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科
(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能源與環(huán)境學院,內(nèi)蒙古包頭014010)
曝氣生物濾池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普通生物濾池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第三代生物膜法處理工藝[1,2]。該工藝具有容積負荷高、水力負荷大、水力停留時間短、性能穩(wěn)定、所需基建投資少、能耗及運行成本低、出水水質(zhì)高等優(yōu)點[3],是適合我國國情的簡易、高效、低耗的污水處理新技術(shù),在實際應(yīng)用中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但是,目前對影響B(tài)AF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因素諸如:氣水比、水力負荷與進水底物濃度等的研究還不夠完善。本試驗以人工模擬生活污水為處理對象,研究了各因素對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效能的影響。
試驗裝置流程見圖1。
模型反應(yīng)器為有機玻璃制作,直徑950mm,高2000mm。濾池下部為200mm高裝有直徑為2~3cm的卵石承托層,濾料層高度為1200mm,填料選用球形輕質(zhì)生物陶粒,粒徑3~6mm。生物濾池沿濾料層高度每隔30cm設(shè)一個取樣口,第一個取樣口距離濾料層底部10cm。濾池采用上向流氣水同向運行方式,氣水聯(lián)合反沖洗。
人工配水由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銨、磷酸二氫鉀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根據(jù)實驗需要對葡萄糖和氯化銨等主要成分進行增減,以取得不同的進水水質(zhì)。
表1 檢測項目和方法[4]
室溫條件下,進水流量為3L/h,相應(yīng)的水力負荷為0.43 m3/(m2·h),pH值6.8~7.2,氣水比分別為3∶1、5∶1、7∶1和10∶1,各穩(wěn)定運行9d,曝氣生物濾池對CODCr和氨氮的處理效果見圖2。
由圖2可見,氣水比由3∶1提高到10∶1,反應(yīng)器對COD的去除率略有提高,影響不大。氨氮的去除率受氣水比的影響較大,從3∶1提高到5∶1時,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由48.7%提高到60.1%;當氣水比達到7∶1和10∶1時,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較5∶1時分別提高了0.3和2.4個百分點。氣水比較低時,異養(yǎng)菌的生長利用了水中大部分溶解氧,硝化菌可利用的溶解氧量有限,成了硝化反應(yīng)的限制因素,氨氮去除率較低。此時,單一的除碳型曝氣生物濾池可以滿足要求。當氣水比達到5∶1以上,BAF取得較好的充氧效果,對有氧條件要求苛刻的硝化細菌能獲得良好的生長條件,因而BAF對氨氮的去除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并基本穩(wěn)定。但曝氣量增大,動力消耗也將增大,增加了運行成本,是水廠實際運行中需控制的指標之一。因此,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確定最佳氣水比為5∶1。
氣水比為5∶1,水力負荷分別為 0.21m3/(m2·h)、0.43m3/(m2·h)、0.63m3/(m2·h)和0.86m3/(m2·h)時各穩(wěn)定運行11d,水力負荷對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響見圖3。
由圖3可見,COD的去除率隨水力負荷的增加降幅較小,說明濾池高度足夠,填料上生物膜的總量能夠保證在試驗水力負荷條件下對COD有較好的去除效果。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隨水力負荷的增加下降明顯,說明水力負荷對BAF的硝化效能有顯著影響。一方面水力負荷增大,水力停留時間減小,使污水與微生物的接觸反應(yīng)時間減少,這對于增長速度較慢的硝化菌來說,其硝化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另一方面,增加水力負荷的同時相應(yīng)的有機負荷也增加,使得異氧菌生長迅速,這使得對溶解氧、pH值等環(huán)境條件要求較高的硝化菌在與異氧菌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總體活性下降。再加上增加水力負荷導(dǎo)致頻繁反沖洗,由于硝化細菌的比增長速率遠遠低于異養(yǎng)菌,使其在反沖洗過程中被沖刷脫落的可能性更大,從而也使得硝化能力下降。
在水力負荷0.21 m3/(m2·h)、氣水比5∶1的條件下,有機負荷對BAF性能的影響見圖4。
隨著進水有機負荷的增加,COD去除率緩慢下降。有機負荷從1.15 kg/(m3·d)增加到2.96kg/(m3·d),氨氮的去除率逐漸減小,曝氣生物濾池表現(xiàn)出很好的抗有機負荷沖擊能力。再繼續(xù)提高有機負荷,氨氮去除率迅速下降,氨氮的去除效果受進水有機負荷的影響較大,有機負荷的增加對系統(tǒng)的硝化作用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這是因為,當污水中有機物濃度增加時,由于異氧菌的生長繁殖速度快,異氧菌首先利用水中的氧,在營養(yǎng)較為豐富的條件下大量繁殖,同時生物膜增厚阻礙了氧向生物膜的傳遞。當水中溶解氧不足或氧透過膜達到硝化菌表面的傳遞速度下降時,硝化菌吸取水中溶解氧的能力比異氧菌要差,這些都限制了硝化菌的生長繁殖,使硝化反應(yīng)受到影響,從而系統(tǒng)的氨氮去除率呈較大的下降趨勢。
從實驗結(jié)果看,濾池進水的有機負荷控制在2.96kg/(m3·d)以內(nèi)較為合適。
氣水比5∶1、水力負荷0.21m3/(m2·h)的條件下,不同濾料層高度處COD及氨氮的去除效果分別見圖5和圖6。
由圖可見,BAF對有機物的去除主要發(fā)生在濾料層0~70cm段。在濾層高70cm處,CODCr的去除率達到83.2%,占總?cè)コ实?3.8%。主要是因為BAF下部有機負荷高,微生物增殖快而且活性高,去除COD的能力較強。對氨氮的硝化主要發(fā)生在濾料層40~100cm段。在濾料層40cm處,氨氮去除率僅為29.5%,到100cm處達到了77.2%,40~100cm段氨氮的去除率為47.7%,占總?cè)コ实?8.4%。主要由于硝化過程需要較高的溶解氧,在BAF底部因有機負荷較高,耗氧量大,致使氧含量很低,因此硝化菌的活性較低;在濾料層中部,有機負荷有所降低,溶解氧濃度升高,對氨氮的去除效果增強。
(1)考慮動力消耗的同時要求有機物的去除和硝化效果最佳,確定最佳氣水比為5∶1,在此條件下,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7.6%和60.1%。
(2)在本實驗條件下,水力負荷對曝氣生物濾池COD去除率影響較小,對BAF的硝化效能影響顯著。有機負荷對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性能有較大影響,綜合考慮碳氧化和硝化的效果,有機負荷控制在2.96kg/(m3·d)以內(nèi)較為合適。
(3)在本實驗條件下,通過對BAF濾料層不同高度處COD和NH3-N的測定,有機物的去除主要發(fā)生在濾料層0~70cm段。在濾層高70cm處,CODCr的去除率達到83.2%,占總?cè)コ实?3.8%。BAF對NH3-N的硝化主要發(fā)生在濾料層40~100cm段。在濾料層100cm處NH3-N去除率達到了77.2%,40~100cm段氨氮的去除率為47.7%,占總?cè)コ实?8.4%。
[1]沈耀良,王寶貞.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shù)理論與應(yīng)用[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6.
[2]Pujol F,Canler J P,Iwema A.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An attractive biological process [J].Water Sci Technol,1992,26(3):693-702.
[3]馬曉春,劉世桐.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試驗研究[J].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09,35(2):34-36.
[4]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 (第四版)[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