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生
喉罩(LMA)是目前臨床麻醉領域對氣道進行管理的一項重要突破,該項操作技術主要具有放置方法簡便、無需喉鏡對聲門進行暴露、對患者產(chǎn)生的刺激小等一系列優(yōu)點[1-3]。本次研究對86例接受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應用喉罩與氣管插管兩種途徑在術前實施全麻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5月-2012年5月86例接受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病例,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常規(guī)組中已婚患者34例,未婚患者9例;年齡28~64歲,平均41.7歲;患病時間3~47個月,平均10.8個月。觀察組中已婚患者35例,未婚患者8例;年齡26~65歲,平均42.2歲;患病時間5~48個月,平均10.5個月。抽樣研究對象的年齡、病程、性別等自然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guī)組:通過氣管插管途徑在術前全麻;觀察組:通過喉罩途徑在術前實施全麻。對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和血氣指標的改善情況進行對比。
1.3 麻醉效果評價 顯效:手術操作過程中對患者肌肉已經(jīng)正常牽拉,患者無任何反應,可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并取得預期效果;有效:手術操作過程中對患者肌肉進行正常牽拉,患者會出現(xiàn)輕度反應,但手術能夠繼續(xù)進行,基本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無效:手術操作過程中對患者肌肉進行正常牽拉,有非常劇烈的反應出現(xiàn),且手術操作無法繼續(xù)進行[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進行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常規(guī)組患者麻醉前后SBP和DB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麻醉前后SBP和D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麻醉前血壓水平比較,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 兩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常規(guī)組治療前后PaCO2和PaO2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麻醉前后PaCO2和PaC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麻醉前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改善幅度比較(±s) mm Hg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改善幅度比較(±s) mm Hg
組別 時間 SBP DBP常規(guī)組(n=43) 麻醉前 120.52±9.63 76.51±8.45麻醉后 139.26±8.36 93.72±7.67觀察組(n=43) 麻醉前 122.61±8.86 75.27±9.03麻醉后 126.44±10.17 81.18±7.83
表3 兩組患者麻醉前后血氣指標改善幅度比較(±s) mm Hg
表3 兩組患者麻醉前后血氣指標改善幅度比較(±s) mm Hg
組別 時間 PaCO2 PaO2常規(guī)組(n=43) 麻醉前 46.38±3.87 97.83±10.48麻醉后 40.28±3.58 89.62±7.84觀察組(n=43) 麻醉前 45.93±4.04 96.39±9.95麻醉后 43.72±3.17 93.27±10.16
在對手術患者實施全麻的過程中進行氣管插管或拔管等操作會導致心血管出現(xiàn)強烈反應,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血壓水平明顯升高、心率速度明顯加快,以喉鏡到位后1 min上述表現(xiàn)最劇烈[5-7]。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氣管插管和拔管的過程中患者產(chǎn)生的反應的持續(xù)時間雖然相對比較短暫,但反應程度非常強烈,對生理功能產(chǎn)生的干擾相對較大,會使原有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過程中的危險性增大[8]。喉罩是一種喉上通氣道,其形狀與患者的咽腔內表面結構完全符合。研究結果證明,喉罩麻醉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置入后不需要通過器械對聲門進行暴露,因此不會對患者的唇齒造成損傷,對聲門不會產(chǎn)生任何刺激,不會對氣管黏膜纖毛運動造成影響[9]。同時可以有效避免氣管插管時對舌根和咽喉部肌肉產(chǎn)生的機械性刺激,從而使氣管插管導致的心血管應激反應顯著減輕[10]。
[1] 高宅柱,劉國強,趙茗妹,等.喉導管在全麻腹腔手術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23):420-421.
[2] 陳怡綺,許文音,許文妍,等.喉罩通氣道在兒科應用的并發(fā)癥觀察[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0,16(16):251-252.
[3] 劉俊杰,趙俊.現(xiàn)代麻醉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987-988.
[4] 邢群智,孫麗霞,李敏,等.不同麻醉誘導下氣管插管對心血管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16(14):305-306.
[5] 謝愛榮,夏連香,顏剛.喉罩通氣用于小兒腹腔鏡手術全身麻醉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18(13):161-162.
[6] 李元健,徐志宏,胡珍敏.喉罩通氣在小兒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9,15(11):143-144.
[7] 徐啟明,李文碩.臨床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7-388.
[8] 周仁龍,杭燕南.第三代喉罩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2(3):880-881.
[9] 安剛,薛善富.現(xiàn)代麻醉學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329-330.
[10] 高崇榮,何榮芝,盧振和.艾司洛爾預防氣管插管血液動力學的改變[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8,16(18):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