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洪,石會群,劉繼亮
(1.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石家莊 050031;2.張家口市維佳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河北張家口 075000)
在火力發(fā)電廠生產過程中,蒸汽發(fā)電后的乏汽含有大量的余熱,需采用冷卻水進行冷卻以便生產過程的延續(xù),造成發(fā)電過程一次能源利用率較低。近年來,吸收式熱泵余熱回收技術得到廣泛關注并在熱電廠得到推廣應用,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熱泵供熱項目一般當年開工建設,當年冬季進行調試并投產,否則其調試期須推遲到下一個采暖季進行,嚴重影響經濟效益。在當年調試期內熱泵房維護結構一般不完善,熱泵設備調試初期需進行抽真空、溶液灌注等工作,耗時較長。在啟動初期,熱泵升負荷的過程也比較緩慢,熱泵房熱車間特性無法在調試期起到作用,系統(tǒng)面臨防凍、防寒的需求,由于電廠熱泵房形體較大,在調試期維護結構尚不完善,一般的熱水采暖系統(tǒng)不能滿足要求,臨時供暖問題十分突出。
對熱泵房調試期的供暖,需著重解決如下問題。
1)熱泵房為10m高,空間較大,其容積為14 414m3,計算熱負荷高達600kW,能耗很大。
2)維護結構不完善,未封閉孔洞較多,大量冷風侵入,極易造成管道凍結,如采用散熱器采暖系統(tǒng),采暖系統(tǒng)也面臨凍結危險。
熱泵供熱項目的驅動蒸汽一般取自汽機房采暖抽汽,因此,熱泵房一般比鄰汽機房,汽機房為熱車間,其室內熱空氣如能應用于熱泵房臨時供暖,既可節(jié)約大量采暖熱能,又能較好地滿足熱泵房防凍、防寒的需求。
某電廠2×300MW機組建于2005年,汽機房總長度157.2m,跨度27m,高度32.88m;每臺機設熱網首站,熱網首站長24m,寬18m,高21.5m;汽機房及熱網首站總體積為15.813 2萬m3。
除氧間共設有24臺屋頂風機用于汽機房夏季排風,根據實測數據,汽機房及除氧間總散熱量為2.3MW,計算總排風量約145萬m3/h。屋頂風機進風口設有閥板,冬季停止運行后閥板隨之關閉。
為了解汽機房內溫度情況,在汽機房沿高度方向不同位置設置溫度計,由于項目所在地12月上旬日出時間在早上7:15至7:30,早上7:00約為一天中室外氣溫最低點,因此,在12月9日早上7:00和下午15:00各取一次讀數,取得汽機房各標高位置的溫度如表1、表2所示。
表1 汽機房不同標高溫度實測(7:00)Tab.1 Temperature of steam turbine building(7:00)
表2 汽機房不同標高溫度實測(15:00)Tab.2 Temperature of steam turbine building(15:00)
由實測值可知,汽機房上部溫度較高,早上最冷時屋架下旋溫度也高達27℃,具備向熱泵房送風達到取暖的溫度要求。
由于熱泵房維護結構不完善,防止冷風侵入是臨時采暖系統(tǒng)成敗的關鍵,因此,送入熱泵房的熱空氣既要滿足熱負荷要求,又必須使熱泵房保持正壓,以便將外部冷空氣阻擋在熱泵房外[1-2]。
根據熱泵房熱負荷,計算送風量,如式(1)所示:
式中:G為送風量,m3/h;Q為供熱量,kW;Δt為送風溫差,按熱泵房保持5℃,送風溫度取汽機房屋架下旋溫度27℃,Δt=22℃;c為空氣比熱,取1.01kJ/(kg·℃);ρ為空氣容重,取1.1kg/m3。
計算出送風量為106 920m3/h。
為避免室外冷空氣侵入,對于處于施工期維護結構不完善的建筑物該正壓尤為重要,由于正壓送風供暖系統(tǒng)送風量計算無成熟公式可用,本文參考了《暖通空調設計基礎分析》[3-4]給出的空調系統(tǒng)正壓送風量計算方法,對正壓送風供暖系統(tǒng)送風量進行估算[5-6],計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G為送風量,m3/h;E1為流量系數,取0.5;F1為縫隙面積,由于維護結構不完善,取20m2;ΔP為室內外壓差,取5Pa;ρ為空氣容重,取1.2kg/m3。
計算出送風量為103 923m3/h。
該方法采用縫隙面積和壓差計算滿足室內正壓的送風量,與實際情況較為接近,與滿足熱負荷的送風量比較后,取兩者較大值,為106 920m3/h。
對于一般房間,維持室內正壓所需的送風量可按房間換氣次數2~6次/h取值。本工程熱泵房建筑體積為14 414m3,當送風量為106 920m3/h時,相應換氣次數為7.4次/h,該送風量可以使熱泵房保持一定正壓。
本工程汽機房總容積為15.813 2萬m3,當從汽機房吸風量為106 920m3/h時,折合汽機房換氣次數為0.68次/h。對于電廠汽機房這樣的高大建筑物,其冷風滲透量一般在2次/h以上,因此,熱泵房熱風供暖送風量遠小于其冷風滲透風量,熱泵房熱風供暖系統(tǒng)不會對汽機房產生不利影響。
根據前述分析計算,將汽機房熱空氣送入熱泵房可以滿足防凍、防寒要求,達到冬季供暖目的。
本工程汽機房12.60m(運轉層),設有帶型窗,窗扇尺寸1.5×0.75m,為減少臨時設施拆除時的恢復費用,風道穿墻采用穿過帶型窗窗扇的方法,可穿管道窗扇共6個,窗扇寬度為0.75m,實測凈寬為0.71m,因此,風道尺寸按Φ630選取,共設置6根,最大限度利用可用空間,當總風量為106 920 m3/h時,每根Φ630風道風量為17 820m3/h,風速為15.88m/s。對于臨時送風系統(tǒng)來說,該風速在允許范圍內。
共選擇6臺軸流風機,每臺風機風量為18 250m3/h,總送風量為109 500m3/h,相應換氣次數為7.6次/h,既滿足熱負荷要求的送風量,又滿足熱泵房正壓要求的送風量。
按前述現場情況,熱風供暖系統(tǒng)分為2個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配置3臺流風機,安裝在熱泵房6.0m圈梁上,每個系統(tǒng)送風量為54 750m3/h,在12.60m運轉層設置1個1 600×630×4 030集風箱,引1根630×1 600風道向上至29.70m(汽機房屋架下旋位置),將汽機房上部熱空氣引致熱泵房,2個系統(tǒng)總送風量達到109 500m3/h。
采用腳手架支撐,安裝方便且便于拆除,也不需在汽機房進行焊接作業(yè)。
在維護結構不完善,窗洞、大門及部分墻體未施工,臨時采用帆布遮擋的情況下,熱風供暖系統(tǒng)投入使用,室外溫度達到-8℃時,室內溫度仍保持3℃以上,滿足了防凍、防寒要求,基本達到設計預期。同時對汽機房各測溫點觀察后,汽機房溫度無明顯變化。
熱泵房為熱車間,正常運行時,室內不需設置采暖設施,因此,不論采用熱水供暖還是采用熱風供暖均為施工臨時設施[7-8]。
按熱泵房熱負荷600kW,單片散熱量150W估算,約需安裝散熱器4 000片,每片采購價35元,共需14萬元;采暖管道、閥門及安裝費約15萬元;熱水采暖系統(tǒng)初投資共需29萬元。
按運行2 000h計算,熱泵房總供熱量為4 320 GJ,按當地熱價27元/GJ計算,采暖費共計11.66萬元。
每臺軸流風機2 600元,6臺共計1.56萬元;風道系統(tǒng)展開面積約340m2,折合質量為2.3t,材料費約1.6萬元;系統(tǒng)安裝人工費約2.5萬元;系統(tǒng)初投資共需5.66萬元。
熱風供暖的熱源取自汽機房上部的熱空氣,其運行費只有風機的耗電量:每臺風機耗電量2.2 kW,6臺耗電量共計13.2kW,按運行2 000h計算,共耗電2.64萬kW·h,以每度電0.5元(kW·h)計算,運行費總計1.32萬元。
表3為費用對比。
表3 熱水、熱風供暖費用對比表Tab.3 Cost comparison of hot water heating &hot air heating
從熱水及熱風2種供暖方式對比來看,利用汽機房熱空氣的熱風供暖系統(tǒng)不論初投資還是運行費,均遠低于熱水采暖系統(tǒng),而熱水采暖系統(tǒng)在維護結構不完善的情況下,其自身就存在凍結危險,因此,利用汽機房熱空氣的熱風供暖系統(tǒng)在熱泵房項目中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及應用前景。
/References:
[1]崔明輝.熱負荷偏差對供暖系統(tǒng)影響的分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7,24(6):342-344.CUI Minghui.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heating load deviation on the heating system[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4(6):342-344.
[2]李 朋,韓 靖.冷風滲透耗熱量計算方法對住宅熱負荷的影響[J].山西建筑,2011,37(24):120-121.LI Peng,HAN Jing.Impact of infiltration heat loss calculation method on residential thermal load[J].Shanxi Architecture,2011,37(24):120-121.
[3]葛鳳華,王春青.暖通空調設計基礎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GE Fenghua,WANG Chunqing.Analysis of HVAC Design[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2009.
[4]陸耀慶.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LU Yaoqing.Practical Design Manual of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2007.
[5]張 濤.高層建筑正壓送風量設計淺析[J].科學之友,2011(5):21-22.ZHANG Tao.The design of the skyscraper is pressing and blowing quantity[J].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2011(5):21-22.
[6]周 燦,王志榮,蔣軍成.超大空間空氣流動的數值分析[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2,38(1):31-34.ZHOU Can,WANG Zhirong,JIANG Juncheng.Numerical analysis of air flow in oversize space[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2,38(1):31-34.
[7]王曙光,王振寧.高大廠房熱風采暖及節(jié)能[J].建筑節(jié)能,2009,37(11):17-18.WANG Shuguang,WANG Zhenning.Hot blast heating and energy-saving for factory buildings of high and large space[J].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2009,37(11):17-18.
[8]崔明輝,趙立川.間接連接熱水供暖系統(tǒng)集中供熱調節(jié)分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0,31(6):584-587.CUI Minghui,ZHAO Lichuan.Analysis of concentrated heating regulation for indirect connection hotwater heating system[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31(6):58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