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山,殷 君,陸小彩,韋 勇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江濱醫(yī)院檢驗科,南寧530021;2廣西醫(yī)科大學微生物學教研室,南寧530021)
近年來,伴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快速發(fā)展,檢驗儀器、試劑、校準品和質控品也呈現了多樣化。本院先后購置了Olympus AU400和Beckman DXC800,在同時使用這兩臺生化分析儀時,發(fā)現兩臺儀器的結果具有明顯差異性。如何使兩臺儀器的測定結果具有可比性,是實驗室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為此,作者對兩臺儀器的測定結果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和校正,實驗結果說明兩臺生化儀測定結果具有可比性,為實驗室標準化提供依據。
1.1 材料
1.1.1 標本 50份來自本院健康體檢的新鮮血清,濃度在檢測的線性范圍之內。
1.1.2 儀器選擇 因Beckman DXC800參加臨檢中心的全區(qū)室間質評成績優(yōu)秀,且日間質控CV值均小于1/3美國臨床實驗室改進修正法規(guī)′88(CLIA′88)所允許的誤差[1],因此把其作為標準系統,Olympus AU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作為待評系統。
1.1.3 試劑 DXC800使用廣州的標佳試劑,AU400使用上海的德賽試劑。
1.1.4 校準品 英國Randox的校準品,批號分別為746UN,515UE。
1.1.5 質控品 由本區(qū)臨檢中心統一提供的美國Bio-Rad人基質質控物水平1、2,批號分別為14411、14412。
1.2 方法
1.2.1 儀器的準備 兩臺生化儀在測試前均按照說明書設置參數,清洗保養(yǎng),使用校準品校準,將校準品分別在兩臺儀器上測定3次,每臺儀器的各指標均值應在校準值的±5%之內,說明校準合格。
1.2.2 重復性試驗 在兩臺儀器上先后測定中值和高值質控物,其項目均是兩臺儀器共同開展的項目,重復測定10次,測定值均在質控范圍之內,說明質控合格。在Beckman DXC800和Olympus AU400上同時測定50份新鮮患者混合血清的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肽酶(GGT)、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每份標本平行測定3次,取均值。以Beckman DXC800測定值為Y,Olympus測定值為X,進行線性回歸分析Y=aX+b。利用各項目的校正因子a、b在Olympus AU400上分別設定截距和斜率,從而進行校正,校正后,再次通過兩臺儀器測定50份新鮮患者混合血清,對各項目所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和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抽取一個質控水平進行精密度分析 結果顯示兩種系統的日間CV均小于1/3CLIA′88,其精密度符合要求,可進行比對試驗,見表1。
表1 兩實驗室中值質控物測定結果
2.2 標準系統Beckman DXC800與待評系統Olympus AU400校正前后各項目比對 結果見表2、3。
表2 校正前標準系統和待評系統的比對結果(n=50)
表3 校正后標準系統和待評系統的比對結果(n=50)
在臨床實驗中,由于儀器的設置及試劑系統的配置不同,常會導致檢測結果出現一定的偏差。在2006年,歐洲70家實驗室進行一項實驗,他們使用國際臨床化學和實驗室醫(yī)學聯盟(IFCC)推薦的方法,將 ALT、AST、CK、GGT、LDH、和 AMY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顯示,只有CK和ALT的結果具有一致的可比性[2]。由表2也可以看出,大部分項目偏倚超過5%,而且回歸方程截距較大,r<0.975或r2<0.95,說明實驗方法精密度和系統間的可比性較差。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1)生化儀器間的差異。常見的是光學系統,Beckman DXC800采用的光源是先進的氬氣激光燈,比色杯的材料是石英玻璃,沖洗時采用的是高壓沖洗,這長時間保證了比色杯良好的透光度,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反應杯的干擾[3]。Olympus AU400一般以普通鹵燈為光源,比色杯的材料常用的是塑料,但沖洗時無高壓沖洗,且使用硬膠擦清洗,長時間使用比色杯易造成磨損,透光度下降。(2)使用的儀器試劑間的差異,由于作者使用的不是儀器配套的試劑,廠家為適應不同型號儀器的需要,常對IFCC推薦的方法作不同程度的改動,比如試劑底物濃度、緩沖液的組成等。這就使得每臺儀器構成了各自獨立的分析體系,由此會產生不同的基質效應,造成檢測結果間的偏倚[4]。
考慮到本實驗所采用的方法均為酶法,而且各項目多是按照廠家所給的參數進行儀器設置,最后利用K值計算酶活性。理論上這符合IFCC的要求,但從結果看,一些項目出現較大差異。分析認為酶試劑隨著反應時間延長,K值并不會隨反應條件改變而改變,從而使結果出現偏倚。
如何獲得準確及具有可比性的結果已成為人們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個理想的實驗室要想得到準確的酶學結果,作者認為應具備以下幾點:(1)做好每天的質量控制及定期進行定標。由于試劑揮發(fā)和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結果會隨時間推移發(fā)生偏差,因此要定期進行定標校準。有報道指出[5],生化檢測項目校準周期Cr 2d,BUN 5d,UA 7d,一些酶類基本上都能達到30d左右。(2)進行K值的校正,最好的方法是利用配套或統一的酶校正液。蘇增留等[6]用一種酶校正液統一校正4臺儀器的K值,結果發(fā)現校正后可降低各系統間的CV值。而顧國龍[7]則利用3種進口酶校正液校正不配套儀器的K值,結果反而增大系統間的CV值。(3)利用酶參考測定程序和酶參考物結合,建立酶參考系統,該系統將不會受測定時間,不同試劑和不同實驗室的影響,最終使常規(guī)方法的結果具有可比性和溯源性[8]。
在缺乏上述(2)、(3)兩點的情況下,通過大量標本的測試和分析對比,然后利用線性回歸方程對待評系統Olympus AU400進行校正,發(fā)現校正后待評系統與標準系統P>0.05,r≥0.975或r2≥0.95,偏倚小于5%,表示數據分布范圍合理,實驗方法精密度良好及結果具有可比性。應該指出的是,由于生化反應體系、試劑的變化程度、儀器的穩(wěn)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對待評系統的校正并非是一勞永逸的。本文認為在缺乏被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的原體系,即沒有配套的試劑、校準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不同系統間的比對及校正,使檢測結果達到一致性,滿足實驗室標準化的要求。
[1] Anonymity.Medicare,Medicaid and CLIA programs;regulations implementing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of 1988(CLIA)——HCFA.Final rule with comment period[J].Fed Regist,1992,57(40):7002-7186.
[2]Infusino I,Schumann G,Panteghini M,et al.Standardization in clinical enzymology:a challenge for the theory of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J].Clin Chem Lab Med,2010,48(3):305.
[3] 王永卿,李春蕓.日立、貝克曼生化分析儀結構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J].中國醫(yī)療設備,2009,24(12):99-100.
[4] 張軍力,王育民,劉云彪,等.兩個檢測系統測定同種生化項目結果偏倚的評估[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07,29(6):400-403.
[5] 羅富銀,宋宗琴.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化檢測項目校準周期的確立[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14):1471-1472.
[6] 蘇增留,張克堅,郭健,等.酶校正品在血清酶測定結果標準化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1,16(2):79-83.
[7] 顧國龍.選擇適合測定系統的酶校準品[J].臨床檢驗雜志,2002,20(1):36-38.
[8] 趙昕,郭健.臨床酶學測定標準化[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11(6):84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