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澤鳳 劉曉麗 劉懷龍 王 紅 李 放 宋東濤 王丹丹
(山東省東阿縣農業(yè)局 東阿 252201)
黃腐酸是一種特殊的腐植酸,具有分子量較小、易被生物吸收利用、功能團多、生理活性強、可直接溶于水的特征,是一種有效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研究表明,黃腐酸不僅能提高小麥的ABA(脫落酸)、LAA(引哚乙酸)含量,使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過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強[1,2],而且能提高冬小麥的iPA(異戊烯基腺嘌呤)和GAs(赤霉素)含量[3],提高硝酸鹽還原酶活性[4]。黃腐酸除了能影響植物內源激素的含量,還可直接作用于植物,據有關研究黃腐酸能直接促進細胞伸長刺激植物生長,減小氣孔開度[5],提高葉綠素含量[6]。黃腐酸以拌種、澆灌及噴施等方式應用可提高種子發(fā)芽率[7],促進小麥苗期生長,提高旗葉水勢,降低蒸騰強度,提高幼苗根系活力,增強幼苗根系吸水能力,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延長光合功能期[8~12],促進植物對氮、磷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促進干物質積累,提高粒重[13],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14~16],提高棉花抗鹽性[17]。黃腐酸還具有改善土壤結構[18],改善土壤化學性質[19],改善土壤鹽堿化狀況[20],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21]。綜上所述,黃腐酸對作物有較高的抗旱增產作用,也能作為土壤改良劑。目前大部分研究側重于黃腐酸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及機理,關于黃腐酸類肥料的最佳用量目前尚無相關研究。黃腐酸鉀是黃腐酸肥料的一種,它即能起到黃腐酸對作物生長的調節(jié)作用,也能補充作物生長所必須的鉀元素。為更好的推廣應用黃腐酸鉀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產量,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確定其在不同作物的最佳施用量及施用時期成為黃腐酸鉀肥料應用的首要課題。
因試驗田面積限制,本研究通過4個獨立試驗來探討不同時期噴施不同濃度黃腐酸鉀對不同品種小麥的增產效果,并確定黃腐酸鉀的最佳施用量。
4個獨立試驗分別安排在4個肥力狀況相近的試驗點進行。試驗1安排在試驗點1,探討挑旗期噴施不同濃度黃腐酸鉀對濟麥22的增產效果;試驗2安排在試驗點2,探討挑旗期噴施不同濃度黃腐酸鉀對濟南17的增產效果;試驗3安排在試驗點3,探討挑旗期和灌漿期各噴施1次相同濃度的黃腐酸鉀對山農17的增產效果;試驗4安排在試驗點4,探討挑旗期和灌漿期各噴施1次相同濃度的黃腐酸鉀對濟麥22的增產效果。4個試驗的設計方案相同。以每個試驗的各處理與其對照相比得到的增產幅度做4個試驗之間的橫向比較[22]。
黃腐酸鉀是由山東創(chuàng)新腐植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固體粉劑,黃腐酸含量為50.0%,K2O含量為12.0%;供試小麥為濟麥22、濟南17、山農17的3種東阿縣主要推廣品種。
潮土是東阿縣分布面積最廣的土壤類型,因此選取4個有代表性的典型潮土地塊為試驗點,具體試驗點及種植品種如下:
試驗點1:大橋鎮(zhèn)井繩趙村,試驗地為中壤質潮土。
試驗點2:新城辦事處崔趙村,土壤類型為輕壤質潮土。
試驗點3:大橋鎮(zhèn)井繩趙村,土壤類型為中壤質潮土。
試驗點4:大橋鎮(zhèn)井繩趙村,土壤類型為中壤質潮土。
各試驗點理化性狀如表1。
表1 各試驗點理化性狀Tab.1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s for every experimental points
4個獨立試驗區(qū)因所設地塊肥力相近,所以采用相同的水肥運籌方法進行試驗,供試肥料為尿素(N 46%)、過磷酸鈣、氯化鉀。播種前施入底肥分別為純氮112.5 kg/hm2,純磷105 kg/hm2,純鉀90 kg/hm2,拔節(jié)期追入純氮112.5 kg/hm2,追肥4 d后澆水900 m3/hm2。揚花期由于無降雨,再次澆水900 m3/hm2。進入收獲期后日最高氣溫32 ℃,未出現干熱風。試驗1與試驗2在挑旗期噴入黃腐酸鉀溶液,試驗3與試驗4均在挑旗期和灌漿期噴兩次黃腐酸鉀。
試驗設6個處理:
處理1:對照,挑旗期噴施清水。
處理2:噴施67 mg/L黃腐酸鉀溶液。
處理3:噴施500 mg/L黃腐酸鉀溶液。
處理4:噴施667 mg/L黃腐酸鉀溶液。
處理5:噴施1000 mg/L黃腐酸鉀溶液。
處理6:噴施2000 mg/L黃腐酸鉀溶液。
因黃腐酸鉀本身是混合物,分子量不固定,所以各處理的濃度均為黃腐酸鉀粉劑產品的濃度。每個處理設3個重復,小區(qū)面積為20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22]。各處理每次溶液噴施量為225 L/hm2。
小麥收獲前,每個小區(qū)隨機選取3個采樣點,每點取1 m樣段進行抽樣用于計算群體,進行穗粒數、千粒重的考查,在小麥成熟后收獲各小區(qū)小麥進行測產。
2.1.1 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穗粒數的影響
試驗1(濟麥22)與試驗2(濟南17)均表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2個試驗各處理的穗粒數均比對照(處理1)高,表明黃腐酸鉀有增加各品種小麥穗粒數的效果,但黃腐酸鉀濃度越大,穗粒數增加越少;濃度越小,穗粒數增加越大。2個試驗均以處理2(67 mg/L黃腐酸鉀溶液)穗粒數高,濟麥22試驗的處理2(67 mg/L黃腐酸鉀溶液)比處理1(對照)增加22.4%,濟南17的處理2(67 mg/L黃腐酸鉀溶液)比處理1(對照)增加18.8%,2個試驗中的處理2(67 mg/L黃腐酸鉀溶液)均與處理1(對照)達到極顯著差異。由此可見,低濃度黃腐酸鉀溶液對不同品種小麥穗粒數的增加影響不同,濟麥22的效果要好于濟南17。試驗1(濟麥22)中處理6與處理2相比(即黃腐酸鉀最高濃度處理與最低濃度處理相比)穗粒數減少5.0%,試驗2(濟南17)中處理6與處理2相比穗粒數減少6.5%。由此可見,高濃度黃腐酸鉀溶液對濟南17穗粒數的抑制作用大于濟麥22。見圖1。
2.1.2 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千粒重的影響
濟麥22與濟南17兩個試驗中均以處理2(黃腐酸鉀濃度67 mg/L)的千粒重最高,濟麥22的處理2比處理1(對照)高11.6%,濟南17的處理2比處理1(對照)高13.7%,說明低濃度的黃腐酸鉀溶液能理高小麥千粒重,濟南17的效果比濟麥22的效果好。隨黃腐酸鉀濃度的提高濟麥22與濟南17兩個品種的小麥千粒重均表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這表明噴施濃度過高的黃腐酸鉀不利于增加小麥千粒重,2個試驗均以處理6(黃腐酸鉀濃度2000 mg/kg)的千粒重最低,并且都低于對照,濟麥22處理6的千粒重比對照低0.5%,未與對照達到顯著差異;濟南17處理6的千粒重比對照低2.6%,與對照達到顯著差異。說明噴施過高濃度的黃腐酸鉀溶液會造成小麥千粒重的降低。見圖2。
圖1 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冬小麥穗粒數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n grain number per spike of winter wheat by spraying fulvic acid potassium one time at fl ag leaf stage
圖2 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千粒重的影響Fig.2 The effect on thousand-grain weight of winter wheat by spraying fulvic acid potassium one time at fl ag leaf stage
2.1.3 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產量的影響
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濟麥22、濟南17兩品種的產量均有明顯影響。如表2所示,2個試驗均以處理2(黃腐酸鉀濃度67 mg/L)的產量最高,且達到顯著水平,說明黃腐酸鉀濃度為67 mg/L時增產幅度最大。濟麥22(試驗1)處理2產量比對照增產2595.7 kg/hm2增幅達26.7%,濟南17(試驗2)處理2產量比對照增產1690.7 kg/hm2,增幅達20.9%,由于2個試驗點肥力水平接近,因此可見,挑旗期噴施黃腐酸鉀對濟麥22的增產效果優(yōu)于濟南17。當黃腐酸鉀濃度大于等于500 mg/L時,兩個試驗均表現出隨黃腐酸鉀濃度的增加,產量逐漸下降的趨勢,由此可見,冬小麥挑旗期噴施黃腐酸鉀濃度不可大于500 mg/L。濟南17(試驗2)的處理6由于黃腐酸鉀濃度過高,產量比對照低0.6%,但未達到顯著差異。
表2 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產量的影響Tab.2 The effect on yield of winter wheat by spraying fulvic acid potassium one time at fl ag leaf stage
2.2.1 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穗粒數的影響
山農17(試驗3)與濟麥22(試驗4)在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可增加小麥穗粒數,兩個品種的試驗均表現為處理2(黃腐酸鉀濃度為67 mg/L)穗粒數最高,山農17的處理2比對照增加12.0%,濟麥22的處理2比對照增加30.2%,且2個試驗的處理2與對照均達到極顯著差異。濟麥22各處理的穗粒數從大到小依次為處理2(黃腐酸鉀67 mg/L)>處理4(黃腐酸鉀667 mg/L)>處理5(黃腐酸鉀1000 mg/L)>處理3(黃腐酸鉀500 mg/L)>處理6(黃腐酸鉀2000 mg/L)>處理1(不施用黃腐酸鉀)。其中,處理2與處理4達到顯著差異,處理4、處理5、處理3、處理6之間未達到顯著差異,由此可見濟麥22在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濃度高于500 mg/L的黃腐酸鉀時增加穗粒數的效果不明著。山農17在挑旗期、灌漿期各施1次黃腐酸鉀時,穗粒數隨黃腐酸鉀濃度的變化趨勢比較明顯,當黃腐酸鉀濃度大于67 mg/L時穗粒數隨黃腐酸鉀濃度的增加逐漸減少,處理2與其他所有處理均達到顯著差異,與處理6達到極顯著差異??梢姡睫r17在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67 mg/L的黃腐酸鉀穗粒數最多,見圖3。
圖3 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小麥穗粒數的影響Fig.3 The effect on grain number per spike of winter wheat by spraying fulvic acid potassium two times at fl ag leaf stage and fi lling stage
2.2.2 挑旗期、灌漿期各噴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千粒重的影響
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千粒重的影響趨勢與只在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的影響趨勢一致,如圖4所示。
圖4 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小麥千粒重的影響Fig.4 The effect on thousand-grain weight by spraying fulvic acid potassium two timesat fl ag leaf stage and fi lling stage
濟麥22(試驗4)與山農17(試驗3)均以處理2(黃腐酸鉀濃度67 mg/L)千粒重最大。濟麥22處理2千粒重為39.2 g,比對照高15.0%,并且與對照達到極顯著差異。山農17處理2千粒重為41.9 g,比對照高8.6%,與對照達到極顯著差異。當噴施濃度大于67 mg/L時,千粒重隨黃腐酸鉀濃度的增加而減少。可見在挑旗期與灌漿期各噴施黃腐酸鉀1次67 mg/L效果最佳,對濟麥22千粒重增加幅度大于山農17。濟麥22處理6(黃腐酸鉀濃度2000 mg/L)千粒重比處理2(黃腐酸鉀濃度67 mg/L)低7.7%,達到極顯著差異;山農17處理6比處理2低8.0%,達到極顯著差異。說明高濃度黃腐酸鉀對山農17千粒重的抑制作用比濟麥22強。
2.2.3 挑旗期、灌漿期各噴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理論產量的影響
濟麥22與山農17噴施兩次黃腐酸鉀均以處理2(黃腐酸鉀67 mg/L)產量最高,均與其他處理達到極顯著差異,濟麥22處理2比對照增產39.9%,山農17比對照增產21.6%,說明低濃度黃腐酸鉀溶液對濟麥22的增產效果優(yōu)于山農17。隨黃腐酸鉀濃度的提高,濟麥22與山農17兩個試驗的產量均表現出逐漸遞減的趨勢,處理6(黃腐酸鉀濃度為2000 mg/L)均與處理2(黃腐酸鉀濃度67 mg/L)達到極顯著差異。濟麥22處理6比處理2減產17.8%,山農17處理6比處理2減產14.6%,說明較高濃度的黃腐酸鉀對濟麥22產量的抑制作用較山農17強。低濃度黃腐酸鉀溶液用于冬小麥高產品種濟麥22的增產效果更好,見表3。
表3 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對各品種冬小麥理論產量的影響Tab.3 The effect on winter wheat theoretical yield by spraying fulvic acid potassium two times at fl ag leaf stage and fi lling stage
不同濃度的黃腐酸鉀在不同時期應用于冬小麥不同品種均能起到良好的增產效果,4個試驗的千粒重、穗粒數、產量均以噴施67 mg/L黃腐酸鉀溶液的處理(處理2)產量最高,隨黃腐酸鉀濃度的增加產量表現出遞減趨勢。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的試驗中濟麥22(試驗1)處理2穗粒數比對照增加22.4%,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的試驗中濟麥22(試驗4)處理2穗粒數比對照增加30.2%,由此可見噴施兩次黃腐酸鉀比噴施1次黃腐酸鉀增加的穗粒數多。試驗1(濟麥22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的處理2千粒重比對照高11.6%,試驗4(濟麥22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的處理2千粒重比對照高15.0%,由此可見噴施兩次黃腐酸鉀比噴施1次黃腐酸鉀增加的千粒重多。試驗1(濟麥22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的處理2產量比對照高26.7%,試驗4(濟麥22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的處理2產量比對照增產39.9%,可見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67 mg/L的黃腐酸鉀為最佳噴施方法。試驗3(山農17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處理2比對照增產21.6%,由此可見黃腐酸鉀對濟麥22的增產幅度大于山農17。
不同品種冬小麥對黃腐酸鉀的敏感程度有所差異,試驗2(濟南17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處理6(黃腐酸鉀濃度為2000 mg/L)的產量比處理2(黃腐酸鉀濃度為67 mg/L)減產21.4%,試驗1(濟麥22挑旗期噴施1次黃腐酸鉀)處理6比處理2的產量低15.4% 由此可見濟南17對高濃度黃腐酸鉀的敏感度較高,過高濃度的黃腐酸鉀溶液對濟南17造成的減產幅度要大于濟麥22。試驗3(山農17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處理6比處理2產量低14.6%,試驗4(濟麥22挑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黃腐酸鉀)處理6比處理2產量低17.8,由此可見,濟麥22對高濃度黃腐酸鉀的敏感程度比山農17高,3個小麥品種對高濃度黃腐酸鉀的敏感度依次為濟南17>濟麥22>山東17。
[1]陳玉玲,曹敏,李云蔭.干旱條件下黃腐酸對冬小麥幼苗中內源ABA和IAA水平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迅,2000,36(4):311~314
[2]陳玉玲,曹敏,周燮,等.黃腐酸對冬小麥幼苗IAA、ABA水平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的探討[J].植物學通報,1999,16(5):587~590
[3]陳玉玲,李建華,沈金寶.黃腐酸對冬小麥幼苗iPA和GAs含量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3(4):554~557
[4]祝國強,劉合民,郭玉華.發(fā)酵黃腐酸對小麥生長影響的研究[J].邯鄲農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15(1):14~15
[5]陳玉玲,曹敏,李云萌,等.黃腐酸對冬小麥幼苗一些生理過程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的探討[J].華北農學報,1999,14(1):143
[6]周莉娜,孫麗蓉,毛暈,等.黃腐酸抗旱營養(yǎng)劑對小麥和玉米生長的影響[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2,30(1):154~157
[7][陳玉玲,李建化.黃腐酸和赤霉素對冬小麥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5(1):115~118
[8]李緒行.黃腐酸增強小麥抗旱能力的生理生化機制初探[J].植物學通報,1992,3(2):41~46
[9]李捷,李鳳民,劉洪升.黃腐酸拌種對春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0,11(5):727~730
[10]胡芬,姜雁北.旱地小麥應用黃腐酸的抗旱增產效果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1991,9(4):32~36
[11]Unger P W.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dryland farming[M].Oxford:Oxford $ IBH Co.Publishing,1975,337~260
[12]馬瑞昆,劉淑貞,竇家利,等.冬小麥水分臨界期葉面噴施黃腐酸的節(jié)水增產及生理作用[J].農作物研究資料,1989,2:20~23
[13]崔志軍.腐植酸和黃腐酸與不同濃度氮磷配合對小麥苗期的影響[J].甘肅農業(yè)科技,1995,3:24~26
[14]Güng?r E B ?,Bekb?let M.Zinc release by humic and fulvic acid as in fl uenced by pH.complexation and DOC sorption[J].Geoderma,2010,159:131~138
[15]袁瑞江,姚銀娟,王麗喬,等.生物腐植酸(黃腐酸)及其在農業(yè)中的應用[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9,13(7):36~38
[16]李政.“匯滿豐”黃腐酸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
[17]李澤劍,褚貴新,張瑞喜,等.硒、硅、黃腐酸、氯甲基吡啶優(yōu)化組合提高棉花抗鹽性的研究[J].新疆農業(yè)科學,2012,49(4):631~637
[18]高玉芬,孫麗蓉,周莉娜,等.黃腐酸土壤改良液體肥試驗效果探討[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1(6):100~103
[19]王斌.腐植酸對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影響研究[D].4:299~305新疆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0]楊宇,金強,盧國政,等.生化黃腐酸土壤改良劑對菜田鹽堿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0,(5):45~46
[21]張躍文,張彩鳳,曾憲成.新型腐植酸磷肥的研究開發(fā)進展[J].腐植酸,2009,(4):1~5
[22]毛達如.植物營養(yǎng)研究方法[M].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