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今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交界的馬賽馬拉(Masai Mara)與塞倫蓋蒂(Serengeti)這兩個野生動物保護區(qū)間是東非馬賽人主要的生息繁衍之地。人口50萬到100萬的馬賽人如今仍保留著他們固有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習俗。他們生活在由部落首長和長老會議管理下的部落制度中,過著定無居所的游牧生活,堅守著男主外從事放牧、守衛(wèi)任務(wù),女主內(nèi)從事蓋房家務(wù)事。牧場為族人共享,牲畜私有并按父系繼承。他們遵循固有的信仰:萬物皆有靈和對森林的崇拜。
牲口提供一切所需
牲口為馬賽人提供了一切所需:喝牛奶和牛血,用牛糞蓋房,用骨做首飾、盤子,以皮當床,以尿釀啤酒,盛大節(jié)日是宰牛吃肉。
他們以牛糞、泥土、樹枝搭建起稱為“博馬”(Bomas)的窄小的圓形茅草屋,矮小的門和以洞為窗戶。屋內(nèi)窄小、黑暗,樹枝當床、異味嗆鼻。屋外的空地是人畜共同活動和牲畜晚間休息之地,屋外豎起高而密密麻麻的樹枝以防野獸襲擊。每7~10年要搬遷他處重蓋新房。
有些馬賽人還保持“鉆木取火”等極原始的習慣,他們?yōu)橛慰妥隽司食晒Φ难菔荆椒ê瓦h古“直立古猿人”的“擦石取火”、“鉆木取火”無異。
拔門牙穿耳洞
茅屋外的一角有眾多的兒童聚集在一起,非洲的兒童長得漂亮,臟得可愛。這群居住在貧困和惡劣環(huán)境中的兒童,全身被塵土籠罩,有些滿臉瘡痍、鼻涕“成河”、牛糞食物粘臉,他們招引無數(shù)蒼蠅的叮咬而無動于衷。當他們拿到我給的幾包餅干時,快樂地蹦跳、咧嘴笑了。這一笑,讓我看到他們個個缺門牙,原來馬賽人不但所有小孩都缺門牙,許多大人也多有缺門牙的現(xiàn)象?!鞍伍T牙”是他們的習俗,他們認為張嘴缺少門牙看起來美觀又方便,因為當兒童生病時便于灌藥。沿途中也看到許多稚雅兒童在羞澀笑臉中露出的“缺牙”,讓人倍覺他們可愛。
他們無論男女都愛穿耳洞。馬賽人年幼時,尤其是女孩,都在耳朵上用刀或尖銳石器切出一個大洞,耳洞塞上飾物,并不斷以木塞來撐大洞眼。以不斷增加飾物來拉長耳郭以便在冗長的耳垂上懸掛各種飾物,他們認為耳洞越大、耳廓越長就越美麗動人。有位男士,因耳廓太長便卷起來猶如兩個黑肉線團貼在臉頰兩邊。他見我們很感興趣,便炫耀地把這“肉線團”解開頓時變成垂肩的“長肉圈”,又變戲法般嫻熟地把它卷回原狀。他還讓同族人拉他足有半尺長的冗長耳垂,看到我們驚訝的神情他自豪地笑了。隨后他隨手在地下?lián)旄鶚渲Ξ斞篮炦吿扪肋呅Φ仉x開。女人的長耳廓花樣更多,因為裝飾有更多的彩色串珠、銀片、銅環(huán),遠看就像串串珠寶貼臉掛,點點星光在閃爍。
艷麗的服飾,耀眼的紅色這是馬賽人之所愛,也是最為吸引游者之處。東非的馬賽人,無論男女服裝均以紅為主,據(jù)說他們相信紅色能防獸驅(qū)邪。尤以女人衣著的色彩更艷麗,她們絕不像南非祖魯族少女那樣泰然裸露上身,而是除身著貼身裙、外披斗篷外,腰間系一條名曰“坎歌”(Kange )的紅條格布。光頭,頸部、手臂、以至小腿戴著串串令人眩目的珠鏈、金屬環(huán)……據(jù)說,這些飾物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并終身、日夜伴隨。無論在這個馬賽村或其他擺攤賣工藝品、或在保護區(qū)中兜售手工藝品的老嫗、幼婦、少女中均能看到這些草原上游動的亮麗“紅點”。
馬賽帥哥
馬賽男人手持木棍、長矛、標槍,無論放牧、行走在街上或在樹蔭下休憩都棍不離手,其他部落無此特權(quán)。
馬賽人5~10年舉行“成年割禮”儀式,儀式前的少年,在外貌上也可看出,他們把白色涂在黝黑的臉上,僅露兩只炯炯有神的大眼,就像我們女士敷面膜一樣。當16~17歲的少年在接受此儀式的洗禮后便可離開族人而獨立,他們可以放牧牛羊7年,并至少殺死一頭獅子(為保護野生珍獸,現(xiàn)已禁止),成為“戰(zhàn)士”后方可返回家而成家立業(yè)。在這期間,他們要參加按年齡段分編的“摩拉尼”(Morani) 隊(即戰(zhàn)士之意)的棍棒摔打、防御進攻技能的訓練,經(jīng)過若干年的艱苦訓練成為“摩拉尼”后便擔當部落人畜的保衛(wèi)者。優(yōu)秀、武藝高超的戰(zhàn)士可競選為“摩拉尼”隊的首領(lǐng),而部落的首領(lǐng)便是從中遴選。因此成為“戰(zhàn)士”是件榮耀之事。
擁有“戰(zhàn)士”資格的人才能留長發(fā), 他們把長發(fā)編織成整齊細密的長辮子,用泥土、油脂固定長辮而不拆散,辮子上鑲墜著彩色的珠子、閃光的銀片、銅環(huán)。有的把頭兩邊剃得精光而中蓄長辮,有的長辮上頂著獸物的長毛(說明是自己捕獲的野獸),身披兩塊紅色黑條布的“速卡”(Shuk),一塊系在腰上,一塊斜系在肩上,頸上、臂上滿是串珠,手持長棍,極為威武。
丹尼爾是個身材修長、健壯靈巧、膚色黝黑、明目皓齒、21歲帥氣的未婚青年。他和其他男人一樣身披稱為“速卡”的兩塊布。腳穿部落特制的牛皮輪胎涼鞋,頸上小臂上掛滿五頻六色的珠鏈和銀器、銅器、鐵器、獸骨……手持木棍,輕盈、矯健飛快的動作就像是草原上跳羚(Springbok)。人們都說肯尼亞人是田徑場上的飛毛腿,此言不假,2012年倫敦奧運會800米賽跑就是肯尼亞的馬賽人運動員奪金。
在歸途的閑談中了解到一些習俗,如現(xiàn)在不一定是戰(zhàn)士,讀書的族人也可留長發(fā);除自衛(wèi),他們絕不殺野獸 ;馬賽人目前仍保留著“一夫多妻制”, 牛和老婆的多寡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征,男人擁有越多的牛,則可娶更多的老婆。丹尼爾的父親目前有100頭牛,5個老婆,她母親有5個孩子。他說他很想去美國娶個老婆,當時我和他開玩笑,這是我的大女兒(我拍著團友的肩膀), 我想要40頭牛把她留在非洲嫁人可以嗎?沒想到他說,可以,“因為她很漂亮,我可以用20頭牛娶她,這是我們族人娶妻的最高標準,不能再多了?!蔽矣终f,像我這把年紀在非洲還可結(jié)婚嗎?他果斷地說:“可以,因為你也長得漂亮,我可以讓我的父親娶你,但只能給你10頭牛,因為你畢竟老一些……
車輛在顛簸中行駛,經(jīng)過綿延起伏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廣袤無際的塞倫蓋提大草原、干旱寬闊的安波西利大平原(Ambos Eli ),掠過株株孤獨傘般的合金歡樹(Acacia ),無數(shù)的動物在游動,尋食、嬉戲、休憩,而樹下、路邊的紅色馬賽人卻安然地與野獸相伴,和諧相處。這人獸間的和諧大概只有在非洲草原上浪跡天涯的馬賽人才能保持這份與野性生靈共處的純真。(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