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高建和
(1.江海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225101;2.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揚州 225009)
集裝箱底板作為集裝箱的主要承載配件,除了有極高的強度、剛度和較好的耐久性外,還需要進行特殊的化學防蟲處理,是迄今為止結構用人造板產(chǎn)品中技術性能要求最高的一種。熱帶硬木一直被認為是制造集裝箱底板最合適的木材,因為這些木材具有比較理想的材性,而集裝箱底板所用木材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各國。隨著集裝箱生產(chǎn)需求量的增大,熱帶雨林的過度采伐,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木材底板價格暴漲,而且木材生長周期長,所以世界造箱業(yè)迫切尋求能夠替代傳統(tǒng)熱帶硬木底板的新型材料。
為某集裝箱部件公司所研發(fā)的新型塑料底板材料,其結構包括三層,中間層為再生塑料,外面兩層為另一種塑料材料壓制而成。要正確使用塑料底板材料就要首先測定其力學性能,以便進行有限元分析及材料性能優(yōu)化。
彈性模量是工程材料中一個重要的物理參數(shù),表示材料抵抗彈性形變的能力。材料彈性模量常用測試方法主要有兩類:靜態(tài)測量法和動態(tài)測量法[1]。
靜態(tài)測量法是從應力-應變或載荷-位移曲線確定彈性模量。此類測量方法優(yōu)點是測量精確,而缺點是測量時間相對較長,過程較繁瑣,對試樣具有破壞性。此外,在靜態(tài)法測量中,還要根據(jù)試樣不同長度,選擇適宜的測量方式,才能獲得較為準確的彈性模量值。
動態(tài)測量法是在試件承受交變應力產(chǎn)生小應變時,利用試件的固有頻率與幾何尺寸、密度、彈性模量之間的關系間接測量彈性模量。按照振動激勵方式不同,動態(tài)測量法又分為共振法和聲速法。共振法是國內規(guī)定的楊氏模量和切變模量的動力學方法,如橫向振動法、縱向振動法等。此類測試方法存在共振頻率尋找困難,對實驗人員主觀判斷能力依賴程度高、測量精度低等缺點[2-3]。
聲速法通過測量彈性波在試樣中的傳播速度,測得材料動態(tài)彈性模量。聲速法相對成素,常用的有脈沖回波法、干涉法和相位比較法。其中,超聲脈沖回波法的基本被測量為時間和長度,與測量力和頻率相比,被測量簡單、測量方法成熟、精度高,并且無破壞性、無需改變試樣大小或振動頻率等特點,能有效避免靜態(tài)法的缺點[4]。在國外,聲速法已逐漸成為鋼、炭纖維、有機纖維及單向復合材料彈性模量檢測主要方法和發(fā)展方向[5-8]。
常用靜態(tài)測試法有靜力拉伸法和梁彎曲法,梁彎曲法中有懸臂梁法、三點彎曲和四點彎曲法等。在對底板材料進行彈性模量測試時,因為底板承受載荷主要為彎曲載荷,為了盡量近似的模擬底板支架真實承載情況,主要進行底板材料彎曲狀態(tài)下的彈性模量測試。
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其應力與應變成正比關系,符合虎克定律。材料縱向應力與縱向應變的比例常數(shù)為彈性模量,橫向應變與縱向應變之比即為泊松比。
在進行底板塑料材料彎曲狀態(tài)下的彈性模量測試時,將底板材料試樣自由地放置在2個平行的硬質合金圓棒支點上,在兩支撐中點用壓頭施加載荷使其彎曲變形(即三點彎曲狀態(tài),如圖1所示),測出底板試樣中部的變形量及載荷數(shù)值,利用材料力學知識,計算出材料彎曲狀態(tài)下的彈性模量。
圖1 底板材料彈性模量測試
將塑料底板試樣放置在壓力試驗機上,通過控制進油量對試樣進行逐級加載,分別測出各級載荷下試樣中間的變形量δi,并記下各級載荷Fi。依據(jù)試樣截面尺寸(寬度b、高度h、支撐跨距l(xiāng))及兩個測試數(shù)值 δi和Fi,則可計算出材料彎曲狀態(tài)下的彈性模量。
根據(jù)材料力學可知:橫梁在兩點支撐,中間承受集中載荷作用下,試樣中間的變形及應力最大,計算材料彈性模量時取試樣中間為計算對象。試樣中點變形量δ與集中載荷F之間的關系為:
其中:Iz——試樣橫截面對z軸的慣性矩,Iz=bh3/12;
l——支點跨距,l=260 mm;
b——試樣寬度,b=50 mm;
h——試樣高度,h=28 mm。
通過逐級加載F1,F(xiàn)2…Fn,可測得對應的 δ1,δ2…δn,利用以上公式可計算出一組彈性模量Ei,取其平均值,即得到材料的彈性模量E。
試樣在彈性變形范圍內,對其進行逐級加載可測得彈性模量,在壓力機上繼續(xù)加載,試樣發(fā)生塑性變形直至斷裂破壞,記錄下對應的載荷大小,依據(jù)材料力學相關知識,即可求出塑料底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
其中:Mmax——試樣所受最大彎矩;
Wz——試樣的抗彎截面模量,矩形截面Wz=bh2/6。
本次測試采用塑料底板材料試樣寬度b=50 mm,高度h=28 mm,支撐跨距l(xiāng)=260 mm,分別在壓力試驗機上進行三點彎曲測試。測得應力應變曲線如圖2所示,彎曲試驗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圖2 塑料試樣應力應變曲線
表1 塑料底板試樣彎曲試驗數(shù)據(jù)
根據(jù)塑料地板三點彎曲試驗作出的應力-應變曲線,在材料的彈性階段,根據(jù)最小二乘法得出試樣的彈性模量為 1.23 GPa。
進行完材料的彈性模量測試之后,取下百分表,繼續(xù)加載,直到塑料地板斷裂為止,讀出試樣斷裂時試驗機上的載荷數(shù)值Fmax,并據(jù)此計算出試樣斷裂破壞時的最大彎曲正應力。
對試樣進行加載直至試樣斷裂破壞,測得塑料底板材料試驗的最大載荷數(shù)值如表2所示。
表2 塑料底板最大彎曲應力
根據(jù)集裝箱底板的實際使用情況采用三點彎曲方法進行測試,制定測試方案。通過測試獲得了塑料底板的彈性模量及極限斷裂應力等參數(shù),為靜態(tài)分析提供了性能參數(shù)。
[1]呂紅明,余卓平,李鵬飛,等.聲頻法測定材料彈性模量的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10(10):58-61.
[2]顧利忠,蘇菲,趙靚,等.用瞬態(tài)激振法測量微機械材料的彈性模量[J].清華大學學報.2001,41(9):126-128.
[3]劉燦,楊效杰.用CCD圖像傳感器測量央視彈性模量的研究[J].無損檢測,2005,27(7):368-370.
[4]王斌,賈寅峰,周玉璽,等.有機纖維束紗彈性模量測試分析[J].固體火箭技術,2007,30(2):68-70.
[5]Hine P J,Ward I M.Measuring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highmodulus fiber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6,31(2):371-379.
[6]Biwa S,Shibata T.Elastic and ultrasonic properties of a unidirectional composite with partially debonded fibers:numerical analysis for longitudinal shear mod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60(1):83-93.
[7] Wolfenden A,Schwanz W R.Evaluation of three methods to measure th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of steel[J].Journal of Testing& Evaluation.1995,23(3):176-179.
[8]Mente P L,Lewis J L.Experimental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rabecular bone tissue[J].Journal of Orthopedic Research.1989,7(3):45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