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茂
(陜西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非均勻有理B-樣條參數(shù)曲線(NURBS)是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和計算機圖形學的主要數(shù)學工具之一。它不僅可以精確表示二次曲線,還可以通過權因子ωi調控曲線的形狀。給定節(jié)點向量u={u0,u1,…,un},權因子向量ω= { 1,ω1, … ,ωn-1,1}及其控制頂點pi,0≤i≤n,p次NURBS曲線可遞歸定義為[1]
其中Ni,p(u)是p次B樣條基函數(shù),且有如下遞歸定義:
其中(u)可以看成是關于權因子ωi的函數(shù)族。到目前為止,雖然對權因子ωi→+∞時,NURBS參數(shù)曲線的收斂性有了一些重要的結果,但是,依舊沒有一個比較權威的結論。Pigel在文獻[2, 3]中指出有理參數(shù)曲線的極限為 3個點,但是,在文獻[2]中又給出其幾何意義為兩條線段ipp0和nipp。雖然這一結論令人困惑,但已被幾何設計和計算機圖形學界廣為接受[4,5],并被推廣到了NURBS曲線上[6-9]。在文獻[10]中,雖然指出有理參數(shù)曲線具有逐點收斂和非一致收斂性;但是在一般情況下,逐點收斂并不能推出L1收斂[11],而L1收斂則能很好的解釋收斂曲線為線段p0pi和pipn這一問題。因此,對有理參數(shù)曲線的L1收斂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文獻[12]的基礎上給出 NURBS參數(shù)曲線關于某一權因子ωi→+∞時的收斂性分析。全文用到的逐點收斂,一致收斂,L1收斂和拓撲同胚等相關概念。讀者可以查閱本文給出的相關參考文獻[13-15]。不失一般性,本文僅僅考慮u∈ [ui,ui+1]區(qū)間上的一條NURBS曲線。
引理1 有理基函數(shù)是關于權因子iω逐點收斂的,而不是一致收斂的。
證明:由
可得命題成立。
引理2 給定2個固定常數(shù)c,d∈R,u<c<d<u。那么(u)在u∈ [c,d]上是關
ii+1于權因子ωi一致收斂的,且(u)?1,其中“?”代表“一致收斂”。
證明:對?ε>0,由
定理1 對p次NURBS曲線,當ωi→+∞時,其在u∈ [ui,ui+1]是逐點而非一致收斂的。
定理2 給定兩數(shù)c,d∈R,且ui<c<d<ui+1,對 ?u∈ [c,d],當ωi→+∞ 時,NURBS曲線是一致收斂的。
對NURBS參數(shù)曲線的L1收斂分析要涉及到積分計算,那將是一個非常繁雜的過程,以至于可能得不到解析表達式。在本文中,將應用同胚這一概念對此問題進行分析。這是因為,在拓撲分析中,如果兩個空間是同胚的,那么它們具有相同的幾何性質,所以這兩個空間也可以看成是相同的[14]。
定理3[15]仿射變換是同胚變換,即仿射變換后的曲線和源曲線是同胚的。
通過定理3,可以將被積區(qū)域簡化為由參數(shù)曲線和x軸形成的單連通區(qū)。
定理4[16]任何平面單連通閉合曲線同胚于圓周。
定理4為龐加萊猜想n=2的情況。因此,如果我們要討論在區(qū)間u∈ [ui,ui+1]上的任意一條p次NURBS曲線關于權因子ωi→+∞時的L1收斂性,那么,僅僅考慮與其同胚的特殊曲線就可以了。
定理5 當ωi→+∞時,任意一條三次有理Bézier曲線L1收斂到線段p0pi和pi p3(i=1,2)。
如圖1所示。
圖1 平面一三次有理Bézier曲線C(u),通過通胚變換到曲線P(u)示意圖,其中q0對應p0,q1對應p1,q2對應p2,q3對應p3,權因子也依次對應
證明:由定理3和定理4,可以得到任意一條三次有理 B é z i e r參數(shù)曲線與以p0= ( 0,0),p1= ( 0,1),p2= ( 1,b),p3= (a,0)為控制頂點,其中a>0,ω= { 1,ω1= 1 ,ω2,1}為權因子的有理三次參數(shù)曲線P(u)是同胚的(如圖1所示),相應的表達式為:
通過mathematica求解得
因此,說明當權因子ω2→+∞時,任意一條三次有理Bézier參數(shù)曲線收斂到線段p0p2和p2p3如圖2所示。
圖2 當權因子→+∞ 時,三次有理Bézier曲線P(u)收斂到線段 p 0 p2和 p 2p3
類似,也可以證明當權因子ω1→+∞時,任意一條三次有理 Bézier參數(shù)曲線收斂到線段p0p1和p1p3。最終命題得證。
本方法還可以推廣到對更高次有理參數(shù)曲線的關于權因子ωi→+∞時的討論上。
本文討論了 NURBS參數(shù)曲線的收斂性分析。如何求高次有理參數(shù)曲線的面積和對有理參數(shù)曲面的收斂性分析,將是我們今后研究的重點問題。
[1]Pigel L, Tiller W. The NURBS Book [M]. Springer,1997.
[2]Piegl L. A geometric investigation of the rational Bézier scheme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J]. Computer in Industry, 1986, 7(5): 401-410.
[3]Piegl L. letter to the editor [J].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1986: 79-81.
[4]王國瑾, 汪國昭, 鄭建民. 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5]施法中. 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與非均勻有理B樣條[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孫家廣, 胡事民. 計算機圖形學基礎教程(第 2版)[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
[7]彭群生, 金小剛, 萬華根, 等. 計算機圖形學應用基礎[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28.
[8]吳宗敏, 劉建平, 曹 沅等譯. 金字塔算法:曲線曲面幾何模型的動態(tài)編程處理[M]. 北京: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4.
[9]王仁宏, 李崇君, 朱春剛. 計算幾何教程[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
[10]石 茂, 汪國昭, 康寶生. 二次有理 Bézier曲線的幾何逼近與應用[J]. 西北大學學報, 2005, 35(4):377-378.
[11]周民強. 實變函數(shù)輪(第2版)[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12]Shi Mao, Ye Zhenglin, Wang Guozhao et al. 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for the rational Bézier curves [J].Journal of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al Science,2010, (7- 8): 1643-1648.
[13]Boggess A, Narcowich F J. A first course in wavelets with fourier analysis [J]. Pearson Education, Inc,2001.
[14]Choquet G. Topology [M]. Academic Press, 1966.
[15]Coxeter H S M, Greitzer S L. Geometry Revisited[C]//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67.
[16]Cao H D, Zhu X P. A complete proof of the poincaré and geometrization conjectures-application of the hamilton-perelman theory of the Ricci flow [J]. A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006, 10(2): 16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