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內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的書店數(shù)量從2000年的2.1654萬家減少至2012年的1.4696萬家。另外根據(jù)日本經(jīng)濟新聞的調查,有40.9%的書刊雜志是通過網(wǎng)購獲取的。這是一個實體書店更加難以生存的時代,所以有特色的書店才能引人注目。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家世界著名的書店。
1.多米尼加教堂書店
這家書店位于荷蘭的一座小城馬斯特里赫特,城內人口僅有12萬,但書店一年間的客流量可達80萬人。此地原本是建于13世紀的基督教堂,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18世紀末被法國革命軍接管,改做馬廄。在這之后,還相繼被人們當做過消防局、音樂廳、拳擊場以及汽車車庫等,直到2006年才作為書店重獲新生。穿行于書架之間,頭頂上便是高深的教堂穹頂,所以也有人將這里稱為“天堂書店”。該店于2008年被英國《衛(wèi)報》評選為“世界十大最美書店”第一名。
2.雅典人書店
這家書店位于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可以稱得上市內的地標性建筑。書店的前身是大建筑師皮羅和托萊斯·阿蒙戈于1860年為阿根廷女王瑪斯·格魯克斯曼建造的宮殿,1919年改建為一家劇場,在上世紀20年代改為電影院,而2000年才變?yōu)闀?。書店的拱頂上裝飾有意大利畫家納薩雷諾·奧蘭迪的濕壁畫,表達了當時的人們對于一戰(zhàn)結束的喜悅之情。探戈之王卡洛斯·卡爾代爾以及小提琴家弗朗西斯科·卡納羅曾經(jīng)演出過的舞臺現(xiàn)今已成為了小咖啡廳。讀者們qbjYYHNFUI9d680jHnSCzLWTAPDRYjprhqLZ/wGcv54=可以在舞臺兩側的包廂里看書,書店地下還設有兒童區(qū)以及CD店。雅典人書店每天會迎來大約3000名客人。
3.庫克布克書店
該店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郊外,由一對年輕夫婦于2006年開設。店如其名(Cook&Book),是一家“書店餐館”。 書店的布局并未經(jīng)市場調查,而是由店主自身的感性來決定。店內劃分出九個主題區(qū)域,包括旅游、兒童圖書、美食、漫畫、音樂、藝術、生活、文學、英文,每個區(qū)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裝潢,有些僅作閱讀與玩耍,店內設有五處餐廳和咖啡屋,漫步其中,美食、咖啡與書本的氣味相互交融,令人心曠神怡。
4.特羅皮斯姆書店
這家書店創(chuàng)始于1984年,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心街的歐洲最古老拱廊——圣赫伯特商店街(1847年建成)。上世紀60年代,爵士樂俱樂部“藍色音調”也曾進駐此地。書店不但建筑風格優(yōu)美,店員推薦的書籍也廣受好評。在推理小說區(qū)還設有免費的咖啡機,這里成為了市民們休閑的好去處。
5、萊羅書店
這家書店位于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波爾圖,最初由法國人埃內斯托·查德倫于1869年創(chuàng)立,1881年作為書店開始營業(yè),1906年搬遷至現(xiàn)在的地點。書店正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名壁畫人物,象征著科學與藝術。進門后引入眼簾的是通往二樓的一座漂亮的哥特式木制樓梯,這被人們稱為“通向天國的階梯”。書店天花板的彩色花窗玻璃上印有書店以字母L開頭的拉丁語紋章“DECUS IN LABORE”,其意為“奉獻即為勞動”。另外店內比較獨特的地方在于從入口開始地板上便有兩道長長的凹槽,其實這是書箱小車的軌道,各種書籍就從入口處順著軌道運至店內各處。
6.潘多拉書店
位于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內。書店采用了開放式建筑風格,與咖啡廳融為一體,店內各處生長著綠意盎然的植物,為城內居民夏日避暑的好去處。
7.惠文社一乘寺店
1975年開業(yè)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區(qū),坐落在離京都車站大約半小時電車車程的寧靜住宅區(qū)里。店內設有可購買個性雜貨的“生活館”以及畫廊,在古老的家具與溫馨的燈光之中,有不少讀者在店內流連忘返,待上兩三個小時?;菸纳绲能ゲ康觊L就表示“會把這間承蒙老主顧厚愛的店長遠地發(fā)展下去”。惠文社一乘寺店在2008年被英國《衛(wèi)報》評選為“世界十大最美書店”第九名。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時,我們只能找到那些我們想知道的信息,但所謂真正的學習,正是去接觸那些超越了我們自身范疇的世界。而實體書店亦是如此,新書與古籍放在一起,各種類型的書之間共享著曖昧的界限,也許一本有趣的書會突然意外地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已知的世界與未知的世界就是這樣巧妙地連接在一起,不知不覺中,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已經(jīng)興致勃勃地要買下好幾本書……
[譯自日本《朝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