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敏輝 葉 玲 陳立武 吳華嵩 魏 霖 鄭鳴霄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福州,350003;2福建省中醫(yī)藥研究院,福州,350003)
直腸黏膜內(nèi)脫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是指直腸黏膜層套疊入遠端直腸腔或肛管內(nèi)而未脫出肛門的一種功能性疾病,是常見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之一,以中老年女性較為多見[1],其發(fā)病率為外脫垂的3~10倍[2]。本文旨在建立 IRP兔模型,為 IRP的治療和基礎研究提供工具。
1.1 實驗材料
1.1.1 動物及分組 30只健康新西蘭兔,1月齡,雌雄各半,體重0.7~0.8 kg,由上海松聯(lián)實驗動物養(yǎng)殖場提供,許可證號:scxk(滬)2007-0011。將30只兔按性別分層,按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正常組6只、造模組24只。正常組飼養(yǎng)方法如下:每只兔單籠飼養(yǎng),照明12 h控制,溫度22~25℃及相對濕度40% ~70%,予150~180 g/d足量顆粒飼料飼養(yǎng),自由飲水,適應性馴養(yǎng)1周后實驗。造模組在正常組飼養(yǎng)方法基礎上,加入造模方法。兔由福建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動物房統(tǒng)一飼養(yǎng),對兔的處置符合2006年科學技術部發(fā)布的《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3]。
1.1.2 藥物及試劑 1)生大黃液的制備。生大黃購自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制備:生大黃1 000 g,4 000 mL自來水浸泡30 min。第1次水煎,沸后20 min倒出。第2、3次各加80℃水2 000 mL,沸后5 min即可倒出。混合3次煎液,紗布過濾濃縮至1 000 mL,配成100%生大黃水煎液。4℃冰箱存貯,臨用溫育。
2)番瀉葉液的制備。番瀉葉購自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制備:200 g番瀉葉浸入100℃1 000 mL自來水,充分攪拌30 min后用紗布過濾出約600 mL。4℃冰箱存貯,臨用溫育。
3)無水乙醇。購自上海南翔試劑有限公司。
1.2 造模方法 采用大黃和番瀉葉灌胃、無水乙醇肛周局部注射與站立三種方法聯(lián)合造IRP兔模型,造模時間2個月。
1.2.1 中藥灌胃 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3)[4]和兔的生物學特性,由中藥大黃與番瀉葉聯(lián)合灌胃致兔緩瀉,緩瀉糞便質(zhì)地以1分至3分之間為度(以下兔糞便質(zhì)地評分標準參見表1)。起始每日生大黃液按20 mL/kg灌胃1次。若連續(xù)2日出現(xiàn)3分以上糞便,則生大黃液的灌胃量在之前基礎按5 mL/kg減量。若出現(xiàn)1日0分糞便,則生大黃液的灌胃量在之前基礎上按5 mL/kg追加,追加直至每日30 mL/kg。此后若排1日0分糞便,則在生大黃液灌胃30 mL/kg的基礎上加用番瀉葉液5 mL/kg灌胃。若繼續(xù)排1日0分糞便,番瀉葉液灌胃量在之前基礎上按5 mL/kg追加。若連續(xù)2日出現(xiàn)3分以上糞便,則番瀉葉液在之前基礎上按5 mL/kg減量。連續(xù)每日灌胃2個月。
表1 兔糞便質(zhì)地評分標準
1.2.2 無水乙醇肛周注射 在中藥灌胃前1 d,將兔固定,碘伏消毒兔肛周組織,以1 mL注射器于截石位3、5、6、7、9 點肛門邊緣分別柱狀注射無水乙醇 0.3 ~0.4 mL。注射時需回抽,勿將藥液注入血液,注射深度以1 cm為宜。若注射時兔發(fā)出驚叫等異常聲響立即停止進針,避免驚嚇死亡。若注射時兔后肢突然蹬腿,考慮刺入坐骨神經(jīng),即時退針。造模期間注射無水乙醇1次。
1.2.3 兔站立 將兔置于兔固定架中,將固定架直立,兔后肢末端需接觸地面,站立5 h。連續(xù)每日站立2個月。
1.3 診斷標準及觀察方法
1.3.1 IRP兔模型診斷標準 根據(jù)兔的生物學特性,參照2002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制定的直腸脫垂診斷標準[5]和武忠弼[6]等在《中華外科病理學》中描述的直腸脫垂病理征象,確定IRP兔模型診斷標準如下:1)肛鏡檢查見松弛的直腸黏膜遮擋肛鏡視野范圍在3/4以上;2)排便時兔直腸黏膜未脫出肛外;3)直腸壁HE染色鏡下見固有層腺體組織增生,血管擴張充血,間質(zhì)炎細胞浸潤聚集,間質(zhì)水腫、疏松。
1.3.2 觀察方法 1)癥狀與體征。實驗前后觀察兔的神志、飲食、體重、二便、背部及下腹部皮毛情況;觀察兔排便時是否直腸黏膜脫出肛外;肛門鏡下觀察兔直腸黏膜脫垂情況。
2)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實驗2個月后解剖兩組兔直腸,取材距肛管1 cm的直腸組織固定于4%多聚甲醛緩沖液中。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行病理學檢查。
2.1 癥狀與體征
2.1.1 實驗前 30只兔均反應敏捷,呼吸、飲食、體重正常,排質(zhì)硬成形糞便,排尿正常,兔背毛色光澤,下腹部未見脫毛。肛鏡下兔直腸黏膜未見隆起(參見圖1)。排便時未見兔直腸黏膜脫出。實驗兩組具有可比性。
2.1.2 實驗2個月后正常組 兔存活6只。存活兔均反應敏捷,呼吸、飲食、體重正常,排質(zhì)硬成形糞便,排尿正常,兔背毛色光澤,下腹部未見脫毛。肛鏡下見1只兔直腸黏膜稍隆起(參見圖2),余5只兔直腸黏膜未見隆起(參見圖1)。排便時均未見直腸黏膜脫出肛外。
2.1.3 實驗2個月后造模組 兔存活17只(其中因連續(xù)幾日急性腹瀉、拒食死亡4只,因注射無水乙醇后肢偏癱、拒食死亡1只,因注射無水乙醇肛周皮下組織壞死、拒食死亡1只,不明原因腹脹、拒食死亡1只)。存活兔嗜臥倦怠,反應欠敏捷,食欲下降,體重下降、消瘦,背毛臟亂、枯槁不榮(參見圖5),下腹部不同程度的脫毛(參見圖6),排尿正常,排質(zhì)軟、不成形為主糞便。肛鏡下均可見直腸黏膜隆起、套疊,遮擋肛鏡視野范圍在3/4以上(參見圖3、圖4)。排便時均無直腸黏膜脫出肛外。
2.2 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
2.2.1 正常組兔直腸壁HE染色鏡下示 黏膜上皮有序排列,固有層腺體排列齊整,腺上皮細胞分化良好,黏膜肌層至漿膜層比例正常,間質(zhì)未見充血、水腫(參見圖7)。
2.2.2 造模組兔直腸壁HE染色鏡下示 固有層腺體組織增生,血管擴張充血,間質(zhì)炎細胞浸潤聚集,間質(zhì)水腫、疏松(參見圖8-圖12)。
《五十二病方》最先記載脫肛病,《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首見該病名[7]?!峨y經(jīng)》云:“病之虛實,入者為實,出者為虛,肛門脫出,非虛而何?”中醫(yī)認為脫肛是由氣虛運化失調(diào),不能游溢精氣,中氣不足,氣虛不固,內(nèi)臟下脫,年久失治則脫出不納[8]。參照此病機,研究以脾虛氣陷為造IRP兔模型的理論依據(jù)。劉曉玲[9]認為大黃、番瀉葉是制作脾虛氣陷證動物模型的經(jīng)典用藥,故選用大黃、番瀉葉灌胃2個月,久泄傷脾,脾氣虛衰,升舉無力,內(nèi)臟失于舉托致脫肛。兔平素喜四肢著地活動,偶爾站立。久立屬中醫(yī)“五勞”之一,久立將傷骨勞腎,勞累過度易致中氣下陷,故納入久立作為造模方法之一。西醫(yī)認為附著直腸周圍的組織松弛可導致IRP的發(fā)生[10]。肛周局部注射壞死劑無水乙醇,導致末梢神經(jīng)發(fā)生變性,出現(xiàn)傳導功能阻滯[11],使該神經(jīng)的效應肌發(fā)生功能障礙,達到肛門括約肌張力減弱,肛管松弛引起直腸黏膜下脫。結合中西醫(yī)理論,本研究采用大黃和番瀉葉灌胃、無水乙醇肛周局部注射與站立三種方法聯(lián)合造IRP兔模型。
課題選用1月齡兔為研究對象,因1月齡兔剛離乳,相當于人嬰幼兒期,嬰幼兒氣血未旺、中氣不足易發(fā)生IRP。前期參考相關文獻,運用大黃、番瀉葉灌胃致急性瀉下制作IRP兔模型,結果失敗。失敗的啟示如下:1)連續(xù)排稀便數(shù)日易致幼兔死亡,解剖死亡兔發(fā)現(xiàn)直腸壁以水腫、瘀血為主要表現(xiàn),未見黏膜脫垂;2)兔與人不同,平素喜排硬便,瀉下糞便應以便質(zhì)軟、不成形為主,不可以稀便為主;3)兔對瀉下中藥易耐受,需逐步加量方可瀉下;4)部分兔易感染而腹瀉死亡,應注意環(huán)境清潔;5)避免幼兔受突然的驚嚇(如噪音等)。此后改進中藥灌胃方案,減少中藥灌胃量并延長灌胃時間,運用緩瀉的方法造模。前期運用兔在跑籠中跑步、站立等方法讓兔疲勞造模,因兔不能適應跑籠中跑步等各種原因,經(jīng)預實驗確定兔站立5 h為造模方法之一。前期運用無水乙醇肛周注射發(fā)現(xiàn):若無水乙醇注入過深,可能刺入坐骨神經(jīng)引起兔后肢癱瘓或刺入腹腔導致兔死亡;若注射過淺在皮下,可能無水乙醇沿皮下浸潤至下腹、骶尾、背部等處,導致浸潤處組織壞死;若注射量多,無水乙醇易浸潤至肛門周皮下,引起組織壞死;若注射量少,可能達不到神經(jīng)阻滯的效果。經(jīng)預實驗確定無水乙醇肛周注射進針約1 cm、量約2 mL為造模方法之一。運用解剖、病理等方法對不同造模時間段的兔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兩個月為制作IRP兔模型適宜時間段。
在造模標準的制定上,兔的肛鏡檢查標準參照王貴祥[12]、石章鐵[13]等臨床診斷 IRP 的標準制定,從宏觀角度反映直腸黏膜的變化。病理標準參照武忠弼[6]、李鶴文[14]、王振軍[15]等的描述,結合前期對 IRP兔的直腸壁病理分析制定,從腺體、血管、間質(zhì)等顯微角度反映直腸壁結構的改變。運用宏觀與微觀兩種手段來評價IRP兔模型具有可行性。但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1)提高兔的存活率。需要從避免急性腹瀉的發(fā)生、提高無水乙醇的注射技術(避免注入肛周皮下間隙或刺入坐骨神經(jīng))等方面入手。2)模型的穩(wěn)定性,IRP兔外因去除后是否存在自愈的可能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本研究運用聯(lián)合方法造模,可重復性強,為IRP的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實驗依據(jù)。
[1]紀宗正,吳濤.直腸內(nèi)脫垂的外科治療[J].臨床外科雜志,2011,19(4):219-220.
[2]何永恒,凌光烈.中醫(yī)肛腸科學[M].北京:清化大學出版社,2011:181,190.
[3]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S].2006-09-30.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91.
[5]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痔、肛瘺、肛裂、直腸脫垂的診斷標準(試行草案)[S].2002-11.
[6]武忠弼,楊光華.中華外科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765.
[7]陳凌燕.健脾固脫湯配合針灸療法治療小兒直腸脫垂13例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2,12(12):233.
[8]朱佑旺,胡紅明.消痔靈加補中益氣湯治療脫肛86例體會[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1,20(7):568 -569.
[9]劉曉玲.補中益氣湯對脾虛大鼠胃黏膜TFFI表達及MEK/ERK通路的影響[M].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11.
[10]劉佃溫,范培.中藥聯(lián)合PPH技術治療直腸內(nèi)脫垂43例[J].光明中醫(yī),2012,27(3):535 -536.
[11]McLeod NM,Patton DW.Peripheral alcohol injec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4(1):12 -17.
[12]王貴祥.不同方法治療混合痔合并直腸黏膜內(nèi)脫垂156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7):808 -810.
[13]石章鐵,汪毓敏,曾慶陽,等.混合痔合并直腸黏膜內(nèi)脫垂的治療[J].醫(yī)學信息,2011,24(12):67.
[14]李鶴文.直腸黏膜內(nèi)脫垂和3-4度痔的微創(chuàng)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7,9:19 -20.
[15]王振軍,湯秀英,王東,等.內(nèi)痔的病理形態(tài)改變特征及其意義[J].中華外科雜志,2006,44(3):177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