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小麥秋播期至苗期病蟲防治是確保苗全苗壯的重要技術內容,小麥播期和苗期也是很多病蟲草害防治的關鍵時期,防治不及時,往往造成缺苗斷壟或弱苗病苗。針對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發(fā)生特點,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因地制宜,開展綜合防治。
把好種子關
選用優(yōu)質高產(chǎn),綜合抗逆性好的品種。近年推廣的品種有石新828、石新733、濟麥22,節(jié)水品種有石麥15、石優(yōu)17等。選用的品種必須是通過植物檢疫的健康無病種子。
農(nóng)業(yè)措施:1、精選種子。播種前要曬種、選種,將秕粒、壞粒、出芽粒、草籽等除去,提高種子質量減少禾本科雜草的擴散。2、適期晚播,合理密植。小麥適宜播期為10月5日~15日,播量為20~25斤。播種過早病蟲害發(fā)生嚴重。所以播期不宜過早。3、清除病殘體和田間及四周雜草,破壞灰飛虱、蟋蟀、病菌棲息及越冬場所,可以減輕小麥叢矮病的發(fā)生和危害。
播前藥劑處理1、土壤處理:對于小麥紋枯病、全蝕病土傳病害發(fā)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50%多菌靈1公斤+15%粉銹寧(三唑酮)1公斤+100公斤水,隨水灌入土中或噴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或畝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2公斤+100公斤水噴于地表或兌細土50公斤撒于地表,翻耕整地。對地下害蟲金針蟲、蟋蟀、螻蛄、蠐螬發(fā)生嚴重的地塊,每畝用2公斤2.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40%辛硫磷乳油,與15~20公斤細土混勻,撒于地表,與肥料一起耕地時翻入土中。2、藥劑拌種:防治蠐螬、金針蟲、螻蛄和灰飛虱、蚜蟲,預防叢矮病和黃矮病??捎每曝S無蚜害拌種或用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70克+40%甲基異柳磷乳油50克對水1.5~2公斤,均勻拌種20~25公斤(二畝地的種子量),堆悶3~4小時,待吸收晾干后播種。
對于預防根腐病、紋枯病、黑穗病可用:(1)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進行拌種,堆悶6小時,晾干播種;(2)2.5%適樂時(咯菌腈)種衣劑100毫升拌種100公斤,攪拌均勻后堆悶3~5小時;也可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內吸性殺菌劑進行拌種。
對小麥全蝕病發(fā)生嚴重的地塊,可畝用消蝕凈20~40毫升拌種或12.5%的全蝕凈200毫升對水5公斤水,拌麥種100公斤,堆悶4~8小時,晾干播種。(注意:在采取殺蟲劑、殺菌劑混合拌種時,可先拌殺蟲劑,堆悶晾干后,再拌殺菌劑。)
以上病害和蟲害混發(fā)區(qū),選用有關殺菌劑和殺蟲劑混合拌種,達到一拌多防的效果,但要注意:先拌殺蟲劑,悶種晾干再拌殺菌劑;先拌乳劑,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劑。拌后的種子一般不宜久放,要隨拌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