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露,張勁超,干大勇,劉 騰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曾 凱 (四川省地質礦產開發(fā)局一一三地質隊,四川 瀘州 646000)
沈 辰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六地質大隊,江蘇 連云港 222000)
BMM地區(qū)河道砂體預測應用
趙晨露,張勁超,干大勇,劉 騰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曾 凱 (四川省地質礦產開發(fā)局一一三地質隊,四川 瀘州 646000)
沈 辰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六地質大隊,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儲層預測是油氣勘探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依據BMM地區(qū)的三維地震資料,在層位解釋完成的基礎上,通過提取地震屬性對BMM地區(qū)河道砂體進行了預測。研究結果表明,BMM地區(qū)蓬萊鎮(zhèn)組屬于河流-三角洲沉積體系,砂體豐富,相互疊置的多類型砂體為氣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儲集條件;縱向上,BMM地區(qū)蓬萊鎮(zhèn)組具有多個時窗段,每個時窗段分布多條河道且砂體較為發(fā)育;在平面上,河道砂體較厚處主要發(fā)育在BMM地區(qū)中部、東部和南部。
地震屬性分析技術;河道砂體;蓬萊鎮(zhèn)組
地震屬性是指疊前或疊后地震數據經過數學變換而得出的有關地震波的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或統計學特征。目前從地震數據體中提取近百種屬性,常用的地震屬性主要包括瞬時類參數、振幅類參數和頻(能)譜類參數等,可以用于識別儲層巖性、地層層序和儲層的孔隙率變化以及斷層、河流和三角洲砂體[1]。地震屬性分析技術是對地震屬性進行提取、分析、評價并將其轉化為地質特征的一套方法。下面,筆者利用地震屬性分析技術對BMM地區(qū)河道砂體進行預測。
BMM地區(qū)地處平原地區(qū),地勢平坦,位于某坳陷的低陡構造區(qū)的構造群內,夾于熊坡構造和大興西構造之間,其東南接熊坡大斷層的下盤,西臨邛西-灌口構造。地表地震地質條件非常復雜,地表主要分布第四系地層,以平原礫石、黃土礫石和河灘礫石為主,且明顯成帶狀分布。BMM地區(qū)蓬萊鎮(zhèn)組屬于以三角洲相為主、淺湖相為輔的沉積體系,其中蓬一段、蓬二段底部發(fā)育三角洲平原亞相,以三角洲前緣亞相為主;蓬三段、蓬四段以三角洲平原亞相為主;蓬五段以三角洲前緣亞相為主[2]。蓬萊鎮(zhèn)組地層巖性為泥巖與砂巖不等厚互層,主要為紫色泥巖夾棕色、巖屑長石石英砂巖和巖屑長石砂巖。研究表明,砂巖粒屑以長石、巖屑為主,多為巖屑長石砂巖、長石巖屑砂巖,部分為長石巖屑石英砂巖、巖屑長石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粒度以細粒為主,中粒、粉粒次之;分選好,次棱角狀。蓬萊鎮(zhèn)組厚度800.0~950.0m,儲層砂體具有多層組、多砂體特征,單砂體厚度薄,而較厚砂體在縱向上主要發(fā)育在蓬三段、蓬四段三角洲平原亞相的分流河道匯合處。
2.1蓬三段至蓬一段
最大絕對振幅屬性可以用來識別含氣砂巖、巖性、孔隙性地層、河道及三角洲砂體[3]。圖1所示為BMM地區(qū)蓬三段至蓬一段最大絕對振幅屬性圖。從圖1可以看出,振幅強度最大處為橫向上穩(wěn)定地層,其次為互層狀地層,振幅強度最小處為雜亂反射地層。圖2所示為BMM地區(qū)蓬三段至蓬一段的平均瞬時屬性提取圖。由圖2可知,BMM地區(qū)平均瞬時相位變化不大,但由于相位屬性在油氣藏頂界面,其反射強度由“暗點”變?yōu)椤柏摿咙c”,在油氣藏的外邊界會出現極性反轉現象,因而利用平均瞬時相位屬性可以勾勒氣藏邊界[4]。
圖1 蓬三段至蓬一段最大絕對振幅屬性圖 圖2 蓬三段至蓬一段平均瞬時相位屬性圖
2.2蓬五段至蓬三段
圖3所示為BMM地區(qū)蓬五段至蓬三段平均反射強度屬性圖。從圖3可以看出,平均反射強度屬性在邊界顯示差異明顯,能夠很好地反映河道異常特征。圖4所示為BMM地區(qū)蓬五段至蓬三段相干屬性圖。從圖4可以看出,同為河道砂體的地區(qū)的相干性較小,其表現較為連續(xù)。
圖3 蓬五段至蓬三段平均反射強度屬性圖 圖4 蓬五段至三段相干屬性圖
3.1蓬三段底部(蓬五段向下200~230ms)河道特征
圖5 蓬三段底部(蓬五段向下200~230ms) 河道砂體平面展布圖
BMM地區(qū)蓬三段底部(蓬五段向下200~230ms)河道砂體平面展布圖如圖5所示。從圖5可以看出,該時窗段砂體較發(fā)育,河道寬度較小,非均質性較強,且在平面上發(fā)育4條河道砂體(Ⅲ①-③、Ⅲ①-②、Ⅲ①-①和Ⅲ①-④),其發(fā)育規(guī)模依次為Ⅲ①-③、Ⅲ①-②、Ⅲ①-①和Ⅲ①-④。
3.2蓬三段頂部(蓬五段底向下130~170ms)河道特征
BMM地區(qū)蓬三段頂部(蓬五段底向下130~170ms)河道砂體平面展布圖如圖6所示。從圖6可以看出,該時窗段西北角河道砂體發(fā)育較差,而東南角河道砂體發(fā)育較好,其中河道(Ⅲ③-⑤)砂體是該時窗段的主河道,具有較大勘探潛力。
3.3蓬四段河道特征
BMM地區(qū)蓬四段(35~70ms)河道特征河道砂體平面展布圖如圖7所示。從圖7可以看出,該時窗段6條河道砂體發(fā)育較好,其發(fā)育規(guī)模依次為Ⅳ③-④、Ⅳ③-③、Ⅳ③-⑤、Ⅳ③-⑥、Ⅳ③-②和Ⅳ③-①。
圖6 蓬三段頂部(蓬五段底向下130~170ms) 圖7 蓬四段(35~70ms)河道特征河道砂體河道砂體平面展布圖 平面展布圖
(1)BMM地區(qū)蓬萊鎮(zhèn)組屬于河流-三角洲洲沉積體系,砂體豐富,相互疊置的多類型砂體為氣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儲集條件。
(2)縱向上,BMM地區(qū)蓬萊鎮(zhèn)組具有多個時窗段,每個時窗段分布多條河道且砂體較為發(fā)育。
(3)在平面上,BMM地區(qū)蓬萊鎮(zhèn)組河道砂體主要發(fā)育在BMM地區(qū)中部、東部和南部。
[1]王永剛.地震屬性分析技術[M].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7.
[2]彭靖松.龍門山中北段前緣及鄰區(qū)中三疊統儲層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09.
[3]楊勤勇,徐麗萍.地震勘探技術新進展[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2,25(1):5-10.
[4]魏艷,尹成,丁峰,等.地震多屬性綜合分析的應用研究[J].石油物探,2007,46(4):42-47.
[5]劉樹跟.龍門山沖斷帶與川西前陸盆地的形成演化[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
2013-01-23
趙晨露(1988-),女,碩士生,現主要從事地震資料解釋方面的研究工作。
P631.4
A
1673-1409(2013)10-0080-03
[編輯] 李啟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