?
劉歡: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可能會嘗試去做一些比較小場合的這種音樂會的演出。
鳳凰視點
劉歡,一直屹立于中國流行樂壇之巔,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劉歡是感性敏感的,也是認真固執(zhí)的。2012年參加《中國好聲音》做導師,年末卻宣布退出。或許,這都不在大家的意料之外。按照他的說話,一個是錄節(jié)目身體吃不消,更重要的還是不能接受節(jié)目的一些操作方式吧。時至今日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他還是不能接受有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編造的故事和各種傳言,也不能理解在市場操作的情況一些遠離初衷的妥協。他還是更喜歡純粹地授課,更喜歡悶在家里做音樂。在《鏘鏘三人行》,他聊了很多,關于媒體環(huán)境,關于音樂教育和理想,他對現況有著清醒的認知和學者氣的固執(zhí)——
劉歡:不能適應現在的媒體環(huán)境
我們想指望著一個節(jié)目來提升中國的流行音樂,其實是做不到的,它是一個整體環(huán)境,需要各個方面、工藝方式上的配合才能實現的。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做一點努力,通過這個節(jié)目?!?/p>
我們東方容易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歌曲我們認為很流行,它的標準就是得大家都能唱,它才流行。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至少不應該是這樣。你看我們看到流行音樂比較發(fā)達的地方,歐美、西方,它很多非常流行的很熱門的歌手唱的東西,其實大部分人是學不會的,你跟著他唱不了,很難。但是很流行,就是大家喜歡,我的概念里這叫傳聽。流傳,就是大家聽就好了,你去欣賞,好的東西不意味著說咱們都能唱才好。你要是真這樣的話,那要歌手做什么呀。就是有些東西你只是聽你不能唱,而且在西方的大部分是這樣的??墒窃谖覀冞@兒呢,可能是卡拉OK作用,就是變成這個東西要流行,第一標準就是得讓大家都能唱。不會唱這東西就流行不了。
竇文濤:媒體八卦的心態(tài)與人情社會
就講媒體八卦的這種心態(tài),大家求一個戲劇性,鬧半天就跟拍好萊塢大片似的,那是拍了多少個小時里邊挑出來的。我們看著是挺激動,你喜歡這個效果嗎?這導師是真想當導師,結果給減成演員了,結果最后把這些都不要,就看著在那兒情緒激動。情緒激動也確實,它這個原版的節(jié)目是這么樣的一個形式,但是這東西說實話到了中國,咱們這兒這個人情社會還是有不同。我知道歡哥是有追求的,他好像有一句名言叫“只做有價值的事情”。
許子東:好聲音給草根很多幻想機會
這個節(jié)目設計里邊最關鍵,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教育表演,他里邊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代表了我們現在整個大學教育的最關鍵的三點:第一個就是有教無類,就是來的人是不認識的,只聽聲音的,不看他背景,特別強調這一點,我不知道他們是有意制作呢,還是實際上是這樣。實際上他就是給草根很多幻想實現的機會,而且他是想象挑,這很像大學,你先考得好,考的好了你就可以挑學校,這是很模仿現實的教育。第二環(huán)最殘酷,就是同室操戈,同門相殘。這個聽上去很殘酷,其實這是現實,每一個成才的人,都首先要在你的老師面前做得比你的同學好才能夠出來。
鳳凰微生活
為了拍這部《一代宗師》,王家衛(wèi)導演做了12年準備,走訪全國九大門派,尋訪上百位民間拳師,又花三年拍攝。主演都精學武術,梁朝偉拜入葉問之子葉準門下習詠春拳,張震拜師八極拳王世泉門下,甚至獲得全國八極拳比賽冠軍。影片上映檔期一再推后,終于在2013年面世,確實是開年巨獻,“美術”大片。
這一部電影,觀眾和影評人觀感和評論兩級分化,看不懂失落而歸的,回味無窮一看再看的。愛之深者,贊影片至情至性;厭之切者,嘆導演漸行漸遠,花開一度,聲落兩極。你會發(fā)現,很多欣賞者的解讀已經超越了電影,關于隱忍情愛,關于人生無限……
這就是王家衛(wèi)式的電影!
王家“衛(wèi)士”
@劉嘉玲(演員):王家衛(wèi):“你是永恒的梁朝偉。原來他臺詞很多,后來我都刪掉了,因為葉問不太講話,我想給梁朝偉一個挑戰(zhàn),換了其他很多演員都瘋掉了,但他坐在那里聽,他就可以把對方所有的氣場都吸掉。他到了這個境界,那就是在表演上的一個高峰了,很難超越?!?/p>
@黃岳泰影像(香港電影攝影師學會榮譽會長):看了一代宗師很感動,王家衛(wèi)才是一代宗師。無論在畫面,人物的感情,我只能感受到一個字,韻。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電影能把韻這個字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張叔平也是一代宗師,漂亮不用說,年代感跟戲里面美術的那種表現實在太動人了!
@鄒靜之(劇作家):家衛(wèi)的魅力在于,讓這么多的人,跟他走了四年。他的一意孤行,對我來說一直也是個懸念。
@章柏青2010(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王家衛(wèi)慢工細活,《一代宗師》果然精細!王氏電影的神秘、唯美、靈動、飄逸、不按常規(guī)出牌,竟把一般觀眾期望的武打娛樂題材,生生地打造成頗具藝術特質的別樣之作。朝偉、子怡等大牌之表演認真得讓人同情。王氏迷要歡呼了,而一批娛樂型觀眾或許會面對銀幕瞪大眼睛:啊?這就是武術大師葉問的傳奇人生!
@陳先發(fā)(詩人):世間高手,四十歲前大體是相同的:矜才使氣,執(zhí)著于纖毫之爭、疏處求密、密處忘疏,登高而不處下。四十歲后要儀仗的不過是天造,千古無同局,才是真的要訣。宮二之好,在于有一條悲劇的尾巴,看得透莫如行不通,卻忘了不該忘的,再好的收場也終不過是成全了他自己的替身?!兑淮趲煛酚^后。
@稀土部隊(章子怡):“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蔽业拿\又何嘗不是呢?
@韓松落(作家):《一代宗師》,一群既有規(guī)矩又有情的人,流落到一個既沒規(guī)矩又無情的時代,互相撐著規(guī)矩,撐著情。覺得章子怡應該再演一次玉嬌龍,以前那個玉嬌龍好,是因為她就是玉嬌龍,現在的她不是玉嬌龍,卻可以演出一個玉嬌龍。后面這種玉嬌龍一定更好。
電影“技術控”
@尹麗川(導演) :《一代宗師》每個鏡頭都至美,有靜氣,像即將消逝的美好之物。故事和情懷是逝去的武林+花樣年華,喜歡的自然喜歡死了。章子怡驚天動地。墨鏡先生對電影手藝的迷戀令人肅然起敬。相比之下,愛國主義的《葉問》顯得粗鄙,連《臥虎藏龍》都是標準之內的好。而《一代宗師》是標準之外,風格永存。
@他回精神病院了(導演高群書) :我挺《一代宗師》的N個理由:從電影工業(yè)指標來說,這是一部達標甚至數個指標已經超標的電影,當然,也許,有些指標不太符合人們的期許和口味。但這和標準無關,和味道有關,就像香水,各有各的喜好。
@陸川(導演) :今晚看了《一代宗師》。最大的驚喜是子怡,精彩絕倫的演出,這幾年人生的歷練都沉淀在她的身體中了,釀出了醇醇的酒,令觀眾心醉,表現幾近完美。梁朝偉依然帥,@小沈陽 極其出彩,張震兄的戲份有些少,是個遺憾。是我喜歡的電影。
@柯藍(演員) :宋慧喬的柔章子怡的剛都美到了極致,一個寡言也得到,因為“話多了必會傷人”;一個好勝卻孤獨,所以只輸給了自己。張震負責帥,氣定神閑的梁朝偉根本就是王家衛(wèi)的定海神針。所有視覺上的刺激全是一流的極致,從前期的服化道置景,到后期的剪接調色,一夫當關:張叔平?!兑淮趲煛泛孟癫煌?,叫宮二或者江湖也許更合適。
@田卉群-倒映夢境(北京師大副教授) :一代宗師,演繹的是廣東、香港末代武師“諸神的黃昏”。講述者葉問好似賈寶玉,看武俠十二釵絕代風華、看江湖大觀園風流云散。章子怡站臺決戰(zhàn)師兄,有古龍味道,又神似黑客帝國;與葉問比武,身后一群花國脂粉,耳畔一闕西洋音樂,迷離的瞬間仿佛已在西洋畫中定格千年;最終離別,儼然又一段花樣年華。
@安曉芬 (《葉問2》制片人):看了《一代宗師》,影片最大亮點是章子怡,人物飽滿,造型驚艷,表演大氣磅礴。王家衛(wèi)依然是王家衛(wèi),全片拍得詩情畫意,還有濃郁的《倭寇的蹤跡》的武術風格,雨中比武堪稱經典,稍稍遺憾的是葉問的塑造不夠豐滿,小沈陽一出場就笑場,張震帥到爆,就是角色不知所云,拿掉完全不影響劇情,但仍然非常值得推薦。
美學“體驗派”
@田沁鑫(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 :片尾沉郁的音樂,伴隨屏幕上一尊尊莊嚴佛像的影印,孤獨的徐徐消逝。我淚水長流。這音樂像是悼念著中國武術精神的內核“中國文化精神”的喪失,而發(fā)出的最后嘆息,是挽歌。我對這部電影肅然起敬!尊敬王家衛(wèi)!
@魏君子(新浪網娛樂頻道策劃部主任) :《一代宗師》確有拍《逝去武林》的格局,有了“中華武士會”的門派規(guī)矩,王家衛(wèi)電影的故事也難得完整清晰,前半部北拳南傳,看諸宗師亮相:劉洵展形意,劉家勇打洪拳,梁朝偉新人單挑王慶祥,動作影像無一不透著民國武林的精(致)、氣(派)、神(韻),看得我這功夫片迷血脈賁張,大呼過癮。
@悅然(作家) :在《一代宗師》里,張震的角色就像章子怡眼睛里的那顆痣,安靜地存在著,無法抹去,不可忽視。事實上他的幾度命運的起落,與其他角色都有互補或呼應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