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語學院,北京100191)
從70年代初期,學術界出現(xiàn)了關于兩性語言差異的研究,從研究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開始,隨后關注到兩性在生理,語言策略,語用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一個研究領域。Lakoff(1975),Coates(1986)和Freeman&McElhinny(1996)等均對性別和語言的關系有論述。在二語習得領域,人們首先關注的是男女在二語習得能力和語言水平方面的差異。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女性學習者的二語習得水平總體上優(yōu)于男性二語習得者。Andreon(2005)等研究發(fā)現(xiàn),語言水平和性別是影響語言學習的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最大影響因素,并且指出女性在句法和語義兩方面都比男性好。Halpern(1986)也推測女性的二語運用和口頭表達能力優(yōu)于男性。為了解釋這一現(xiàn)象,近年來,人們已經(jīng)開始研究兩性在語言學習風格、二語學習策略、語用、態(tài)度、動機等方面的特征性差別。例如,Catalán(2003)研究了二語習得者的詞匯策略,發(fā)現(xiàn)女性更多地使用形式規(guī)則、輸入采集、復習和計劃等策略,而男性更多地使用形象策略。
繼前人的研究,本文考察在交際任務型英語測試中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傾向、焦慮感和影響考試發(fā)揮的因素等三個方面是否存在差異。交際任務型測試是交際型和任務型的結合,交際型口語測試具有“互動的,真實的,和不能預料的”的特點(胡壯麟等2005)。任務型即把測試設計成任務,所以交際任務型測試不僅測試被測試者的交際性和得體性,還測試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有效性,即解決問題的力(Weir1990)。交際任務型測試具有一定的難度,被試 無法提前準備內容,其互動性又使得交際的成功失去了一半的可控性,交際的得體性要求也增加了考試的難度。在這種口試環(huán)境下研究男女學習者的態(tài)度差別,可以有助于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了解二語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上的性別差別。本研究從學生自身而不是從成績入手考察男女學生在語言產(chǎn)出方面的特征和差異。
參加本次交際任務型口語考試的學生為北航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四級本科生共計680名,本次研究從中隨機抽取200名考生試后進行調查問卷,有效問卷118份,其中男生73人,女生45人。
這次考試為正規(guī)考試,計1學分,考試考查學生的即時揮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際對話能力、使用語言解決問題能力。因此,考試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荚囉蓛蓚€學生組成一組,每組兩個考官,時間14分鐘??荚囉勺杂蓵挕D片和合作任務三部分組成。自由會話的目的是使學生進入考試狀態(tài),消除焦慮感。圖片均為反映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的圖片,要求學生對圖片進行描述或評論;合作任務要求一組的兩名學生根據(jù)卡片上提供的問題情形通過交流、溝通,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合作完成任務。
調查問卷的設計包括對交際任務型口語考試的滿意度、考試焦慮感和影響考試發(fā)揮的因素等三個方面。使用Likert的等級量表,給各等級賦值,1-5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較符合”、“符合”、“完全符合”。考生根據(jù)陳述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回答。滿意度方面調查學生對交際任務型測試的總體滿意度,同時分別考查他們對圖片和合作任務兩種題型的偏好。焦慮感的調查目的是了解在交際型口語考試中,男女考生的焦慮感是否有差別,進而了解焦慮感是否為男女口語交際能力差別的一個因素。Horwitz(2001)指出焦慮感是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負面因素,并指出外語學習焦慮主要源于交流畏懼、考試焦慮、負評價恐懼三個方面。由于本次考試是交際型的,我們認為學生焦慮是綜合的。影響因素分析包括思維組織速度的快慢(受試者自身因素)、測試者的提示(考官方面因素)、伙伴水平的高低(合作伙伴因素)三個方面的因素。目的是調查男女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時,所依賴的因素是否有差別。
本研究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男女兩個組的平均分和標準差進行比較,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采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SPSS14。
表1 交際型口語考試中男女滿意度對比
表1顯示,就總體滿意度來說,男生平均分3.534,女生平均分3.60,T值為 0.460,P﹥0.05,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差異。但是分別調查圖片和合作任務的滿意度時,男女生之間卻存在顯著性差異。對圖片描述這種考試方式的滿意度,男學生的平均分3.086,女學生平均分3.635,t值為 2.113﹥1.980,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對于合作任務來說,男學生平均分3.692,女學生3.143,t值為3.046﹥1.980,P﹤0.05,同樣存在顯著差異。
這一結果說明在總體滿意度相同的情況下,男女同學對不同的考試題型具有不同的心理傾向,男學生更喜歡合作交際型考試,女學生更喜歡色彩鮮明、信息明確,能夠獨立完成的圖片任務。
3.2 男女學生口試焦慮感對比
表2 男女學生口試焦慮感對比
表2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表明:男生的平均值(3.140)大于女生(2.778),t值為1.703,p大于0.05。在此次考試中,男生與女生之間的焦慮感不存在顯著差異。
從圖1可見,男女學生焦慮程度的人數(shù)百分比走勢大致相同,無論男女他們的焦慮程度集中在2-4分值范圍,說明考試中學生都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感,但極度焦慮和完全不焦慮者占少數(shù)。
影響口語考試的因素包括受試者、考官和伙伴水平三個方面,具體涉及:思維組織速度的快慢、考官的提示和合作伙伴水平的高低,目的是研究男女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時所依賴的因素是否有差別。結果見表3
表3 男女學生對三種影響因素的態(tài)度對比
表3顯示,在思維組織速度是否影響在口語考試中的發(fā)揮來說,男女生之間是存在顯著性差異的。男學生平均分3.039,女生3.857,t值為2.205,p值小于0.05。女生在口語考試中主要受思維組織慢的困擾。這可能是因為女生的細心、內斂,促使她們傾向于內省。比較謹慎的自我評價、自信心也可能是這一結果的原因。總之,本研究是態(tài)度研究,并不說明口試中女生的信息加工速度比男生慢。對于男女學生的思維速度及思維速度和信息加工質量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表3顯示,男女生在對測試者的提示影響發(fā)揮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t=0.887,p>0.05)。也就是說,男女生都認為在口語考試中,教師不給予提示是影響自己考試的一個因素。
表3顯示,男女生均認為在合作任務中伙伴的水平高低會影響到自己在口語考試中的發(fā)揮,但男生和女生就這一因素的態(tài)度存在顯著性差異(t=2.389,p<0.05):男生對伙伴水平高低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女生。
綜合這三項結果,可以看出,男女學生都認為這三個因素是影響他們考試發(fā)揮的重要因素,考試水平的發(fā)揮是受多因素影響的。對于老師的提示,他們都認為十分必要,程度上沒有差異。但在判別自我因素和伙伴因素時,男女學生卻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更重視伙伴水平,女生更重視自我因素。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交際任務型口語考試中,男女學生在考試焦慮感方面無顯著差異,都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焦慮,但是其他心理傾向差異顯著,具體表現(xiàn)為:男女生對測試的題型表現(xiàn)出不同的傾向,男生更喜歡創(chuàng)新性的合作交際任務,女學生更喜歡色彩鮮明、信息明確,能夠獨立完成任務的圖片描述;就影響水平發(fā)揮的因素而言,男女生均認為在合作任務中伙伴的水平高低會影響到自己口語考試的發(fā)揮,但男生更強調伙伴水平對自己發(fā)揮的影響,女生則更強調自我思維速度的影響。
這一調查有助于了解男女學生性別群體特征、心理偏好和焦慮程度等。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別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可以揚長避短,也可以取長補短,靈活教學。我們還應該認識到,性別差異,各有優(yōu)勢和劣勢。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性別可能存在的特征,認識自身的特征,從而改進學習策略。
Andreon, G., Vlacho, F. & E. (2005). Affecting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5).
Catalán, R. M. J. (2003). Sex differences in L2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3).
Coates, J. (1986). Women, men and language [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Freeman, R. & B. McElhinny (1996). Language and gender [A]. In S. L. McKay & N. H. Hornberger (Eds.) Sociolinguisticsand language teaching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pern D.F. (1986). Sex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M].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Horwitz, E. K. &D. J. Young(2001).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 [M].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Lakoff, R. (1975).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Weir, C. J. (1990).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胡壯麟,朱永生 (2005).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