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抗雜菌污染能力雖然很強,但是生產上多采用生料栽培,致使許多雜菌在高溫、多濕、偏酸性及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中大量繁殖,泛濫成災,導致平菇減產甚至絕收。危害平菇常見的雜菌有青霉、木霉、毛霉、根霉等。必須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避免雜菌污染。
1.適時栽培。低溫不利于霉菌生長,所以要選擇低溫條件下適時播種。春季播種期可適當提前,秋季適當推遲。從理論上講,平菇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這對滅菌培養(yǎng)基是合適的,但生料栽培時,要避開霉菌適生的溫度(25~30℃)。實踐證明,平菇菌絲在氣溫20℃以下生長也很快,在低溫條件下播種更安全。
2.杜絕雜菌污染源。培養(yǎng)料必須選擇新鮮、干燥、無霉變、無蟲害的。配料之前將各種原料在烈日下充分暴曬2~3天。
3.選用優(yōu)良、健壯的純菌種。播種時可用手輕輕地把菌種掰成玉米粒大小的塊,勿用手搓碎,以免損傷菌絲,保證菌絲恢復快,生命力強,發(fā)育好。
4.適當加大播種量。主要是加大培養(yǎng)料表層的播種量,以使平菇菌絲迅速生長發(fā)育,提早布滿培養(yǎng)料表面。這也是預防霉菌入侵的有效措施。
5.播種后控制好棚溫和料溫。因霉菌繁殖的適溫是25~30℃,管理時要控制棚溫不超過22℃,培養(yǎng)料內的溫度不超過25℃,使霉菌無可乘之機。高溫季節(jié)培養(yǎng)料的厚度要適當,不宜過厚,以免高溫為害。
6.培養(yǎng)料含水量要適當。一般要控制含水量在60%~65%之間。拌料時料水比以1∶(1.3~1.5)為宜。過干過濕對平菇菌絲生長均不利。培養(yǎng)料過濕,通氣不好,是霉菌侵染的重要原因。
7.調好培養(yǎng)料酸堿度。霉菌喜酸性(pH為5~5.5),所以配料時可加入1%石灰粉,使培養(yǎng)料pH為6.8~7。這樣既可抑制霉菌生長,又可增加料中的鈣元素,有利于平菇菌絲生長。
8.用藥劑防治。市場上常見的多菌靈粉劑有25%和50%可濕性的,可用0.1%~0.05%濃度的藥液拌料,以便有效地抑制雜菌污染;克霉靈、潔霉精防雜菌效果也好。
9.用石灰粉防治。雜菌怕堿,如培養(yǎng)料面出現(xiàn)綠霉菌、鏈孢霉等雜菌時,可在培養(yǎng)料面撒上一層0.2~0.3厘米厚的石灰粉。撒粉面要大于污染面,霉菌殺死后,料面仍可出菇。
(河南省輝縣市農業(yè)局 張和平 郵編:4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