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展(皖南醫(yī)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學校體育以健康為基準點,確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基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如何規(guī)范學校體育的實施域面,健康第一思想是否具備統(tǒng)領其他思想的氣質,學術界尚有爭論.應該說,回應爭論的唯一選擇就是準確地確定學校體育健康第一思想的解釋閾限,做到既不包干,也不過于自遜,準確定位健康第一在學校體育思想體系中的地位.
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是一種理念、原則,是人們對體育教學價值取向的考量,進而作為體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指南[1].它的形成和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定的時間驗證周期,有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和實踐佐證,而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教育旨向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的思想80年代在我國出現(xiàn),經(jīng)過多年的醞釀和發(fā)展,于1995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關于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九五”規(guī)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正式確立.素質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力求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和學會交流,培養(yǎng)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藉此教育理念的春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礎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基于健康概念的豐滿與演化,力求從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等四個方面促建學生全面的健康.“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yǎng)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鑒于此,部分學者就提出學校體育指導思想也應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健康為綱組織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體.對于這一點部分學者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提出“健康第一”口號的初衷是有具體條件的,它的提出主要是應對以往學校教育過于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過于注重分數(shù)而忽視學生健康,甚至損害了學生的健康而提出的,針對這種情況,對于學生健康的訴求才提上日程,而不應該將健康第一思想理解為是對體育價值的正面表述.因此,他們認為目前體育界對“健康第一”這一口號理解的偏頗,是對體育自身價值理解不充分的反映,是對于健康第一思想提出初衷的過度泛化解讀.
應該說,對于健康第一的上述這兩種言說各有依據(jù),都是契合健康第一理念提出的初衷的.那么是不是我們就會在理論博弈中抉擇呢.當然不是,審視某一種思想是否具備作為學校體育指導思想的規(guī)格,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斟酌、審視,以明確指導思想與非指導思想的界定.(1)以時代為背景,價值取向為皋首,確定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體育要求;(2)確定體育的教育功能、教學功能;(3)確證特定思想與其他思想的并蓄關系;(4)借鑒和融合國外體育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考證,可以看出學校體育確立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的依據(jù)是成立的.首先,黨中央、國務院深切關注人民體質健康問題,并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1995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明確了到2010年的奮斗目標是“努力實現(xiàn)體育與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事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并確定了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實施對象.指出:“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以發(fā)展學生能動性,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習慣的各種學校體育教學思想得以殊途同歸,歸結到終身體育思想的旗幟下,并受到廣大體育工作者的重視和發(fā)展.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中共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站在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高度,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于2007年5月7日下發(fā)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各項措施,明確目標,強化操作性,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在這等等文件的規(guī)范下,學校體育健康第一思想確立著名正言順的價值定位.其次,學校體育具備促進學生健康的先天功能.學校體育對于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關照自不言說.同時,學校體育提供著開闊的活動空間與多頻的交流機會,為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方面的建設提供著其他學科不可比肩的便利.再次,“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確立,并不排斥學校體育的其他指導思想,而是豐富著學校體育指導思想系統(tǒng)的生態(tài)結構.“沒有一個理論能像我們經(jīng)歷過的社會現(xiàn)實那樣提供一種有關社會現(xiàn)實的完整畫面或全面解釋.每一種理論都清楚地洞察到社會生活的一個特定方面或側面,而同時又歪曲或沒有看到其他方面.”事實也證明,基于同一對象但不同層次、不同側面的注目,它們的“作為領域”不可能具備同一性[2].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落腳于技能教學(即三基教學)加以概括不行,體質不行,健康第一、終身體育也不行,雖然它們在各自關注視角內都有所斬獲,但至少在思想導向和層面上都不具備完整的性格.因此,以學校體育健康運作的前提出發(fā),必須從多視角價值判斷出發(fā),解決好一(學校體育)與多(思想)之間的關系,共建學校體育新時期發(fā)展的多元契機.第四,健康已經(jīng)成為全球理念.2005年第六屆健康促進國際大會通過了《關于在全球化世界中健康促進的曼谷憲章》.該憲章開宗明義提出:“曼谷憲章確定了通過健康促進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里關注健康的決定因素所必須的行動、承諾和保證.”[3]該憲章進一步推進了1986年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大會通過的《渥太華憲章》,并為21世紀的健康促進提供了富有遠見的新方向.《曼谷憲章》的顯著特點是突出了不斷變化中的全球健康問題,并強調必須關注全球化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有關健康與發(fā)展的國際政策與立法舉措越來越關注全球化對健康影響,學校體育作為全民健身規(guī)劃的重要陣地,自然的將目光集中在健康促進方面也就順理成章了.
可以確認,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所規(guī)范的內容是確切的,它在一定的理論規(guī)范之內進行著對于實踐教學的考量.那么,它是基于什么理念基礎考慮的呢?對于這一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十分明顯的,無論理論內涵的差距多么巨大,歸根結底是對于人應該成為什么的問責.歷數(shù)學校體育思想的種種,可以看出,思想是“指向”什么而加以“導向”的運作,當下,我們對于各理論的責難,基本上是基于“導向”方面的,學校體育思想的主旨把人引向何處的向度必須明確,它的效力發(fā)揮的層面與方面的規(guī)劃必須謹慎.因此,對于學校體育思想的理解,首先要確證的就是確診學校體育思想的“導向”(見表 1).
學校體育指導思想的多元局面在我國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至少在近期不會落定塵埃.面對如此之局面,確定學校體育指導思想各具特征的價值定位與導向規(guī)范十分必要.這樣一方面可以將學校體育指導思想的效力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優(yōu)化指導思想與具體實踐教學的最佳卯榫;另一方面,也可以確證學校體育指導思想的價值定位和作為領域,將思想的落實貫徹到實處.
表1 學校體育思想價值導向一覽表
健康第一要成為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首先要完整、正確地理解什么是健康,不要誤解為體育就是健康,片面夸大體育的作用.徐本力教授認為,由于對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部分誤解,導致取消了或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對提高學生的力量、協(xié)調性、靈活性等能力和勇敢頑強精神非常有利的器械體操項目和長跑的教學.學校體育在一定程度上丟棄了實質性的教學內容,以盲目樂觀的情緒,構建著學校體育建設的空中樓閣,充斥著“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闹饔^隨意性.
實現(xiàn)健康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它需要學校內各學科形成網(wǎng)絡式的互協(xié)形態(tài),僅憑體育一己之力、包打“健康第一”是乏力的,是難以實現(xiàn)健康這個目標的,片面夸大體育在健康中的作用也無異于是對學校體育的自戳.健康并非體育的唯一目標,而且體育也擔當不起健康的全部目標[4].就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來說,如情緒、壓力等問題,不是學校體育所能解決的,把健康問題都攬到學校體育頭上來,去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學校體育會不堪重負,學校體育圍繞實現(xiàn)健康所制定的周密計劃,實際上造成標靶的空設.此外,為真正實現(xiàn)健康目標必然要采用更多的健康促進手段,體育和健康之間的確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但是體育和健康教育各自具備特定的研發(fā)領域,屬于兩門不同的學科.因此,要把什么叫體育、什么叫健康、什么叫教育離析清楚,避免出現(xiàn)大而全、全而不清的視角盲點.目前,我們許多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走向了唯健康論或健康至上論,主要表現(xiàn)在把體育課等同于健康體育課,把健康等同于體育或凌駕于體育教學之上,降解或忽視了體育的育人功能,把體育的育人功能下放到次要的地位,不能不說是一種唯健康的單向度體育觀[5].應該說,體育的本質功能是育人,離開育人談健康,是一種本末倒置,也不能不說是學校體育發(fā)展對于人主體性自戳的一種異化.在充分重視健康的前提下不能忽視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有效促進,人的發(fā)展當然需要健康,但是在健康的基礎上人還是需要更好發(fā)展的,即健康不是終極目的,健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fā)展.
“健康第一”的思想是針對學校教育講的,學校教育也的確需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學科,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理所當然要堅決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是完全正確的.但“健康第一”并不是專門針對學校體育而言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面向整個學校教育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強調整個學校教育必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學校教育的每一個學科、每一個部門,都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才能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正如學校體育理論專家李晉裕所言“我覺得現(xiàn)在有一種誤區(qū),一講健康第一很自然就定位在體育上,這是不正確的.中央文件指出,學校教育應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整個學校教育要樹立這個指導思想,而不是說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現(xiàn)在往往有人把體育當成一個主角了,我認為在定位上不夠準確.”囿于體育自身的局限,健康目標難以僅通過學校體育的手段得以改觀或實現(xiàn).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健康與諸多因素相關聯(lián),如營養(yǎng)、生活方式、環(huán)境、遺傳獲得性、社會保障體系、預防醫(yī)學、衛(wèi)生學等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身體健康的問題,提出有影響健康的10大因素,概括起來,人的健康和生命,60%取決于自己,15%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社會因素,8%取決于醫(yī)療條件,7%取決于氣候環(huán)境.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體育只是影響健康的諸多因素之一.體育對健康的作用,只有在上述因素的密切關聯(lián)中才能發(fā)揮特有的作用.單靠體育乃至學校教育控制諸如營養(yǎng)、生活習慣以及遺傳或自然環(huán)境等對學生健康狀況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因素是不現(xiàn)實的.
由上可見,“唯體育健康論”是對學校體育功能認識的泛化導致的學校體育目的的異化,是一種主觀的唯一化認識.應該認識到,學校體育在其發(fā)展中必然要借鑒、吸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但同時也要盡量保持體育最基本的內容和方向,擺正自身的位置,分清目標和方向,避免泛化傾向的蔓延.“健康第一”是教育的總目標,學校體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相信沒有人會否定它的正確性,但如果無限延伸和過度夸大學校體育的功能就容易使學校體育發(fā)生異化[6].因此,學校體育在為健康服務中要根據(jù)自身特點,通過體育自身手段,最大限度發(fā)揮體育在健康促進中的作用.
沒有任何一種指導思想可以取代另外一種指導思想,任何思想在解釋力上都有方向規(guī)劃,至少就我國現(xiàn)行的學校體育思想版本來說是這樣,它們相互之間主要還是兼容、并存關系,能做到博采眾長最好.但是就目前學校體育指導思想體系構建的現(xiàn)狀而言,并不是很盡如人意.學校體育指導思想體系中各思想間存在內在聯(lián)系,所要注意的是理清它們各具特征的指向,塑形指導思想體系的建構.基于這一點考慮,既要確定健康第一的解釋效力,充分確認其學校體育指導思想的定位,又不能全盤肯定學校體育健康第一風騷獨領的定位,造成其他指導思想的價值旁落.
〔1〕鐘啟泉.現(xiàn)代教學論發(fā)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2〕張洪潭.從體育本質看體育教學[J].體育與科學,2008(3):81-86.
〔3〕李定仁,徐繼存.教學論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江文奇,曹海.學校體育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確認與異化[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9(1):75-80.
〔5〕黃平波,安國彥,等.學校體育異化現(xiàn)象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08(4):89-92.
〔6〕江文奇,李勛,劉廣路.學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解釋力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