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玲 (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采油廠,黑龍江 大慶163001)
地震解釋后,斷層數(shù)量有了明顯增加,大斷層多為斷點所證實,而小斷層,尤其是新增小斷層絕大多數(shù)沒有斷點控制。原斷層的平面組合、規(guī)模、要素等方面都發(fā)生了一定局部變化,并新增了許多斷距小于5.0m的小斷層。通過分析原斷層的變化及新增情況,總結(jié)出了“合并”、“拆分”、“延長”、“縮短”、“位置偏移”、“傾向改變”、“消失”、“新增”等多種斷層變化類型。地震解釋斷層是否具備遮蔽性,原斷層的改變是否真實、新增或新解釋的小斷層是否存在都需要采取一定技術手段加以證實。為此,利用近幾年加測的RFT(重復式地層測試儀)小層壓力資料驗證了不同規(guī)模地震解釋斷層的遮蔽性,取得新解釋斷層的組合、規(guī)模、要素變化的認識,將更好地指導油田注采關系分析和單井措施挖潛工作。
RFT是目前各油田最普遍使用的一種電纜地層測試器,它能通過測井的方法取得類似試井的技術成果,在裸眼井中選擇性地取得多個小層的真實地層壓力,從而形成單井小層地層壓力趨勢剖面。在取得多口井的小層壓力剖面的基礎上,可以通過聯(lián)立對比方式進行井間連通狀況分析,指導井組注采關系調(diào)整。
應用RFT小層壓力資料判別斷層遮蔽性的技術原理是:當2口井旳小層壓力變化趨勢不一致且同一單元的地層壓力值差異較大時,可視為斷層存在遮蔽性,當層段內(nèi)小層壓力變化趨勢一致且同一單元的地層壓力值相等時,可視為斷層沒有遮蔽性。
圖1 X1井區(qū)PⅠ組頂面構造圖及井間地震剖面
X1井和X2井是2口新鉆井,于2011年5月進行了RFT測試。A1位于X1井和X2井之間,是通過地震解釋新認識的一條小斷層。地震解釋該斷層縱向延伸范圍為SⅠ~PⅡ (SⅠ為薩爾圖油層Ⅰ油組,PⅡ為葡萄花油層Ⅱ油組),垂向斷距均小于5.0m。從地震剖面上看,同相軸無明顯的錯扭現(xiàn)象,斷開特征很不明顯 (見圖1)。附近油水井均無測井斷點響應。因此該斷層的存在性成疑。
從SⅢ9a(SⅢ為薩爾圖油層Ⅲ油組)、PⅠ2a、PⅠ2b、PⅠ3這4個單元的沉積相帶圖看 (見圖2),X1井和X2井在每個單元的巖性都是相同的,說明2口井旳砂體連通情況非常好。
從小層壓力變化趨勢看 (見圖3),X1井和X2井在SⅢ、PⅠ各小層壓力趨勢比較相似。因此SⅢ、PⅠ油組各層連通效果比較好。在砂體連通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地層壓力趨勢又相似,說明A1斷層不具備遮蔽性。從SⅢ9a、PⅠ2a、PⅠ2b、PⅠ3這4個單元的測壓值看 (見表1),X1井和X2井在每個單元的地層壓力值都是相同或相近的,也說明2口井的連通性非常好。
圖2 X1井區(qū)部分測壓單元沉積相帶圖
圖3 X1井和X2井RFT小層壓力趨勢對比圖
表1 X1井和X2井部分油層單元RFT測壓結(jié)果對比表
圖4 X3井區(qū)薩三油層組頂面構造圖
X3是一口二次加密注水井,X4和X5是與之同井組的2口采油井。SⅢ組頂面構造圖(見圖4)上顯示X3注水井與X4采油井處在該斷層上升盤一側(cè),而X5采油井處于斷層下降盤一側(cè)。X3井組射孔對應情況比較好 (見表2),薩Ⅲ組是其重要開采對象,其中X3井射開薩Ⅲ組油層砂巖和有效厚度分別占全井的20%、30%,歷次同位素測試表明薩Ⅲ組油層吸水量占全井注水量的17%~39% 。注水井X3與采油井X4及X5的生產(chǎn)數(shù)據(jù)動態(tài)變化均有一致性 (見圖5),表明該斷層未對井間注采關系產(chǎn)生明顯影響,不是影響該井組開發(fā)的主控因素??梢姡瑪嗑嘈∮?.0m的斷層要么不存在,要么對井區(qū)注采關系的影響甚微。
表2 X3井組射孔對應情況表
圖5 X3井組開發(fā)曲線
X6井和X7井是聚驅(qū)新鉆井 (見圖6),于2011年5月進行了RFT測試。從SⅠ~PⅡ頂面構造圖上看,地震解釋后A2斷層向南東方向有所延長,而X6井和X7井正好位于A2延長段兩側(cè)。該斷層延長段的縱向延伸范圍為S0~GⅣ,最大垂向斷距約為8.0m。從地震剖面上看,其斷面附近同相軸錯扭現(xiàn)象明顯。附近的X8井在PⅠ組頂面有斷點響應。證明該斷層的地震解釋成果是可靠的。
圖6 X6井區(qū)PⅠ組頂面構造圖及井間地震剖面
從SⅡ4、SⅢ8、PⅠ2a、PⅠ2b這4個單元的沉積相帶圖看 (見圖7),X1井和X2井在每個單元的巖性基本相同的,說明2口井的砂體連通情況較好。
從小層壓力變化趨勢看 (見圖8),X6和X7井在SⅠ、SⅡ、SⅢ、PⅠ、PⅡ各小層壓力趨勢都很不一致,因此SⅠ-PⅡ?qū)佣斡蛯舆B通效果很差。從SⅡ4、SⅢ8、PⅠ2a、PⅠ2b、PⅠ3這5個單元的測壓值看 (見表3),X6井和X7井在每個單元的地層壓力值都相差較大,也說明2口井的連通性很差。在砂體連通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地層壓力趨勢不一致,說明A1斷層具有較強遮蔽性。
圖7 X6井區(qū)部分測壓單元沉積相帶圖
圖8 X6井和X7井RFT小層壓力趨勢對比圖
表3 X6井和X7井部分油層單元RFT測壓結(jié)果對比表
圖9 X8井區(qū)SⅢ層組頂面構造圖
X8是一口二次加密注水井,X9和X10是與之同井組的兩口采油井。從SⅢ油層組頂面構造圖上看(見圖9),X8注水井與X10采油井同處在斷層上升盤一側(cè),而X9采油井處于斷層下降盤一側(cè)。從該井組射孔對應情況統(tǒng)計表中看 (見表4),X8井組射開對應情況比較好。
采油井X9處于“Y”字形斷層組合半封閉區(qū)內(nèi),注水井X8是其附近唯一注水井點。從歷史生產(chǎn)動態(tài)數(shù)據(jù)變化看 (見圖10),注水井X8與采油井X10生產(chǎn)動態(tài)數(shù)據(jù)變化一致性強,而與X9的生產(chǎn)動態(tài)數(shù)據(jù)變化沒有表現(xiàn)出相關性,表明該斷層在薩葡層段具備遮蔽性特征??梢姡瑪嗑噍^大 (5.0m≤斷距<10.0m)的斷層對井區(qū)注采關系的影響較大。
表4 X8井組射孔對應情況統(tǒng)計表
圖10 X8井組開發(fā)曲線
(1)與沉積相、動態(tài)數(shù)據(jù)等緊密結(jié)合,RFT測壓資料可用來較好地識別斷層是否存在和推斷斷層是否具備遮蔽性。
(2)在進行注采關系調(diào)整時,針對斷距小于5.0m的小斷層遮蔽性很差,可忽略其影響;而對于針對斷距≥5.0m的斷層必須認真重視,因為該類斷層具有較高的遮蔽性,對油田開發(fā)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