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的郭淮擔任關(guān)中都督時,深得民心,常立戰(zhàn)功。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王凌犯罪受株連應(yīng)當一起處死。使者來捉拿她追得很急,郭淮便讓妻子準備行裝,按限定的日期出發(fā)。
州府里的文武官員及百姓都勸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答應(yīng)。到了期限,他就打發(fā)妻子上路,百姓號哭追趕呼叫的有幾萬人。走了幾十里地,郭淮就讓左右侍從把夫人追回來,于是文武官員急奔,就像去營救即將被斬首者那樣緊急。妻子回來后,郭淮上書司馬懿說:“我的五個兒子哀痛眷戀,思念他們的母親,他們的母親若死了,五個兒子也就沒有了;五個兒子若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彼抉R懿看到后就上表魏帝,特赦了郭淮的妻子。
讀完這個故事,剛開始對郭淮的舉動不理解。郭淮手握重兵,鎮(zhèn)守西部邊防,足以撼動魏國半壁江山,救自己的妻子輕而易舉。連郭將軍手下的那些官員們都禁不住勸郭淮:“朝廷刻薄寡恩,不念將軍的功勞,為國為民一生,竟然連妻兒不保,這樣的朝廷,保他何用?”
然而,仔細解讀背后的絲絲縷縷,則不得不讓人佩服郭淮的精明。郭淮送妻子出發(fā)前一定是分析了來龍去脈,利害沖突。他當時的思路是沿著怎樣的軌跡展開的呢?試想,朝廷派來的使者來勢洶洶,態(tài)度傲慢,嚴令必須按時出發(fā),否則罪上加罪。十萬火急,司馬懿和朝廷的面子給還是不給?如果不給,就這樣硬碰硬,能不能有回旋的余地?所以,這第一步,必須讓妻子上路。第二步怎么辦?妻子大概走多遠的時候去追呢?這得估算好時間,大約走幾十里地,就得叫左右侍從去追。第三步,追回妻子后,給司馬懿上書的內(nèi)容怎么寫?草蛇灰線法已了然于胸。郭淮的大腦轉(zhuǎn)得飛快,一切按計劃行動。
郭淮此舉,應(yīng)該是基于對司馬懿性格和當前形勢的清醒認識。他是以退為進,經(jīng)過官員和百姓的一再努力,門面做足了,朝廷的臺階也有了,然后前去救妻子。上書的內(nèi)容先從兒子思母說起,郭淮的兒子個個是好苗子,說到郭淮,沒他就沒有魏國西部的江山,蜀國就可乘虛而入。言下之意,因一女人失去天下虎將,自然是得不償失。
以退為進,善打心理戰(zhàn),這就是郭淮應(yīng)對危急留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