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彥林
上個世紀80年代,電視還是奢侈品,即使在機關工作、家庭相對富裕的同志,家里最多有臺黑白電視。誰家若是買了彩色的,左鄰右舍會十分羨慕,甚至要求主人請客慶祝。1985年臘月,我們籌備結婚了,可我個人只有200元的存款,真愁著置辦東西。時興買電視機,那也是流行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手表“四大件”之后,新流行的最大的物件。父母知道這個情況后,反復盤算,最后咬咬牙說:咱什么也不幫著添了,湊湊錢給孩子買臺電視機吧!父親硬是把所有存折歸攏起來,湊足了1200元。這在當時農(nóng)村可是一個了不起的大數(shù)目。當時買彩電要托人,國外產(chǎn)品要憑外匯、憑購物票,春節(jié)前電視更是緊俏,急得我如熱鍋上的螞蟻。萬般無奈,我硬著頭皮托我單位的一位領導,硬是從縣商業(yè)局局長手里把準備給別人的電視機票要回了一張,我從專營店花了1190元,買了一臺東芝牌17英寸的彩色電視機,這可引起不少同事羨慕和嫉妒,這也是我們村里當時唯一的一臺,成了小山村爆炸性的新聞。
我結婚不久,就要過春節(jié)了。仔細巡視結婚的那兩間平房里,實在沒有什么怕丟的,最值錢的、全家人最惦記的就是那臺電視機。那時縣城里沒有幾輛汽車,于是就托熟人到一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快的村,借了輛老式北京吉普,把電視機精心裝進箱子,捆在吉普車后邊的裝備蓋上,興高采烈地馱回了老家。那時鄉(xiāng)下人大都沒見過電視機,就更不用說彩電了?;氐郊遥矣蒙眢w“隔開”那些圍觀的人群,小心地護駕著它搬進屋里。村里人只聽說過卻沒見過這等稀罕物,它更像是天外來客,突然就做客來到我家。叔父大爺就叫著:快把電視打開,讓我們開開眼!從厚厚的紙箱里抱出來,那電視其實就一個四四方方的木箱子,前面一塊乳白色的外鼓的玻璃,接上電源,按開電源鍵,里面就有主持人代表各電視臺講話,有人在唱呀跳呀、沖呀打呀,確實神奇。有人偷偷地趴在電視機箱后面往里瞧,只看見里面一些電線,卻找不著什么人,跑回電視機前面一看,那乳白色鼓鼓的玻璃上還有人在繼續(xù)唱呀跳呀。大家不可思議,莫名其妙地問:“如今人太能了,這么多人在這么個小地方怎么裝得下呀?”“電視里這些人吃飯、住宿就都在這個木頭盒子里?”
那時電視節(jié)目少,就中央臺、山東電視臺,其他臺在偏遠的山村是收不到的。用的是室內(nèi)天線,能收到的頻道更有限。遇上刮風下雨,圖像就更不清晰,有時要接一根鐵絲到室外,作為延伸天線。假若用手握著天線,電視節(jié)目也會清晰許多。當時鄉(xiāng)村的電也不經(jīng)常,有時節(jié)目看到緊要處,電燈閃幾下,突然就沒電了。大家一陣惋惜和長嘆,只好重新點起煤油燈,坐在昏黃的燈光下拉著家長里短,耐心等待。尤其是孩子們,看到電視上那么美妙的畫面、那么動人的故事、那么有趣新鮮的事兒,誘惑得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如果看到最激烈的場面停了電,會跺著腳,后悔地跳起來。有的甚至發(fā)狠:我有了錢,什么也不買,先買彩電!
那時電視節(jié)目不像現(xiàn)在這樣豐富,比較單調(diào),也沒有冗長的電視劇和這么多的廣告。山里人大都喜歡看故事片,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愛看古裝戲。當調(diào)到“咿咿呀呀”不緊不慢地唱京戲的節(jié)目時,老年人眼睛一亮,一邊用腳踏著節(jié)拍看電視,一邊講從長輩嘴里流傳下來的那段歷史,年輕人不喜歡這慢吞吞的節(jié)奏,在一旁說氣話:“就像個驢叫一樣,什么好看的。”老人一瞪眼,只好伸伸舌頭作罷。有時為了調(diào)換頻道,會鬧得大家不開心。鄰居們也很實在,完全像在自家,來早的就坐在炕上,稍后的就擠在地上,再晚一些的只好把門和窗子打開,站在屋外翹著腳、伸直脖子看……時常有人在訓斥:坐下,坐下,我們看不著了。有人在指揮著調(diào)什么什么頻道,有了自己喜歡看的節(jié)目,卻再也不允許別人換頻道了。
眨眼幾天的工夫就春節(jié)了。年三十這天,各家各戶忙著掃院子、包餃子、貼對聯(lián),早早吃完飯,等著看春節(jié)晚會。大家早早吃了晚飯,就到我家等著看電視了,屋里坐滿了,門外也站了許多。凳子不夠,就找塊磚頭、石頭坐著,有的干脆回家抱來了凳子。那陣勢,是準備打“持久戰(zhàn)”了。電視從晚六點節(jié)目預告開始看,等到八點前春節(jié)晚會開始前,屋里已經(jīng)水泄不通,加上抽煙的、嗑瓜子的、喝茶的,完全成了業(yè)余“電影院”。門外的踮起腳跟往里看,像看西洋鏡般熱鬧。實在沒辦法,干脆把電視搬到了院子里。沒有椅子就站著或是蹲在地上看電視。那種場面熱鬧得不得了,一雙雙熱切的眼,盯著閃動的屏幕。電視里唱歌的、跳舞的穿著五彩的衣服格外漂亮,電視劇中打斗的場面讓人興奮而又緊張,所有的節(jié)目精彩極了。
據(jù)說1985年的春節(jié)晚會,已經(jīng)是中央電視臺搞的第三屆了。記得是在北京體育館里舉辦的,那場景、那舞臺,在彩色電視機上顯得更漂亮、更耀眼。伴隨《百猴迎春》《編鐘樂曲》的節(jié)目,春節(jié)晚會拉開序幕,董文華、呂念祖、羅文、張建一等人的演唱,馬三立的相聲,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各種戲曲表演,還有中國女排隊員集體拜年等節(jié)目,讓人耳目一新,備感振奮。
雖然屋外寒氣逼人,天上飄著雪花,但大家興致很高,因為每個人都能看到電視了。有人一邊看電視,一邊跺著凍得麻木的腳;孩子們凍得鉆進家長的懷里,有的實際上已經(jīng)進入了夢鄉(xiāng)。有人干脆回家把厚棉衣拿來,母親干脆把被子抱來蓋在我的腿上……院子這么大,抽煙也嗆不著人,父親忙著給鄉(xiāng)親們遞煙;母親就忙著給鄰居分瓜子,給孩子們分糖塊,讓大家眼不閑著、嘴也不閑著。等到看完春節(jié)晚會,已經(jīng)是凌晨一點多鐘。有的問:“怎么,這就算演完了?”那勁頭看到天亮才過癮。等大家戀戀不舍地離開電視,腳步聲和狗吠聲漸漸消失,各家比賽似的響起了鞭炮聲,在歡笑聲中迎接著新年。
我們每年都回老家過年,那臺電視機曾經(jīng)十多年與我們形影不離,伴隨我們回故鄉(xiāng)那個小山村過春節(jié)。
屈指算來電視走進百姓家里也就20年的時間,這段時間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視機的翻新也在突飛猛進,僅中央臺就由原來的一個頻道猛增到了現(xiàn)在十多個,又隨之增加了一些地方臺,好節(jié)目層出不窮。各家庭里電視機實在不算什么,不光有彩電、影碟機、音響,還有電腦、數(shù)碼之類的產(chǎn)品。前些年,同事們都紛紛換電視,我家上世紀買的那臺電視機功能太少,顯得有些落伍了。手頭也寬裕了,先后買了新款彩電和數(shù)字彩電。這些電視機具有高頻、清晰度高的優(yōu)點。飯后茶余,手中揮動著遙控器,從一個頻道換到另一個頻道,就可以跟隨電視節(jié)目漫游神州、漫游世界。香港回歸實況轉(zhuǎn)播、911事件發(fā)生前后、伊拉克戰(zhàn)爭、汶川地震、奧運會等重要新聞時段,人們依然通宵達旦地守在電視機旁。好的電視連續(xù)劇,有多少人的情緒,會跟著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而欣喜、而憤怒、而感動……
往事如煙,隨著農(nóng)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都買了電視機,有的甚至幾臺。如今農(nóng)村的大年夜也沒了當時的熱鬧氣氛,誰也不去別人家看電視,都守候在自己家,街上也冷清了不少。人們?nèi)兆痈蛔懔耍裆钜藏S富了,可人與人之間少了些許的包容和溫暖,山村少了曾經(jīng)的熱鬧、期盼與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