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萍
全程性多年訓練是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和過程需求。根據《運動訓練學詞解》,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是指運動員從開始參加訓練,經過系統(tǒng)培訓,達到個人競技高峰,一直到停止競技訓練活動的完整訓練過程[1]。體育競技人才的發(fā)展受年齡特點的制約,不到一定年齡或錯過了適宜的年齡都難以創(chuàng)造出最佳成績。運動員的年齡特征是比賽制勝規(guī)律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2]。因運動員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以及在訓練負荷影響下生物適應性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決定了運動員整個訓練過程表現出明顯的年齡特征。運動員只有遵循其時間特征的固有規(guī)律組織訓練活動,才有可能達到競技水平的高峰[3]。不同項目對運動員開始參加訓練的年齡、進入專項訓練的年齡、保持最佳競技水平的年齡以及競技能力開始下降的年齡,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在最適宜的年齡階段,使運動員處于最佳競技水平,創(chuàng)造出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是運動訓練的最終目標,也是決定整個運動訓練過程年齡特征的主要依據[4]。本研究以世界級優(yōu)秀運動員、現役優(yōu)秀運動員、專家意見、運動員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等為基礎,以起訓年齡、最佳競技年齡、退役年齡這三大最具標志性年齡為視角來分析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的年齡特征,從而為選材、訓練、管理等提供一個參考依據。
我國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的年齡特征。
1.訓練學專家、羽毛球高級教師、部分省乒羽中心管理人員共25人。
2.教練員來自國家隊、北京、福建、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江蘇、江西、遼寧、山東、上海、四川、浙江(表1)。
表1 被調查羽毛球教練員基本信息一覽表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urveyed Badminton Coaches
3.運動員:本研究優(yōu)秀運動員是指一級以及一級以上的運動員(表2)。
表2 被調查羽毛球運動員的基本信息一覽表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Surveyed Badminton Players
2.3.1 文獻資料調研
通過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中國知網期刊文獻以及相關研究報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圣安東尼奧分校圖書館以及美國各大圖書館間電子網絡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文獻資料。對于部分國內外退役、現役世界級運動員相關信息來自網絡、各國羽毛球協(xié)會網站、媒體報道、刊物等并經過篩選核實獲得。最后對篩選的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分析、概括。
2.3.2 專家訪談
根據研究的目的、任務和研究內容設立了訪談提綱和問卷,通過郵件、電話、走訪等多種形式對專家進行訪問和咨詢并對訪談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記錄,經專家的審議和分析給本研究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訪談后整理和總結出相關信息。
2.3.3 問卷調查
依本研究的需求,經查閱大量相關研究以及結合專家對問卷的審核和建議,修改后發(fā)放給教練員和運動員。2011年8月31號-9月9號全國羽毛球錦標賽以及2011年9月全國羽毛球教練員培訓進行現場訪談和問卷發(fā)放;其他通過郵寄的方式以及網路填寫的方式收集問卷。
全程性多年訓練是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實際操作內容,因而對其研究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年齡特征是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最鮮明的特點,做為一個長期而又系統(tǒng)的訓練過程,起訓年齡是全程訓練的一個重要起點,由于過早、過晚的訓練都將影響運動員的發(fā)展,那么培養(yǎng)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到底應從何時開始?確定運動員起訓年齡首先必須遵循運動員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人體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客觀存在一個“敏感期”(表3)[5,6],6~13歲是人的各項身體素質發(fā)育最為敏感的年齡區(qū)間。羽毛球類屬于技能主導類項目,技術全面是制勝法寶之一,而早期技術的獲得是通過模仿,模仿能力是少年兒童最初學習方式,模仿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育敏感期分別是6~9歲、7~12歲,這為我們起訓年齡的確定提供了生理參考。競技體育訓練的目的就是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而在適宜的年齡給予恰當的刺激才能使得訓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全國13支代表隊一級以上的運動員以及部分國家隊運動員共98名現役運動員進行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表4):起訓年齡男子8±1.27歲、女子7.8±0.91歲?,F代羽毛球發(fā)展起訓年齡趨向提早的現象,如林丹5歲開始啟蒙,黃穗4歲開始接觸,但大部分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男子通常在7~9歲,女子6~8歲開始訓練(表5)。
表3 身體素質的敏感發(fā)展期一覽表Table 3 Sensitive Developing Period of Physical Constitution
表4 我國部分現役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起訓年齡一覽表Table 4 . The Ages to Start Training of Some Current Outstanding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不同等級運動員的起訓年齡是否存在差異?通過單因素方差法,二級、一級、國家級、國際級運動員各階段訓練年齡和訓練時間進行比較(表6)。從顯著性慨率看,當P>0.05說明各組的方差在a=0.05水平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即方差具有齊次性。這個結論在選擇多重比較方法時作為一個條件,方差齊次性選擇LSD多重比較,而非齊次性選用Games-Howell多重比較。經比較發(fā)現:不同等級運動員在訓練年限和起訓年齡存在顯著性差異。二級運動員在訓練年限、起訓年齡、入體校年齡相比其他級別的運動員存在顯著性差異,反映了適宜的早期訓練年齡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重要影響因素。除了不同級別的運動員存在差異,那么不同區(qū)域的運動員起訓年齡是否存在差異?羽毛球強國幾乎在亞洲,丹麥是歐洲惟一強國,因此我們以丹麥為代表進行比較發(fā)現(表5):丹麥現役羽毛球運動員起始訓練平均年齡男子是7.2±1.79歲、女子是6.5±1.98歲。經過t檢驗,丹麥和中國羽毛球運動員在起始訓練年齡上沒有顯著性差異,起訓年齡均在男子7~9歲,女子6~8歲。
表5 中國、丹麥部分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始訓年齡一覽表Table 5 . The Ages to Start Training of Some Outstanding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and Denmark
表6 不同等級羽毛球運動員訓練時間比較一覽表Table 6 . Comparison of Training Durations of Badminton Players of Different Levels
為了進一步確定羽毛球運動員適宜的起訓年齡進行深入的調查問卷統(tǒng)計,67%的專家和教練員認為羽毛球男子起訓年齡是7~9歲,62%的專家和教練員認為女子起訓年齡是6~8歲。由此可見,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起訓年齡男子在7~9歲,女子在6~8歲是比較適宜的。
最佳競技階段是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的終極目標。揭示“最佳時期”的年齡特征,對運動員的合理使用、更新、銜接有著重要的意義[4]。身體機能在18~19歲已趨于穩(wěn)定,19歲左右各器官系統(tǒng)發(fā)育成熟,形態(tài)結構在20~23歲已經完成,身體素質25歲之前達到最高水平,這些條件是優(yōu)秀運動員最佳競技階段必備的生理基礎。另外,運動員專項技能、戰(zhàn)術運用能力、心理穩(wěn)定性、決策能力等都趨于成熟甚至達到高峰,為運動員進入最佳競技階段做好充分儲備?!案偧寄芰Ω叻迤凇笔墙叹殕T、運動員追求的黃金時期。從理論上講,這段時期也是擔任一線隊伍主力的最佳時期。最佳競技階段是全程性多年訓練收獲階段,獲得理想的運動成績不僅是教練員培養(yǎng)的目標也是運動員奮斗目標。蘇聯(lián)的普拉托諾夫認為:取得最高成績的最佳年齡界限在大多數運動項目中是相當穩(wěn)定的。最佳競技階段通常是首次好成績到最高成就成績這一階段[7]。根據前人的研究,首次獲得奧運冠軍年齡、世界錦標賽冠軍年齡是最佳競技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年齡,標志著運動員步入個人競技狀態(tài)巔峰期。
3.2.1 首次獲得奧運冠軍的年齡特征
1992年羽毛球列入奧運會項目,4年一次的奧運是各個國家重要的戰(zhàn)略目標更是我國的首要戰(zhàn)略目標。奧運成績在某種程度上是運動員競技水平達到高峰最有力的評價指標。通過歷屆中、外首次獲得奧運冠軍年齡統(tǒng)計(表7)結果發(fā)現:男子最小20歲,最大29歲,平均年齡在24.53±2.59歲;女子最小21歲,最大29歲,平均年齡是23.86±2.57歲。首獲奧運年齡分布不同,我們在掌握普遍規(guī)律的同時不能忽略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從而造成人才流失。盡可能保持運動員的最佳競技水平從某種程度而言就是延長運動壽命。
表7 歷屆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女子首次獲得冠軍年齡一覽表Table 7 . Table of the Player Ages to Win,for the First Time,Championship in Olympics Men's and Women's Badminton Games
3.2.2 首次獲得羽毛球世界錦標賽冠軍的年齡特征
兩年一次的羽毛球世界錦標賽代表最高水平的個人大賽(表8)。中國男子歷屆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最小年齡是23歲,最大年齡是28歲,平均年齡是24.46±1.45歲。中、外男子運動員相比較,從統(tǒng)計中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首次獲得世錦賽冠軍的平均年齡要大于國外選手,那么中、外優(yōu)秀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的年齡是否有顯著性差異?比較后經過t檢驗,P=0.5244>0.05,由此證明,中、外男子選手首次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的年齡上沒有顯著性差異。表9中中國女隊幾乎包攬了歷屆世界錦標賽冠軍,中國首次獲得世錦賽冠軍最小年齡是17歲,最大年齡是28歲,平均年齡是22.6±2.6歲。中國幾乎包攬了世界錦標賽冠軍,證實了我國女隊強勁的實力。
退役意味著全程性多年訓練的終止。表10顯示,我國部分世界級優(yōu)秀運動員的退役年齡:男子最大退役的年齡31歲,最小25歲,平均年齡是28.07±1.53歲;女子退役的最大年齡34歲,最小24歲,平均年齡是27.86±2.44歲。表11反映了與國外選手相比較我國在選擇退役年齡要早。
表8 中、外男子歷屆羽毛球世界錦標賽首次獲得冠軍年齡一覽表Table 8 . Table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Player Ages to Win,for the First Time,Championship in Olympics Men’s Badminton Games
表9 中、外女子歷屆羽毛球世界錦標賽首次獲得冠軍年齡一覽表Table 9 . Table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Player Ages to Win,for the First Time,Championship in Olympics Women’s Badminton Games
表10 我國部分世界級羽毛球運動員退役年齡一覽表Table 10 . Table of Retirement Ages of Some World-class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表11 中、外部分世界級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退役平均年齡一覽表Table 11 . Average Retirement Age of Some China and Foreign World-class Badminton Players
運動員選擇退役原因存在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根據運動員退役時的年齡、訓練年限,最高成績出現年齡以及最高成績水平等訓練學特征和運動員的退役主要致因評定運動員退役類型分為四類,一類為“高原現象型”,是指運動員在出現第一次最好成績后,成績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在以后的訓練比賽中成績再也沒有超過第一次好成績直至退役。二類為“李寧現象型”,即運動員多年訓練過程比較完善并能在競技保持階段堅持多年,直到再也維持不了較高的競技水平時才退役。三類為“偶然事件型”,即運動員退役是由偶然事件所引起的較突然的退役。四類為“激流勇退型”,即運動員在最佳競技階段取得一、兩次好成績后斷然退出運動訓練另擇它途的一類。這四類只有“李寧現象型”屬正常的退役類型,其他類型均屬運動訓練不夠完整,沒能完全展示其遺傳和訓練潛力的非正常退役[8]。從退役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主要有政策體質、社會支持、自身素質、繼續(xù)教育、心理因素等[9-13]。從心理學角度:預期社會化、認同和自尊、自我管理能力、社會支持系統(tǒng)、自愿與不自愿退役是影響運動員退役的五個主要因素[14]。退役往往是客觀和主觀條件所致。影響退役的因素有很多,有外在因素也有內在的因素,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而通過調查問卷影響我國羽毛球項目退役的主要原因是傷病、思想品德、成績不佳、人才太多等因素(表12)。
表12 羽毛球運動員非正常退役因素調查一覽表Table 12 . Questionnaire of Non-normal Retirement Factors of Badminton Players
我國競技體育的訓練模式是按照“三級訓練網”,即:體校、省隊、國家隊。從統(tǒng)計結果看(表13、表14),我國世界級優(yōu)秀男子羽毛球運動員進入體校平均年齡是10.5±1.95歲,進入省隊平均年齡是14.07±1.87歲,進入國家隊平均年齡是18.87±1.55歲,整個訓練過程17.13±2.13年;我國世界級優(yōu)秀羽毛球女運動員入體校平均年齡是8.9±1.48歲,進入省隊平均年齡是12.7±1.49歲,進入國家隊平均年齡是17.85±1.69歲,整個訓練年限18.6±3.05年。其中張寧成為羽毛球史上退役年齡最大的運動員,并且在29歲、33歲獲得過兩次奧運冠軍,證明“高齡”運動員依然能保持突出的競技能力,這對延長運動壽命、延遲退役年齡是一個很好的實證。當然個體存在差異性,競技能力出現的高峰期也存在差異性。我們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遵循普遍規(guī)律的同時也需因人制宜地發(fā)展每個運動員的潛質。
我國男子與女子世界級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之間在各階段起訓年齡以及整個訓練年限是否存在顯著性性差異呢?男、女運動員各個階段的年齡特征進行比較發(fā)現(表15):各個階段起訓年齡、訓練總年限P值均>0.05,意味著男女運動員在進體校、省隊、國家隊、總訓練年限無顯著性差異。盡管優(yōu)秀運動員各個階段的年齡從統(tǒng)計學上分析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女子和男子在生理和心理存在異同,我們在訓練中還是需要考慮男、女的差異性。圖1反映了我國優(yōu)秀男子、女子運動員整個訓練過程的年齡發(fā)展規(guī)律。由于男子比女子發(fā)育過程要慢些,與女子運動員相比較男子表現出初訓晚、退役也晚,整個訓練過程的年齡發(fā)展偏后移。
表13 我國部分世界級優(yōu)秀男子羽毛球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的年齡和年限一覽表Table 13 . Ages and Durations of Overall Perennial Training of Some Male World-class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表14 我國部分世界級優(yōu)秀女子羽毛球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的年齡和年限一覽表Table 14 . Ages and Durations of Overall Perennial Training of some Female World-class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表15 我國世界級優(yōu)秀男、女羽毛球運動員訓練年齡、年限對照一覽表Table 15 . Comparison of Training Ages and Durations of Male and Female World-class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圖1 我國優(yōu)秀男、女羽毛球運動員全程性訓練年齡比較圖Figure 1. Age Comparison of Overall Perennial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Male and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1.我國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起訓年齡男子7~9歲,女子6~8歲較為合理。起訓年齡是全程性多年訓練的伊始,運動員起訓年齡過早、過晚都將影響運動員的成才培養(yǎng)。選擇適宜的訓練年齡是人體生理要求也是羽毛球的項目需求。
2.根據統(tǒng)計結果,世界選手首次獲得奧運冠軍平均年齡:男子24.53±2.59歲、女子23.86±2.57歲;我國選手首次獲得世界冠軍的平均年齡:男子24.46±1.45歲、女子22.6±2.6歲。首次獲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標志運動員已達到最佳競技巔峰,最佳競技階段主要任務是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它是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的最終目標和重要內容,其年齡特征可作為最佳競技階段的年齡參考。
3.我國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退役平均年齡:男子28.07±1.53歲,女子27.86±2.44歲。造成非正常退役的主要是傷病困擾、思想意志不堅定、成績不佳、人才太多等原因。退役意味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的終結,非正常退役不僅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也是人才的浪費。延長運動員的運動員壽命、保持更長的高水平狀態(tài)更需要科學合理的訓練。
4.根據我國三級訓練模式,優(yōu)秀男子羽毛球運動員進入體校平均年齡是10.5±1.95歲,進入省隊平均年齡是14.07±1.87歲,進入國家隊平均年齡是18.87±1.55歲,整個訓練年限是17.13±2.13年;優(yōu)秀女子羽毛球運動員入體校平均年齡是8.9±1.48歲,進入省隊平均年齡是12.7±1.49歲,進入國家隊平均年齡是17.85±1.69歲,整個訓練年限是18.6±3.05年。體校完成的是全程性多年訓練過程的基礎訓練部分,為運動員開始正式系統(tǒng)訓練提高了參考年齡。進入省隊完成的是全程性多年訓練的專項提高部分。進入國家隊意味著最佳競技階段訓練的起始。我們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將優(yōu)秀運動員的各階段年齡特征作為訓練效果的監(jiān)督,檢驗運動員在適宜的年齡是否處于在相應的訓練階段,為人才培養(yǎng)提高一個有效的量化管理。從開始系統(tǒng)訓練直到退役是整個全程性多年的訓練年限,通過數據統(tǒng)計,羽毛球運動員整個訓練年限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必須結合運動員的個人特征,掌握普遍規(guī)律的同時注重區(qū)別對待。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詞解[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2]王樂,于文謙.我國高水平運動員年齡結構變化對備戰(zhàn)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影響[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22):43-47.
[3]陳兵.我國奧運選手成才訓練過程的時間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17(3):69-74.
[4]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5]王金燦.運動選材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6]王永盛.現代運動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
[7]張智文,鄔向明.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多年運動訓練過程中成績快速提高階段訓練學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1991,12(3):9-17.
[8]張保華.我國可測量項目優(yōu)秀運動員退役的年齡特征及退役致因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6,16(5):13-21.
[9]田麥久,李斗魁.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退役安置情況及改進對策[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3,16(1):2-8.
[10]于文謙,李強,劉靜,等.轉型時期競技運動員的退役與繼續(xù)教育問題[J].體育科學,2004,24(7):16-18.
[11]陳林祥.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退役安置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5):8-11.
[12]湯躍,孫煥江,何鐵剛.我國退役運動員就業(yè)安置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6,(3):23-24.
[13]王進.我國運動員退役意識與心理狀態(tài)的定量分析[J].心理學報,2008,40(4):496-506.
[14]趙錦榕.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退役的心理調整因素及對策[J].體育科技,2002,23(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