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傳璽
周有光
107歲的周有光先生又出新書了,叫《百歲憶往》。當建安兄前段時間告訴出版消息時,我就期盼著早點讀到,前幾天他把書寄來了,我是那樣愛不釋手。腰封上的那段話,更讓我震驚與欽敬,我想所有的讀者看到這段話,心中也肯定會涌起我同樣的情感。“在暑天里,他檢點平生,三次刪改,竟刊落一多半文字”,如此高齡,在高溫難耐的暑天里,以如此嚴謹態(tài)度對待文字,以如此審慎精神對待歷史,其毅力與境界不能不讓人尤其是我們這些后學驚嘆高山仰止。
周有光先生出生于清光緒乙己年十二月十九日(1906年1月13日),之后又經(jīng)歷了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以及今天的新中國時代,有人喜稱他為“四朝元老”,既然是百歲憶往,不能不觸及時代,而先生的“時代觀”很啟人深思。在說到太平天國和義和團時,他據(jù)史得出,“古代就講,不以成敗論人。論什么呢?要看它對歷史是推進的還是拉后的。如果它能夠推進,即使打了敗仗,也是成功的。如果是落后,打了勝仗也是反動的”,以此來衡量“戊戌變法”和“五四運動”在中國現(xiàn)代化史上的意義,“戊戌政變是一件大事情,是中國第一步走進現(xiàn)代化”,“民主運動在許多國家都是失敗成功、失敗成功,慢慢爬上去的。有失敗有挫折,這是必然的。挫折了,也是影響很大”,歷史的前進,“慢慢一步一步走上去的”。正是如此“時代觀”,促使他是那樣樂觀堅信,“我認為中國的未來跟世界的未來是一致的。社會的發(fā)展有一個規(guī)律,規(guī)律可以暫時離開,不能長期離開,遲早要按照規(guī)律前進。世界都向民主制度前進,中國的方向也一定是一樣的”。
憶往中體現(xiàn)出的周有光先生的“生命觀”非常值得當今所謂盛世中的任何人學習。他說,“這107年間,遇到許多大風大浪”。特別是“文革”,使中國倒退了許多,人也死了很多,而他之所以能活下來,并活得如此高齡,主要是“母親影響我樂觀”,母親的教導是“度量要大,遇到困難不要消極”,“船到橋頭自然直”,“受我母親的影響,遇到抗日戰(zhàn)爭的困難,遇到文化大革命的困難,我處之泰然”。他和張允和晚年恬靜甚至“舉杯齊眉”的生活方式也讓人羨慕不已。雖然書房只有九平米,放上書架后,再放一張小書桌,兩把椅子、一個茶幾,余下的空間已經(jīng)很小,但他仍和張允和每天上午10點并坐于此,或喝茶或喝咖啡,并且舉杯齊眉。“古意” 盎然,一切又是那么自然,于相互尊重背后,透著的是對生命規(guī)律的洞徹與把握,以及廓大感情空間對生命對生活的包容。張允和2002年8月去世,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一時透不過氣來,但很快便回歸到正常的作息軌道上來,7點左右起身,下午要午睡,晚上10點或者稍晚些休息。在老先生那里,生命似乎已與時間化合為一,且隨著時間自然且舒緩流淌下去。
從2010年8月至今,張建安23次拜見周有光先生,這本書就是這些拜見聆聽憶往的真實記錄。如此高齡的憶往,閃現(xiàn)出的必然是其人生中最難忘、最沉痛、最深刻、最華彩的篇章。張建安按照“往”時間順序?qū)⑦@些篇章獨立成節(jié),再加老先生自己幾近嚴苛的刪節(jié),就使得這些“最”得到了完美意義的凸顯,不僅簡潔凝練,而且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無一字無意義無神采,不僅使每一節(jié)濃郁著《世說新語》的神韻,史料價值與文學價值并融,更在于無論敘事還是思考都像一枚枚浮雕迅疾雋刻上你的記憶,時而讓你會心一笑,時而讓你拍案叫絕,時而讓你無奈唏噓,時而讓你樂觀感嘆。比如張建安后記中舉的那個談歐美教育的例子,原稿114個字,經(jīng)老先生自己兩次修改,竟只剩34個字,“歐美式教育,稱博雅教育。要給孩子自由,培養(yǎng)自覺能力;知識基礎(chǔ)要廣,便于將來發(fā)展”,字數(shù)簡到了無可再簡的地步,意義完全包容,而且由于“簡”,意義更加搶眼入腦,更加撞人心智。
張建安很好地保留了老先生“憶往”的表述方式。雖然至簡,也只是刪除了口語常見的“習慣性過渡”和“重復性的闡釋”。相反由于至簡,更加突出了所欲表達的“亮點”和口語化本身的親切味,并且成功營造了一種情境: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是在場者提問者和參與者,就坐在周先生的對面,看著他一邊沉思,一邊回憶,一邊用老人特有的語速語調(diào)語句給我們講述那四個時代和他自身的“糾結(jié)”。比如說到他和沈從文不同的戀愛方式時,“我跟張允和的戀愛是流水式的。沈從文不一樣,他是沖擊式的”,“沈從文本事大,你不理我我信照樣寫,你看也好不看也好,一封一封地寫”,“我說沈從文臉皮老厚的。哈哈”。他在評述他和沈從文先生不同的戀愛方式么,分明讓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姐妹兄弟”見面相熟后的隨意玩笑。說到現(xiàn)今流行的文化發(fā)展趨勢,他不同意季羨林先生前些年提出的河東河西論,而是借一位女記者口道出自己的“雙文化論”,并且指出了它們的共通點,“歐亞大陸有很多文化搖籃,后來慢慢歸并成四個傳統(tǒng)文化……四種傳統(tǒng)文化彼此融合,形成一個新的高層文化,叫國際現(xiàn)代文化。國際現(xiàn)代文化是大家共同的?!拔逅倪\動”提出科學、民主。這就是國際現(xiàn)代文化”?!拔幕摗币材苷f得如此口語,只有對自己的思考真正做到大徹大悟,才能體現(xiàn)出如此自然明白通透。讀著此書每個小節(jié),我們感到親切更感到親近,我們體味著閱讀的暢快,更體味著領(lǐng)悟的歡欣。
《百歲憶往》,四個時代的親切記憶與深切徹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