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價值,是所有收藏家最為關心的一件事,它不但與藏品的高雅精美層次高低緊密相連,還會直接影響到經(jīng)濟上的得失。這里我用“詭譎”來形容它,實在是太過復雜,太多變數(shù)之緣。
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異,文物的價值也大有文章。西方人認同中國的青銅、陶瓷、書畫等感性強烈的造型藝術,但他們經(jīng)常會在匪夷所思的口彩、天地鬼神的神秘文化面前暈頭轉向,有不少被我們視為高貴的文物在他們眼里不知所云而慘遭卑微。最典型的如玉器,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長期被冷落,在拍賣行被低估,直至近年方有起色。
一般的收藏愛好者,都喜歡金銀珠寶光鮮漂亮的文物,這沒有錯,一些純粹的藝術性博物館走的就是這條路。一件青灰色板巖砸磨而成的三角形石犁,貌不驚人,往往會讓人不屑一顧。但考古證明,它出自大上海,距今五千多年,是證明中28b42b296d4018989772861d5ff3341a232e3df5c3198d744feb72eb746908f9國進入犁耕農業(yè)的標志物。幾顆小小的黑不溜秋的碳化谷粒,居然是七千年前改變人類膳食品種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它們在考古學家的眼里簡直是無價之寶。
同樣是文物,時代上有喜歡高古的,有喜歡明清的;品質上有喜歡書畫的,有喜歡瓷器的;造型上有喜歡花卉的,有喜歡人物的……個人的喜好會決定接受程度、接受對象和心中完全不同的價值。
當然,人們也可以主動改變文物的價值。正面的,把不被人們認識的文物,通過分析鑒賞深入挖掘,恢復它的應有價值。負面的,則通過炒作,夸大、忽悠、哄抬等方式牟取暴利。如果說以上的林林總總只是面上的些許勾勒,那么圓明園十二銅獸首則是最為形象生動的案例。
作為意大利著名藝術家郎世寧的杰作,銅獸首是我國皇家園林圓明園遭劫掠遺存的稀有文物,其價值本來就不低。加上近年來先后在海內外神出鬼沒撩撥人心的故事,我國大陸企業(yè)和香港愛國人士高價收購五件銅獸首回歸的壯舉,佳士得拍賣行不顧我國外交部的聲明,文物部門的抗議,回避民間律師團要求返還的跨國官司,一意孤行堅持鼠兔銅獸首的拍賣。還有我國民間收藏家以搶拍拒不付錢予以攪局的奇招,最后又戲劇性地由佳士得股東之一無償捐獻我國的一連串眼花繚亂的事件,讓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奪盡了人們的眼球。也許如此狀態(tài)顛覆了文物市場的正常秩序,會直接影響到其余銅獸首的順利回歸,讓我國的一些文物專家心焦氣躁,匆忙表態(tài),說它們只是噴泉上的“水龍頭”,根本夠不上國寶。本意是降溫,卻因言辭太過蒼白而適得其反。試想,同為生肖的一枚幣值僅僅8分的紙質猴票,短短幾年已經(jīng)翻了幾萬個跟斗(不知有多少人為曾經(jīng)用一抹漿糊打發(fā)它進了郵箱而悔青了肚皮),而今卻讓幾百年前由意大利藝術大師設計,融中西文化于一體的銅猴等十二生肖,仍以普通“水龍頭”的身位原地踏步,妥當嗎?可能嗎?
顯而易見,面對詭譎的文物價值,藏家只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冷靜耐心智慧地對待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