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聲 圖/文
2008年國慶節(jié)我再一次來到塔什庫爾干,十月的高原已被秋風吹染成遍地金黃,暖融融的陽光下,塔吉克人正享受著用汗水換來的豐碩果實。漫步在塔吉克村莊,無論是道路兩旁還是屋前屋后,到處都堆放著收割下來的小麥或青稞。借著微風,男人們不停地將麥草揚向空中,風把麥粒與麥草分離,婦女們將麥子用篩子過濾后裝入袋中。那最簡單、最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方式呈現(xiàn)出來的勞作場面,如同一幅幅簡潔質(zhì)樸的畫面:掛滿枝頭的秋色,黃燦燦的麥粒,圓圓的篩子,還有專注、淡定的塔吉克婦女,以及她們的花帽和各色頭巾。這種色調(diào)和場景,如此古老而又似曾相識,使人想起米勒油畫《拾穗者》、《簸谷子的女人》等中的經(jīng)典場面,使人想起以米勒為代表的“巴比松畫派”——每一幅畫都是從耕耘著、放牧著、勞動著、生活著的法國農(nóng)民的真實生活中來的。我很興奮,快速按下快門,定格畫面,留下讓人回味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