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一世(1714年~1727年)
喬治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傳統(tǒng)英國國王會取的名字,第一位英國喬治國王在18世紀登基。喬治一世是德國人,1682年當他還只是漢諾威公爵,他跟自己的表妹索菲亞結婚,而結婚的目的是占有她的財產。之后喬治一世將妻子索菲亞囚禁在德國古堡中30年,直到她去世。他帶領軍隊戰(zhàn)勝了法國,在混亂中被推選為英國國王。喬治一世從未對學習英語表現(xiàn)出興趣。
喬治二世(1727年~1760年)
喬治一世的兒子,喬治二世在他父親1727年去世之時繼承了王位。喬治二世出生于德國,之后隨父親到了英國。喬治二世憎恨政治,他讓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羅伯特爵士和皮特長老負責管理國家,他甚至也不喜歡這兩名為他鞠躬盡瘁的政治家。他遺傳了他父親的好戰(zhàn)基因,喬治二世帶領英國軍隊參與了德廷根戰(zhàn)爭。喬治二世是英國最后一位親自上戰(zhàn)場的國王。
喬治三世(1760年~1820年)
喬治三世雖然也是一名德國人,但他不像他的父親喬治二世,他出生于英國,英語是他的母語。1994年根據喬治三世的故事改編的電影《瘋狂的喬治國王》獲得了奧斯卡獎。海倫·米倫扮演了喬治三世長期受煎熬的妻子。血液病成為擾亂喬治三世情緒的罪魁禍首,病發(fā)初期喬治三世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反應,之后醫(yī)生采用強制性的心理健康干預,控制住了病情。喬治三世是美國革命戰(zhàn)爭期間的英國國王。
喬治四世(1820年~1830年)
喬治四世繼承王位沒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保留著德國人的一貫嚴謹,他從父親喬治三世手中接過了權杖。不幸的是,喬治四世加冕10年后卻英年早逝,他在位期間為自己打造了極盡奢華的生活。他熱愛藝術,不惜重金購買藝術品,喬治四世為英國國家美術館、布萊頓皇家館、重修白金漢宮和建造溫莎城堡做了不小貢獻。喬治四世還秘密與羅馬天主教女子結婚,英國國王作為英國國教領袖,這一行為被認為是對英國國教的不敬。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子女或孫輩都沒有再以喬治命名。
喬治五世(1910年~1936年)
80年后,英國的第五位喬治國王出現(xiàn)了。同樣,喬治五世也是德國人,雖然他盡力去掩飾,但還是能發(fā)現(xiàn)他明顯的德國口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喬治五世為支持民眾的反德情緒,曾將家族名字改換成溫莎。喬治五世通過電臺廣播演講受到英國國民的愛戴,開創(chuàng)了每年圣誕廣播的先河,他的兒子也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
喬治六世(1936年~1952年)
2011年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國王的演講》的故事原型正是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喬治六世有著口吃的問題,但為了能夠在廣播中清楚流暢地表達,他下了一番苦工。電影塑造了喬治六世光輝偉岸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熱愛舉辦派對的生活方式,喬治六世被曝在財政緊縮的戰(zhàn)后時期,邀請大量賓客到白金漢宮玩樂。他的女兒,英國現(xiàn)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性格正好與他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