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輩子,一大半的時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qū)”這個字眼,幾乎就是軍事政變、災難、饑荒、希望破滅、夢想落空等等負面新聞的代名詞。
時過境遷、柳暗花明。過去10年,看到非洲悲觀論逐漸轉變?yōu)榉侵迾酚^論,新的統(tǒng)計數字一個接一個推出,反映著非洲大陸的成功故事。我不僅僅感到十分寬慰、更是要拍手叫好。甚至,我應該是跳著腳叫好才對。
其實,我擔心的,也正是好消息源源不斷。
幾乎每一天,我們都能看到新數據,非洲人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有所減少、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等等,但是,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擔心,這種新的狂喜是不是也造成了一定的“擠出效應”:遮掩了許多、甚至大多數非洲人仍然需要直面的現實。
我曾經和一些人探討過我心中的不安,甚至還曾經在幾次研討會上試圖提出我的質疑,但是,一般來說,得到的反應都是,我的不安被人家扒拉到一邊。
相反,人們敦促我也加入慶祝的行列。有人說,別忘了,說不定,我們再也不會看到人家用這么耀眼的好詞兒來形容非洲了。
海歸潮
最近,我到摩洛哥城市馬拉喀什去參加“非洲開發(fā)銀行”年度會議。非洲開發(fā)銀行是非洲最大的區(qū)域型國際合作開發(fā)機構。
坐下來聽開幕式的發(fā)言,我沒有理由不相信,即將聽到的肯定又是一大串非洲發(fā)展的偉大成就。
但是后來,非洲開發(fā)銀行的行長唐納德·卡貝魯卡(Donald Kaberuka)走到了臺上。說實話,聽過的演說、發(fā)言多了去了,能抓我“回頭”的并不太多。但是,卡貝魯卡的講話卻不一樣。他在審視非洲大陸現狀時談到的,正是我這段時間的擔心和害怕。
當然了,值得慶祝的事確實非常多,包括那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經濟增長數字:非洲人均年收入突破1000美元大關;人均壽命從40歲提到了60歲;上學孩子總數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10個非洲人中7個有手機;非洲大陸4/5的人口生活在和平、穩(wěn)定、經濟穩(wěn)健增長的國家。
另外,海外的非洲青年人才也在大批大批地返回祖國。
但是,直接引用一句卡貝魯卡行長的話,現在,非洲仍然存在“需要我們全心全意去關注的痛苦現實”。
他接著還談到,雖然經濟在增長,但是,考慮到人口也在增加,經濟增長的幅度仍然比較低,不能滿足需求。
非洲有步步繁榮的城市、節(jié)節(jié)拔高的大樓,但是,也有數百萬貧困人口仍然在為數繁多的貧民窟、棚屋區(qū)勉強為生??ㄘ愻斂ㄟ€提到,中產階級的隊伍確實不斷壯大,但同時,農民仍然在用鋤頭刨地。更能令人警醒地是,卡貝魯卡還注意到,中學、小學失學孩子的總數仍然高達5200萬。
現實與想象之間的對照,恐怕不可能更加鮮明了。
開派對
非洲大陸最大、最有實力的機構之一的領導人敦促我們“叫?!睉c功派對,至少我本人感覺到頗受鼓舞。
非洲近年來發(fā)展的動力大多來自開采、出售自然資源。
走出年會閉幕式的時候,我的一位肯尼亞朋友轉過身來對我說:“最近我們這么吹,說不定別人會以為我們現在成了澳大利亞或是加拿大。但是,人家這兩個巨人還是實打實地接著干?!?/p>
在加拿大,僅在2010年,森林、礦物、能源產出占GDP的11.5%,總值1420.5億加元(約合1390.8億美元),直接創(chuàng)造70余萬個就業(yè)機會。澳大利亞的統(tǒng)計數字同樣令人贊嘆。
當然了,我們一定要為非洲最近取得的進步和成就而驕傲、而慶祝,我們更加不應該忘記,非洲人等著、盼著這一天已經太久了。
但是,僅僅是要實現滿足非洲大陸人民的基本需求,要做的事還非常多,陶醉于眼下已有的成績還為時過早。
毫無疑問,這一刻,是非洲人的一刻,歷史長河不會倒流。但是,要是慶祝大派對的請柬能發(fā)給所有的人,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