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讓奧巴馬自陷墻角
美國國務卿克里8月30日發(fā)表演說,詳盡解釋美國為什么不得不采取軍事行動,以懲罰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反抗軍,踐踏了行之有年的國際間禁用化武的規(guī)范。克里強調,阿薩德政府跨越奧巴馬總統(tǒng)劃定的“紅線”,美國如視若無睹,將傷害美國信譽,對未來世界秩序會造成無窮遺患。
克里說,美國握有充分可靠證據,8月21日發(fā)生在大馬士革東邊的化學武器攻擊,造成近1500人痛苦死亡,其中400多名為兒童,的確是敘利亞政府軍所為,證據包括截獲的敘軍通話,指示如何掩蓋證據。
美國近十年經過兩場師老兵疲、戰(zhàn)勝無功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zhàn)爭,人心普遍厭戰(zhàn)。奧巴馬不愿再介入另一場中東戰(zhàn)爭的立場相當堅定。但面對兩年來越來越慘烈的敘利亞內戰(zhàn),他始終設法回避。去年底,他劃出使用化學武器的“紅線”,本來是一種預防和警告,也是避免再度卷入他國內政旋渦的借口。很多人認為,奧巴馬既然從頭到尾根本不想介入,當初就不應亂劃“紅線”,變自縛手腳,挖個坑往里頭跳。
奧巴馬的尷尬處境,更因最鐵桿的盟友英國都不支持而更突顯。英國人的國際政治經驗豐富,是最滑頭而老到的國際玩家,英國民意轉變,不僅是10年前布萊爾支持布什打伊拉克戰(zhàn)爭的后遺癥,更是西方反對軍事介入,孤立主義心態(tài)興起的重大趨勢和標記。美國兩黨對借敘利亞跨越“紅線”而介入其內戰(zhàn),都有強大的反對聲音。
美國反對使用化武的歷史并不一貫。例如兩伊戰(zhàn)爭期間,伊拉克的薩達姆在戰(zhàn)事不利時使用化武,美國等西方國家視若無睹。后來薩達姆又對北方庫爾德族村落進行化武攻擊,造成5000平民死亡,美國也沒有吭聲。如果以人道而論,敘利亞內戰(zhàn)已造成10萬人喪生,奧巴馬沒有介入,這次化武死亡人數1400多,為什么美國就非介入不可呢?
更重要的是,發(fā)動對敘利亞有限的懲罰攻擊,卻不能推翻阿薩德政權,因為阿薩德政府如倒臺,敘利亞內戰(zhàn)可能迅速蔓延成整個中東地區(qū)的戰(zhàn)亂,阿薩德的盟友真主黨可能進攻以色列,伊朗也可能支持敘利亞,海灣國家將被卷入沖突。同時美國的攻擊也缺乏戰(zhàn)略意義,只為保護美國制訂的“紅線”面子和尊嚴,這將是最勉強、又最沒有效果的介入。美國的國際信譽不會因此增強,反而更被看破手腳,再度被國際輕視。
會采用利比亞模式?
雖然奧巴馬“不急于讓美國人卷入一場新戰(zhàn)爭”,對敘利亞動武還要取得國會的授權,但只要各項主客觀條件成熟,美國仍可能遵循“利比亞模式”對阿薩德政權發(fā)動攻擊。究竟哪些是主客觀條件呢?
首先,奧巴馬表示他要等待聯(lián)合國化武調查團的確鑿證據,以確認阿薩德政權動用化武對付包括許多兒童在內的平民百姓。
其次,最讓奧巴馬擔心的是,美國介入敘利亞內戰(zhàn)的代價可能過于高昂,包括:一、美國軍事干預,軍費耗費龐大,在目前國防減支下,可能對各軍種的預算產生排擠效應;二、美國介入敘利亞內戰(zhàn)的后果,只會在中東增加更多憎恨;三、敘利亞宗教對立嚴重,美國介入可能治絲益棼;四、敘國反對勢力上臺,未必會支持華府的中東政策。
只要能證實敘利亞跨越“紅線”,奧巴馬自能說服國會撥款支應這場“正義之戰(zhàn)”。讓美國頭痛的是,敘利亞反抗軍呈現(xiàn)分裂,勢力最大的“自由敘利亞軍”與“敘利亞革命與反對勢力聯(lián)盟”互爭領導權相持不下。一旦敘利亞反對陣營上臺,未必符合美國利益。
第三,奧巴馬另一個擔心是國際法問題。他說:“如果美國沒有聯(lián)合國同意、沒有可明白提出的證據,就攻打別國,就國際法來說,這種做法會有問題。”潘基文強調,敘利亞內戰(zhàn)動用化武,是違反國際法與人道的罪行,若屬實,將承受嚴重后果。
奧巴馬不想加深中東對美國的仇恨,華府最可能采取“利比亞模式”,對敘利亞軍事目標發(fā)動巡航導彈攻擊,或以戰(zhàn)機從敘利亞領空外發(fā)動攻擊。
(綜合自美國“世界新聞網”相關報道)(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