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春季拍賣會上,作家莫言一張70厘米見方的書法作品,現(xiàn)身拍賣會,據(jù)說,這幅字是莫言在獲得茅盾文學(xué)獎前夕寫就,描繪的是他的一個夢。這張作品,以2.5萬元的價格起拍,20輪競價之后,以29.9萬元成交,成交價格,是起拍價的近12倍。
可以想見人們會如何評論,搜羅一番,也的確不意外:“惡心”、“還沒我寫得好”、“還沒我爸寫得好”、“諾貝爾泡沫”、“人的字是有味道的,但是,不能只有銅的味道”、“掛在哪兒好?精神病院”、“莫言再也不用爬格子寫作了”。
商業(yè)社會,有人愿意賣,有人愿意買,有人開價,有人愿意接受,兩兩相相的事,沒什么值得討論的。一幅字,作者同意售賣,拍賣行接受,競拍者熱情舉牌,20輪競價和12倍價格成交,符合法律規(guī)范和商業(yè)流程,沒什么可供非議之處。至于字好不好,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更何況,競拍者一定不是沖著這幅字的書法價值去的,我的鄰居倒是寫得一筆好字,可惜他沒有寫過《紅高粱家族》、《酒國》、《生死疲勞》,也沒有得過諾獎,即便這樣,如果他開出天價售賣自己的作品,并且也有人愿意接受,我也一定閉口不言。
爭議的根源,首先在于,莫言獲獎前后,在公開場合的發(fā)言,不夠劍拔弩張,沒有“站在蛋的這一邊”,但那的確不是作家的義務(wù),何況,認(rèn)為他犬儒的人們,一定從沒讀過他任何一部作品,他作品中的社會批判,之烈度,之強度,遠(yuǎn)遠(yuǎn)超過許多媒體寵兒。其次是,人們輕視文化,無法接受作家居然也能突然富貴,鄧文迪努力攀爬,靠婚姻改變?nèi)松?,那就是勇敢是強悍,作家耗費生命力創(chuàng)作的作品賣個好價錢,那就是剪徑。
這種中國心態(tài),持續(xù)多年,到了現(xiàn)在這樣一個非常時代,更是登峰造極。人們興高采烈地望著音樂、文學(xué)的退場,以為自己最大限度地?fù)魯×四撤N來自精英的束縛,互聯(lián)網(wǎng)界的大佬高呼,未來世界,一切免費,歌手、作家統(tǒng)統(tǒng)都會消失,因為人人都是歌手作家,聽起來極為蠱惑人心。
所以,每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公布后,總有人認(rèn)為,作家的收入著實驚人,但要我說,不夠,還不夠,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榜首作家的年收入不過2500萬元,三甲之外,大部分作家的收入,不過在一二百萬上下,相信中國許多小城市的小生意人,看了這份榜單都要嗤笑,更別說別國的暢銷書作家。胡紫微大鬧央視時的發(fā)言,頓時浮現(xiàn)心頭,一個真正的大國,是要“輸出價值觀”的,創(chuàng)意人才窮著寒著,對“輸出價值觀”,有害無益。
不過,作家憑借售賣書法作品獲得收益,是不是應(yīng)該?事實上,我有許多作家朋友,寫作之外寫字畫畫,居然也小有所成,甚至能夠貼補家用。在我看來,這是好事,這和他們書法的美學(xué)價值、收藏價值無關(guān),這是這個社會一種善意的體現(xiàn),金字塔尖下的大多數(shù)作家,收入微薄,用這種方式給他們饋贈,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