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楊 李曉京 馬 進 胡文東
飛行活動是一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高度結合的特殊活動。由于其作業(yè)環(huán)境復雜,飛行職業(yè)對認知能力的要求遠遠高于普通職業(yè)[1]。飛行員心理選拔的方法和措施一直以來受到關注,一方面是因為飛行員的培訓和飛機的運轉都需要巨大的花費,另一方面是出于飛行安全的考慮[2]。如果把最能滿足特定飛行職業(yè)要求的各種能力及人格因素作為選拔飛行員的標準,無疑能大大提高飛行訓練的效率,并保障飛行安全。
心理測驗被用于飛行員選拔的歷史已久。但測驗編制和測驗有效性方面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由空軍做的,而這方面民航的探索和資料甚少。而且民航業(yè)對飛行員的要求與軍航飛行員并不完全相同。Carretta和 Ree指出,只有 35%的航空承運人在選拔飛行員時使用了基本認知能力測驗,25%的航空承運人使用了臨床心理評估(主要考查人格方面)。有文獻報道,近 20年來,在飛行事故的統(tǒng)計中,人的因素占 60%~80%,且居高不下[3]。人的因素不是指身體,而是工效學、心理學問題,它與飛行員的心理品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各航空公司而言,飛行安全是其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它直接影響著航空公司的聲譽及經濟效益。目前,中國各航空公司飛行員的來源大多數是參與招飛選拔后的高校本科畢業(yè)生。因此,本研究采用針對民航飛行員編制的基本認知能力測驗,考察高校在讀大學生與飛行學員在基本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從而發(fā)現飛行學員應具備的認知能力特點,對飛行員的選拔及飛行能力的評價具有重要意義[4]。
1.1 對象 ①某航空公司經美國航校訓練并已拿到美國駕照的飛行學員 56名,年齡 22~ 28歲,大學本科學歷,均為男性;②某軍校 2009級大學生 57名,年齡 19~ 22歲,均為男性。
1.2 方法 應用第四軍醫(yī)大學航空航天醫(yī)學系醫(yī)學裝備教研室研發(fā)的 DXC-6型多項群體心理測評儀,分別對大學生及飛行學員進行分批次的飛行基本認知能力的測試。測試的只要項目包括:詞語理解與工作執(zhí)行、方向推理、計算能力、空間旋轉、視覺干擾、視覺記憶、視覺搜索、數字光點數相加、儀表理解等 9項測驗。
測驗的具體內容包括:①詞語理解與工作執(zhí)行主要檢測言語理解力、對形狀和位置的短時記憶力;②方向推理主要檢測方向、方位的空間推理能力;③計算能力主要檢測數學運算力、對數字的敏感性;④空間旋轉主要檢測想象力、三維空間定向力;⑤視覺干擾主要檢測注意的選擇、分配、集中性;⑥視覺記憶主要檢測對圖形的短時記憶能力;⑦視覺搜索主要檢測對字母、顏色搜索的速度和準確性;⑧數字光點數相加主要檢測短時記憶、計算、注意的分配與選擇能力;⑨儀表理解主要檢測對飛行儀表的理解力、數字圖形的短時記憶能力。測驗題目聲音影像雙通道呈現,計算機會準確記錄反應時和測驗成績,并自動對數據進行處理。
1.3 統(tǒng)計處理 本測驗采用的評定指標是單位時間的正確率,即每 60秒的正確個數,應用 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描述性統(tǒng)計和t檢驗。
各項基本認知能力測驗在 95%的參考值范圍內,剔除結果中的極大離散值:正確個數少于(-1.96s),反應時間超過及低于(±1.96s)的。經檢驗,數據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經獨立樣本的 t檢驗 ,在方向推理、空間旋轉、視覺干擾、視覺記憶、視覺搜索、數字光點數相加、儀表理解等 7個測驗上,均表現出飛行學員成績優(yōu)于大學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詞語理解與工作執(zhí)行、計算能力 2個測驗上,飛行學員和大學生成績差異不顯著,見表 1。
表1 飛行學員和大學生飛行基本能力測驗單位時間正確個數比較(±s)
表1 飛行學員和大學生飛行基本能力測驗單位時間正確個數比較(±s)
注:*P<0.05,** P<0.01,*** P<0.001
測驗項目 飛行學員(n=56)大學生(n=57)t P方向推理 3.18± 0.89 2.58±0.77 3.79*** 0.000空間旋轉 5.63± 1.48 3.57±1.29 7.89*** 0.000視覺干擾 5.36± 1.06 4.41±1.34 4.19*** 0.000視覺記憶 16.84± 5.08 11.16±3.34 7.01*** 0.000視覺搜索 5.00± 0.93 4.45±0.98 3.06** 0.003數字光點數相加 7.51±2.18 6.43±1.63 2.99** 0.003儀表理解 8.08± 2.73 5.55±1.69 5.90*** 0.000計算能力 3.57± 0.94 3.78±1.03-1.15 0.253詞語理解與工作執(zhí)行 13.25± 3.89 13.05±3.14 0.31 0.758
3.1 基本認知能力是飛行員必備的心理品質 認知能力是飛行員心理品質的綜合體現,是飛行技術水平的基礎,也是飛行人員保證飛行安全、順利完成飛行任務的核心要素[5]。因此,飛行員需具備相當強的認知能力。本研究中飛行學員的基本認知能力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表現為方向、方位的空間推理能力,三維空間想象力,注意的選擇、分配、集中性,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能力,字母、顏色搜索的速度和準確性及儀表的理解力等方面顯著地優(yōu)于大學生。而這些認知能力是飛行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但認知能力與智力不同,智力屬于一般能力,而不是各種分離開的能力。Martinussen也曾把智力測驗和認知測驗分開[2]。所以飛行學員和大學生雖受到同等的高等教育,其智力水平可能差異不大,但在認知能力上卻有所差異。
3.2 飛行學員和大學生基本認知能力的差異分析 空間認知能力包括空間定位能力、空間定向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個要素,反映飛行員對三維空間內各種關系的認知程度。它與飛行活動密切相關。本研究發(fā)現,飛行學員方向、方位的空間推理能力和三維空間想象力明顯的優(yōu)于大學生,這與以往研究非常相符,也印證了空間認知能力是飛行能力結構中最核心的要素。當面臨意外的或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時,就必須采用知識行為。飛行中的決策行為就是知識行為,它在飛行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6]。決策是飛行員信息加工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它是以判斷為前提,并受記憶和注意品質的影響,具體的測量指標是認知、判斷、決策能力,以及與此有關的注意、記憶等能力。工作記憶是決策過程的重要機制,是一種對信息進行暫時加工和儲存的系統(tǒng)和能力,對學習、記憶、推理、思維及語言理解等復雜認知任務起重要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保證個體能夠及時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動,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注意的穩(wěn)定性和注意的轉移能力是注意的重要品質[7]。這一說法也為本研究中,飛行學員在注意的選擇、分配、穩(wěn)定性及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能力等能力上顯著優(yōu)于大學生提供了支持。
言語理解能力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如果沒有良好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外部知識和信息是很難融入飛行員的知識系統(tǒng)之中的。飛行員能否正確理解并接收外部信息,對其作業(yè)能力有直接的影響。從本研究結果來看,在詞語理解與工作執(zhí)行測驗上,飛行學員和大學生的成績差異并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是因為語言能力屬于一般能力的范疇,它與社會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從小學、高中直至大學一直在學習并運用此項能力。而同為本科學歷的飛行學員和大學生,從小受到相同社會文化的熏陶,語言能力也得到了同樣的訓練,所以,在難度中等言語測驗上,成績并未表現出顯著差異。基本的數學計算能力對飛行員來說也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提示,飛行學員和大學生的基本計算能力成績差異不顯著。這是因為數學知識的獲得取決于后天的學習。所以,對于有著相同基本知識學習經歷的飛行學員和大學生來說,基本的計算能力不存在差異。
3.3 民航飛行員心理選拔的意義及重要性 100多年來,航空生理(身體)問題的研究應用已成績斐然,而對制約航空安全的心理問題的研究相對滯后,已成薄弱環(huán)節(jié)[8]。目前,關于飛行員選拔的研究大部分是由空軍完成的。民航方面,總體來講,心理測驗的使用并不廣泛且大多數都是由歐美國家完成的。Goeters引用了歐洲民航會議的草擬綱要,指出完整的心理評估包括自述信息(例如 ,生活,家庭,工作歷史),基本認知能力,人格(例如動機,壓力應對 )和心理會談[9]。牛津航空訓練學校認為,心理測試可篩選出具有飛行能力的候選人。英國Psytech公司開發(fā)的 TEKS網絡測試系統(tǒng),可使用“一次挑選網絡”內的多種心理測試系統(tǒng)對飛行員候選人進行混合測試。澳大利亞航空學院采用了 Micropat評測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可測試飛行員候選人的多種協(xié)調能力,包括時間分配和注意力分配、空間定向、判斷和決策、記憶力和心算等多種能力。美國飛安公司為航空公司選拔符合其要求的飛行員時,第一個步驟就是對飛行員進行心理評估。但在國外飛行員的選拔中,心理評估的結果不作為體檢的一部分,而只是當體檢結果可能涉及基本認知能力或人格問題時才作為參考。即心理測驗并沒有被包括在最重要的評估中[2]。中國民航的科技人員也曾提出了一套心理選拔標準,但真正實施尚有很大差距。
在飛機自動化程度逐步提高,飛行員智能負荷逐漸加重的今天,研究民航飛行員的心理選拔是非常必要的。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民航飛行員不僅需要具備空間認知能力強,工作記憶和短時記憶能力好,注意的集中性高,邏輯思維和言語理解能力強等特征,合適的人格特征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活動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它受多方面的干擾和影響[10]。因此,在心理選拔的實際運用中,僅僅依靠心理測驗判斷風險較大,專家通過面談和觀察進行判斷也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11]。本研究樣本量不夠大,只能為民航飛行員選拔提供一些線索,新的客觀、有效的心理測驗仍有待開發(fā)。建議在今后的民航飛行員選拔的過程中,可采用基本認知能力測驗、人格測驗和專家面談結合的方式,運用綜合的心理測驗加以考量。
[1]孫瑞山,彭天池.飛行認知能力的測量方案設計及模型研究 [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11):47-51
[2]王若竹.歐美飛行員選拔中各種心理測驗有效性的綜述 [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9,20(3):17-20
[3]葛盛秋.航空安全要從飛行員心理選拔開始 [J].民航醫(yī)學,2008,18(2):17-19
[4]丹笑穎,萬憬,莊開顏,等.飛行員基本認知能力的特點 [J].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04,15(2):114-115
[5]游旭群,姬鳴.航線飛行認知能力傾向選拔測驗的編制 [J].心理研究,2008,1(1):43-50
[6]武國城.以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評定能力 [J].中華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1995,6(2):120-123
[7]魯娟,孫巖振,黃天慧.心理教育對軍醫(yī)大學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2):1491-1493
[8]葛盛秋.航空安全要從飛行員心理選拔開始 [J].民航醫(yī)學,2008,18(2):17-18
[9]Goesters K M.Aviation psychology:Training and selection[M].Proceedings of the 21 st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Aviation Psychology(EAAP),1995:149-156
[10]馬紅霞,陳曉美,王瑜,等.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4):468-469
[11]延艷娜,胡文東,馬進,等.卡特爾 16種個性因素量表測驗在空乘人員選拔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1):1332-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