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虎 郝安林 王衛(wèi)杰 (安陽市腫瘤醫(yī)院胸二科,河南 安陽 455000)
淋巴管生成的影響因素對惡性腫瘤進展有重要作用〔1〕?;|金屬蛋白酶(MMP)-14是MMP家族的重要成員,對細胞外基質的降解作用強,近來相關研究認為其表達與脈管生成有關〔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D是經典的淋巴管內皮生長因子,可以促進腫瘤中淋巴管生成,使腫瘤細胞進入淋巴道的途徑更直接〔3〕。D2-40是最特異的淋巴管內皮標志物。本實驗探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MMP-14和VEGF-D對D2-40陽性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響。
1.1 材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后的標本87例作為觀察組,納入均符合WHO關于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并由兩位病理醫(yī)師再次閱片證實。其中男性47例,女性40例,年齡55~78(平均62.3)歲,其中鱗癌41例,腺癌46例。術前均未進行放、化療。收集距腫瘤>5 cm的切端正常的肺組織60例作為對照組,男、女各30例,年齡56~79(平均62.1)歲。兩組在一般臨床特征的比較中,無明顯差別,具有可比性。
1.2 MMP-14、VEGF-D和D2-40蛋白的檢測方法 實驗用MMP-14、VEGF-D和D2-40抗體均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檢測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采用S-P法,嚴格按實驗步驟操作,并均由同一病理主管技師完成,嚴格質控。
1.3 MMP-14、VEGF-D和D2-40結果的判讀標準 MMP-14和VEGF-D蛋白的陽性部位主要定位于細胞質,以細胞質中染成棕黃色的顆粒為陽性表達,按陽性細胞的百分比計算陽性率。以陽性細胞≥25%為陽性,以陽性細胞<25%為陰性。MLVD的計數方法:先在低倍鏡(100×)下觀察腫瘤細胞或正常肺上皮細胞染色的最典型區(qū),然后在高倍鏡(400×)下計數,以陽性的內皮細胞簇或陽性的小脈管視作1個微淋巴管。每例計數5個高倍視野,取其平均值。
1.4 統計學處理措施 應用SAS統計軟件,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和線性相關分析。
2.1 兩組中MMP-14、VEGF-D和MLVD表達的比較 觀察組中MMP-14和VEGF-D蛋白表達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 001),觀察組中MLVD的表達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0 1)。見表1。
2.2 觀察組不同臨床特征中MMP-14、VEGF-D和MLVD的表達 MMP-14、VEGF-D和MLVD與腫瘤體積、胸膜侵犯、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均密切相關,見表2。
2.3 觀察組中MMP-14、VEGF-D和MLVD的相關性分析MMP-14和 VEGF-D(r=0.45,P=0.032 4)、MMP-14 和 MLVD(r=0.47,P=0.023 1)、VEGF-D 和 MLVD(r=0.42,P=0.018 7)的表達均呈正相關性。
表1 兩組中MMP-14、VEGF-D陽性表達和MLVD水平的比較
表2 觀察組中MMP-14、VEGF-D陽性表達和MLVD在不同臨床病理特征中的比較
非小細胞肺癌的轉移方式以淋巴道轉移最常見,也是預后不良的重要指標。D2-40最初是從胎兒睪丸的生殖細胞中提取和分離出來的唾液酸糖蛋白,比VEGFR3和Podoplanin等抗體對新生淋巴管的選擇性強〔4〕。VEGF-D被認為是淋巴管生成的促進因子,與VEGF-C有較多的同源性,對淋巴管生成作用明顯,同時其高表達時可能提示腫瘤患者的預后不良〔5〕。當MMP-14發(fā)揮作用時能夠在細胞的表面對家族的其他成員,如MMP-2等進行有效激活,激活后的MMP-2又可以引起MMP-14的分泌增多,使組織和血清中MMP-14表達明顯增高,形成環(huán)式循環(huán)〔6,7〕。MMP-14大量生成后發(fā)揮對細胞外基質的降解作用。近年人們發(fā)現MMP-14在降解細胞外基質的同時,可以促進腫瘤新生脈管的增生和繁殖〔8,9〕。本實驗結果提示 MMP-14、VEGF-D和D2-40均參與了腫瘤的生長、浸潤和侵襲。由于以上因素均為判斷腫瘤生物學行為和預后的重要指標,因此聯合檢測三種蛋白的表達可能為判斷預后提供支持。MMP-14對淋巴管的生成作用明顯,其可以直接啟動激活D2-40的表達發(fā)揮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可能通過促進VEGF-D的表達間接發(fā)揮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此MMP-14是較強的淋巴管生長因子,也反映出淋巴管生成機制中的關系復雜。MMP-14與淋巴管生成有關,當MMP-14引起VEGF-D被激活后,促進腫瘤內及腫瘤周邊淋巴管的新生,加速腫瘤的轉移〔10〕。淋巴管的生成為腫瘤細胞進入淋巴道提供了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徑,為淋巴道轉移提供了最直接條件。
1 劉愛東,王獻華,龐久玲.大腸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及酷氨酸激酶受體-4的表達與淋巴管生成及其轉移的關系〔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6;8(5):592-4.
2 江州華,俞繼衛(wèi),吳生華,等.胃癌組織Wnt5a和MMP14表達及其臨床意義的探討〔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18(12):940-2.
3 常 超,王 平,李 琳,等.非小細胞肺癌VEGF-C、VEGF-D、VEGFR-3表達與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轉移關系的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9(8):1077-80.
4 王明復,馮俊偉,高艷敏,等.D2-40陽性微淋巴管密度與直腸癌進展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3):1267-9.
5 范躍祖,李光明,黃國平,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D及其受體3在大腸癌淋巴轉移和預后中的價值〔J〕.中華消化雜志,2006;26(1):739-41.
6 Atkinson JM,Pennington CJ,Martin SW,et al.Membrane 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show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compared to normal lung:correlation of MMP-14 mRNA expression and proteolytic activity〔J〕.Eur J Cancer,2007;43(11):1764-71.
7 姚廣裕,何 萍,楊名添,等.乳腺癌組織MT1-MMP表達與淋巴管生成的關系〔J〕.重慶醫(yī)學,2012;41(24):2459-61.
8 Velinov N,Poptodorov G,Gabrovski N,et al.The role of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in the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J〕.Khirurgiia(Sofiia),2010;10(1):44-9.
9 劉愛東,李 青,要瑞莉,等.MMP-14 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12;41(5):439-41.
10 Taras D,Blanc JF,Rullier A,et al.Pravastatin reduces lung metastasis of ra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a coordinated decrease of MMP expression and activity〔J〕.Hepatology,2007;46(1):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