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培,張達志,王 彬,劉瓊瓊,徐云慧,趙海峰
(1.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材料工程系,江蘇徐州 221140;2.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江蘇無錫 214122)
環(huán)境響應性微凝膠顆粒廣泛應用在生物工程、藥物輸送、化學分離、化學傳感器以及催化反應等方面[1-2],主要是由于響應性微凝膠在溫度、pH值等因素發(fā)生變化時,微凝膠內(nèi)部發(fā)生溶劑的擠出或溶脹,從而導致微凝膠的體積發(fā)生膨脹或收縮,引起其他性能變化的一類微凝膠。研究較集中的是以N-異丙基丙烯酰胺(NIPAAm)為基本單體的一類溫度響應性微凝膠,可利用PNIPAAm微凝膠來做生物分子或藥物分子的載體,通過溫度來控制活性物質(zhì)的吸收和釋放[3-4]。本文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出具有pH/溫度雙重敏感性且形態(tài)規(guī)則的P(NIPAAmco-AAc)微凝膠,AAc單體的加入可以改變PNIPAAm的相轉(zhuǎn)變溫度,以滿足作為藥物載體的要求。
丙烯酸(AAc):分析純,中國醫(yī)藥(集團)上?;瘜W試劑公司生產(chǎn),減壓蒸餾后使用;N-異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日本興人公司生產(chǎn),正己烷重結(jié)晶提純后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中國醫(yī)藥(集團)上?;瘜W試劑公司進口分裝,直接使用;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Bis):日本和光純藥工業(yè)株式會社生產(chǎn),直接使用;過硫酸鉀(KPS):化學純,上海試四赫維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重結(jié)晶提純后使用;無水乙醇:分析純,上海振興化工一廠生產(chǎn),蒸餾后使用;氮氣:工業(yè)用高純氮,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動力廠生產(chǎn)。掃描電子顯微鏡(SEM,JSM-5610LV-VANTAGE),美國Noran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1100),北京瑞利分析儀器公司;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2000-104型),美國ABB公司。
P(NIPAAm-co-AAc)微凝膠的形態(tài)由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觀測;將微凝膠配制成3%(質(zhì)量分數(shù))的水溶液,通過UV光譜在525 nm處測量,升溫速率:1℃/min;微凝膠的分子結(jié)構(gòu)由紅外光譜儀進行表征;將溶脹測試后的微凝膠放在表面皿中,在50℃條件下于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得干凝膠稱重Wd;根據(jù)公式SR=(Ws-Wd)/Wd計算出溶脹率。將微凝膠放在定量阿司匹林的溶液中浸泡一晝夜,然后將含藥物的凝膠分別放于不同pH值溶液中,在37℃下進行釋放試驗,隔固定時間取2 mL該溶液,滴加FeCl3鹽酸液顯色,在525 nm處測吸光度,計算釋放率。
將一定量的NIPAAm、AAc、Bis、PVP 溶于15 mL去離子水,放入聚合反應管中,待全部溶解后,通氮氣30 min,加入KPS,在70℃油浴中恒溫攪拌反應12 h。通過高速離心機分離,并用去離子水反復洗滌。將洗滌以后的微球分散液冷凍并干燥,得到P(NIPAAm-co-AAc)微凝膠粉末。
對分離凈化后的高分子微凝膠結(jié)構(gòu)進行FTIR分析(圖1),由圖1看出:P(NIPAAm-co-AAc)微凝膠顆粒在1 731 cm-1、1 650 cm-1屬于丙烯酸鏈段和酰胺鏈段中的υ(═CO特征吸收峰,可基本判斷P(NIPAAm-co-AAc)微凝膠基本合成。
圖1 微凝膠的FI-IR圖譜
因為制備凝膠粒子的關(guān)鍵是控制交聯(lián)劑Bis的量,故考察Bis的用量對微凝膠形態(tài)的影響,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樣品的物料配方
本實驗通過沉淀聚合制備微凝膠,反應溫度控制在70℃,而此溫度遠高于PNIPAAm的LCST,則會增加PNIPAAm鏈的相分離行為,導致膠態(tài)粒子的形成,通過這種方法合成的微凝膠單分散性良好,且表面形態(tài)規(guī)則。通過微凝膠的SEM照片(見圖2)可以看出,Bis含量的不同,所制備的凝膠形態(tài)發(fā)生很大變化,當Bis的用量為單體用量NIPAAm的10%(質(zhì)量分數(shù))時,所制備的凝膠形態(tài)為較分散的球形。
圖2 不同濃度交聯(lián)劑得到的微凝膠圖像
圖3 2%的微凝膠溶液在不同溫度時的透光率
圖3考察P(NIPAAm-co-AAc)微凝膠的pH敏感性,以HCl或NaOH調(diào)節(jié)微凝膠溶液的pH值,測定微凝膠在不同pH值條件下透光率隨溫度的變化曲線[5]。
AAc是一種親水性能比NIPAAm更好的單體,AAc引入到聚合物鏈后,AAc與水形成更強的氫鍵,從而導致相分離溫度提高。由于P(NIPAAm-co-AAc)為球形聚合物,羧基主要分布在聚合物表面,在水中時表面羧基會發(fā)生離解,生成羧酸根離子和氫離子,呈離解平衡狀態(tài),該平衡態(tài)受到溶液pH值的影響。
①當pH值較低時,即氫離子濃度較大,在聚陰離子鏈的外部與內(nèi)部進行擴散,使部分陰離子靜電場得到平衡,以致其排斥力作用減弱,聚合物鏈發(fā)生蜷曲,尺寸縮小,溶解性變差;②當pH值較高時,羧酸根離解度增加而氫濃度很小,陰離子之間的排斥力增強使得共聚物鏈在水溶液中呈伸展狀態(tài),溶解性增強。③當pH值繼續(xù)升高(>7時),P(NIPAAm-co-AAc)上的羧基與堿作用形成羧酸鹽,增加了微凝膠粒子的親水性,大分子之間疏水締合作用減小,大分子鏈段處于伸展狀態(tài)而自由運動,以致無相分離現(xiàn)象出現(xiàn)。
考慮藥物應盡可能在人體的小腸部位釋放,因此凝膠的LCST值應在37℃附近,通過調(diào)整合成配比,合成出了符合要求的凝膠,以用于體外模擬實驗。圖4表示吸收藥物凝膠塊的緩釋效果??煽闯觯账幬锬z在pH值7.0時,藥物8h的釋放率約為89%,而pH值2的條件下,相同時間僅釋放54%。其機理可解釋為,pH值增大,以陰離子形式存在的羧基含量增多,電荷間的靜電排斥作用使凝膠溶脹,易釋放出藥物小分子。
圖4 pH值對藥物自微凝膠中釋放的影響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備了pH/溫度雙重敏感P(NIPAAm-co-AAc)微凝膠。通過控制交聯(lián)劑的量,可制備不同形態(tài)的凝膠。其中當 Bis量為NIPAAm的10%時,制備大小均一,單分散較好的凝膠粒子。P(NIPAAm-co-AAc)微凝膠的LCST的大小與AAc的含量有關(guān)。微凝膠的pH敏感性隨聚合物中AAc含量的增加而顯著提高。為使微凝膠同時具有 pH,溫敏性,故本實驗選擇 AAc占NIPAAm10%的配比。
[1]楊禮賀,施冬健,東為富,等.溫度/pH敏感性Sem-i IPN水凝膠的制備與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11,12(27):131-134.
[2]Zhang J,Chu LY,Li Y K,et al.Dual thermo-and pH-sensitive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co-acrylic acid)hydrogels with rapid response behaviors[J].Polymer,2007,48(6):1718-1728.
[3]Fang S J,Kawaguchi H.A thermosensitive amphoteric microsphere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 biological carrier[J].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2002,280:984-989.
[4]Elaissari A,Burrel V.Thermosensitive magnetic latex particles for controlling protei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J].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2001,225:151-155.
[5]趙海峰.稀土離子和聚酰胺類高分子微凝膠顆粒相互作用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