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海外旅行歸來,發(fā)現(xiàn)家里的熱水器好像壞了,不出熱水。這可把我急壞了,因為過兩天家里還要來朋友,大冬天的沒辦法洗熱水澡就麻煩了。
于是,我翻出這家著名日本品牌的產(chǎn)品說明,找到上面的維修熱線,但打了多次都接不通。無奈之下,我想,只有在網(wǎng)上找找電話了。打開那家中國人最常用的搜索引擎,剛剛輸入熱水器的牌子,一個400開頭的維修電話就跳出來了。
我長出了一口氣。電話撥過去,我請家里阿姨向他們講述了熱水器的“癥狀”,對方聽完就答應下午派人來看。
中午12點剛過,維修師傅就提著個工具箱來了。他把熱水器的面板拆開,研究了一下,告訴我說“里面的電路板壞了”,換一個大概1000元左右,問我要不要修。
我心中奇怪——他上門來并沒有要求看發(fā)票,看是不是還在保修期內(nèi),相反是直接報了一個很高的修理價格,有些不像是廠家售后服務(wù)的樣子,更像是街邊電器修理行的做法。
我告訴他,讓我跟家人商量一下再說。于是我到書房里給相熟懂行的中國朋友打了個電話。朋友說,電路板壞沒壞、值多少錢,沒見到現(xiàn)場是很難下結(jié)論的。略頓了一下,他突然問,你的電話是哪里找來的?
網(wǎng)上搜的啊,我說。那90%是假的,他說,不信你再搜一下,這樣的電話太多了。我大吃一驚,上網(wǎng)再搜,果不其然,把頁面往下拉,如此這般400開頭的、號稱是這家品牌維修熱線的電話至少還有幾十個。
中國朋友告訴我,注冊400電話和在搜索引擎上打廣告成本都很低,所以很多“李鬼”便做起了這樣的行騙生意。“在中國生活要處處當心啊?!彼f。我自認為已經(jīng)比較有“中國生活經(jīng)驗”了,但沒想到還是不小心上了當。
回到客廳,我告訴“李鬼”決定暫時不修了。他居然很鎮(zhèn)定地回答說,沒事啊,不過你要付我上門檢查費50元——上門費20元,開機費30元。
想起中國朋友“早送瘟神”的警告,我并未當場揭穿他,而是照付50元請他走人了事。
后來朋友幫我找到了該品牌的真實維修電話,接線的小姐聽了癥狀、問明了情況后,直接診斷是“沒有燃氣”,請我檢查下燃氣閥門是否被關(guān)上了。我一聽恍然大悟——出門旅行前把燃氣閥門關(guān)上,回家忘了打開,原來如此!跟“電路板”根本沒有關(guān)系!
回想整件事,雖然是由我的疏忽引起,但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如何幫助每一個普通人(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快速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保證信息渠道的公信度,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政府和信息提供商都應該負起篩選、認證和監(jiān)管的責任來。
如果“李鬼”行騙的成本很低而且即使被發(fā)現(xiàn)也總能揚長而去,最終受傷的,只能是無辜的普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