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泳洪
(廣東海外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州510075)
本項目位于武漢硚口區(qū)的核心地段,東臨硚口路,南靠沿河大道,與輕軌站相連,西望琴臺公園,北臨京漢大道和漢江。商業(yè)區(qū)位與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顯著。本工程的寫字樓為武漢硚口金三角項目其中的一棟,本棟建筑與該項目的四層商業(yè)相連,但系統(tǒng)和功能獨立。寫字樓建筑面積為140 041m2,樓高317米,其中地上68層,地下3層,一至四層為中庭大堂,其以上部分為辦公,其中18、35、52層為避難層,19、36、53層為設備層,空調面積約為97 000m2,夏季設中央空調系統(tǒng),冬季采用常壓燃氣熱水鍋爐,經過板換換熱后,通過分集水器與原空調系統(tǒng)相連,本工程空調系統(tǒng)為兩管制系統(tǒng),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介紹空調冷水系統(tǒng)的設計。
根據甲方要求及該棟寫字樓的市場定位,54層以上高端客戶有可能有24小時空調的要求,為了節(jié)約整個空調系統(tǒng)的運行費用,本次設計在屋面預留2臺模塊式一體化冷水機組,待業(yè)主招租后,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量完善屋面的空調主機部分的設計。
由于本工程為超高層寫字樓,頂端空調用戶最高點高度為309米,為了解決超壓問題,本工程前期提出了兩個方案。方案一 (見圖1)主機設于地下室,在中間設備層設置板換,解決系統(tǒng)的超壓問題;方案二 (見圖2)主機設于中間設備層,將該建筑分為2個空調系統(tǒng)。兩個方案比較詳見表1。
甲方及該工程顧問公司經過多方論證和考察,尤其考慮到噪音對中間層辦公室的影響因素,最終選擇了方案一。
該棟辦公樓空調面積為97 000m2,經過逐時冷負荷計算,空調冷負荷為13 328kW,冷指標137kW/m2,根據辦公樓的使用特點,其負荷變化較大,所以按照大小機搭配原則,選擇3臺1000RT和2臺500RT的離心式制冷機組,2臺500RT離心機組變頻以適應更小負荷時高效運行。由于該空調系統(tǒng)負荷較大,若選用傳統(tǒng)的冷水供回水5℃溫差 (7℃/12℃),相比采用冷水供回水8℃大溫差的空調系統(tǒng),空調冷水流量大、增加主機房內設備及水管的造價和水泵的運行費用。本工程設計原考慮冷水的供回水溫度為5℃/13℃,咨詢多個空調廠家,只有少數(shù)廠家保證空調主機在該參數(shù)的條件下運行保持較高的COP值,最后選用6℃/14℃的空調供回水溫度,滿足了大部分廠家空調主機的較高COP值,以便完成設備招投標工作。
圖1 高、低區(qū)合用冷源
圖2 高、低區(qū)獨立冷源
表1 空調水系統(tǒng)方案比較
目前,寫字樓的中央空調系統(tǒng)形式,較常見的為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系統(tǒng)和變風量空調系統(tǒng)(VAV)兩種形式,其詳細介紹見表2。
本工程綜合了風機盤管加新風及變風量空調系統(tǒng) (VAV)的優(yōu)缺點,提出了兩個方案供業(yè)主選擇,詳見表3。
表2 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tǒng)和變風量空調系統(tǒng)的比較
表3 本工程提出的兩種末端設備形式的方案比較
甲方同營銷部門通過市場調研確定了該棟寫字樓的市場定位,選用了方案一,在初投資不高的情況下依然滿足了高端客戶要求。
由于該工程中間設備層的位置比較高,該層地面標高為160.50米,制冷機房地面標高為-5.00米,該冷水系統(tǒng)已經超過了普通設備的承壓能力。設計中需要仔細核算設備的最大靜壓和工作壓力,正確選擇設備承壓。
離心式制冷機組:普通型PN=1.0MPa;加強型PN=1.6MPa;特加強型PN=2.1MPa;
水泵、換熱器:普通型PN=1.0MPa;加強型PN=1.6MPa;特加強型PN=2.5MPa;
風機盤管:普通型 PN=1.0MPa;加強型 PN=1.6MPa;
空調風柜:PN=1.0MPa;加強型 PN=1.6MPa;特加強型PN=2.5MPa;
為了降低冷水系統(tǒng)運行的工作壓力,冷凍水泵 (變頻)采用抽出式接入系統(tǒng)、采用回水末端頂點定壓方式,為了避免低區(qū) (2~34層)的水力失調問題,空調立管采用同程式布置。通過借用采暖系統(tǒng)的水壓圖原理,可以計算出制冷機房內及末端底層設備的最大工作壓力。水泵的流量和揚程在設計工況時,即水泵滿負荷工況 (最大流量)而非變頻工況時,此時系統(tǒng)的工作壓力最大,該時刻低區(qū)系統(tǒng) (34層以下)的壓力分析詳見圖3,圖4為本工程設計的空調冷水系統(tǒng)示意圖。
圖3 2-34層冷水系統(tǒng)壓力分析
圖4 本工程空調冷水系統(tǒng)示意圖
在低區(qū) (34層以下)空調系統(tǒng)中,制冷機(位置-5.0米)最大承受的靜壓為171.5米、工作壓力為164.5米,設備承壓選用 PN=2.1MPa。冷凍水泵 (位置 -5.0米)最大承受的靜壓為171.5米、工作壓力為188.5米,設備承壓選用PN=2.5MPa。一至四層大堂的空調風柜座落于二層,按照6.0米的高度計,則底層空調風柜最大承受的靜壓為160.5米、工作壓力為172.5米,設備承壓選用PN=2.5MPa,五層風機盤管 (位置25.0米),其最大承受的靜壓為141.5米、工作壓力為153.5米,設備承壓選用 PN=1.6MPa。其他部位的末端設備承壓核算同低區(qū),本文不再詳細介紹。
由于本工程主機的設計供回水溫度為 6℃/14℃,經過板換后,中高區(qū)末端設備的供回水溫度為7℃/15℃。以風機盤管為例分析當末端供回水溫度為非標準工況,即采用大溫差冷水系統(tǒng)時對末端設備換熱能力的影響。
表4 不同工況的換熱能力
表4是廠家提供的經過電腦選型軟件計算的在進風工況為27/19.5℃時,不同冷水供回水溫度以及調整風機盤管回路時的換熱能力。由表4的數(shù)據看出,冷水大溫差使得空調末端設備的全熱、顯熱、潛熱冷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對潛熱影響最大,除濕能力大大降低。無論冷水6℃/14℃工況還是7℃/15℃工況,其制冷能力和除濕能力均有較大降低,采取措施后,其末端設備的換熱能力基本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提高末端設備的換熱效率:a、增加盤管的排數(shù);b、在水盤管內加裝擾流器強化換熱;c、改變盤管內的結構形式,通過調整表冷器的回路數(shù),提高每個回路的水流速,從而增加表冷器的換熱能力;d、采用親水鋁翅片。
本工程在設計過程中得到了同行專家的大力支持,以及空調廠家的協(xié)助,將冷水大溫差、空調主機變頻、一次泵變流量等多個節(jié)能理念應用在設計中,并在高級寫字樓中應用了24小時空調水系統(tǒng)的設計理念,但由于建筑條件以及甲方初投資等多個因素的影響,有些空調系統(tǒng)僅為預留,待業(yè)主招租后深化設計。本工程為在建項目,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在運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及完善,本文將此工程的設計過程中一些心得與同行分享,請各位專家給予寶貴意見。
[1]于丹,陸亞俊,曹勇.冷凍水大溫差對風機盤管的性能影響研究 [J].制冷空調,2004,25(3):16-17
[2]陳少玲,屈國倫,黃偉,等.空調冷水大溫差技術工程應用分析 [J],制冷空調,2012,42(6):20-23
[3]陸耀慶.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 (2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4]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與行業(yè)發(fā)展司.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jié)能專篇暖通空調·動力[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5]劉天川.超高層建筑空調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6]潘云鋼.高層民用建筑空調設計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