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詩滿長安

        2013-09-08 06:05:16王瀟然
        延河 2013年5期

        王瀟然

        大漢未央

        未央無央

        西安北郊另有一座漢代長安城的存在,是我在上中學的時候從英文課本上知道的,然而我真正看到它卻是在二十年之后。前幾日同事們到清華受訓,學到了一句“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誰和誰相識都是不易,只能說,就是一種緣?!倍遗c漢城的緣,就是這樣開始的。二十年前種下,二十年后萌發(fā)。

        第一次走進漢城的時候,我簡直無法把眼前的一切與兩千年前聯(lián)系在一起。我從前研究長安總是把目光都聚焦在了西安的城內(nèi),護城河、青磚墻和街巷碉樓,脈絡(luò)清晰、具象有物,然而漢城我卻一直不敢貿(mào)然觸及。在我看來,連西安人都很少知道的這座故城,在皇權(quán)爭逐的一代代殺戮中,早就應該剩不下什么了,就是有,也可能是荒草下深埋的炭灰和火燒土,還有風中飄蕩著的遠古悲噓,以及孤城冷月里流散的云影。

        就是這座老城,在兩千年前,曾經(jīng)有六七個世紀的時間,都擔當著引領(lǐng)整個九州的任務,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個號令四方的中心?!拔木爸巍焙汀皾h武盛世”呈現(xiàn)的國家管理成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識形態(tài)構(gòu)建,為我們理出了一條延續(xù)至今、影響至深的文化體系。而這些應該都已經(jīng)看不到了,農(nóng)田和農(nóng)莊早就覆蓋了曾經(jīng)所有的經(jīng)歷。一切都成了未知,而一切又都聲名在耳。

        神秘的事情其實并不是因為它表面的空無,而恰恰是它在暫時的空無中包含了許多無解的未知。對于漢城的未知,使得它成為了我一直以來都很關(guān)注的向往,所以不想輕易踏入。在這之前,我想不清楚它該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但是心中卻給他劃定了一個基調(diào),就是寒傖。既然漢城失去了屬于它的時間已經(jīng)太久,那么現(xiàn)在也就很難再有符合它的身量的模樣了。然而一切都大錯而特錯了,當我一頭撞入這座飄蕩著麥香的舊都的時候,它那四合的城墻卻仍然嚴嚴整整地守護著它的王國。我無法再走進去了,因為我無法知道該從哪里開始。所有記憶的線索都清晰地鋪陳在腳下,所有歷史的過往都橫亙在眼前,仿佛漢代在這處被遺忘了的郊野已經(jīng)風干成了時間的雕像,但是影調(diào)灰黃,色彩略暗,輪廓也有點稀疏,景物還稍顯模糊。是的,就是這么一幅“度盡劫波依舊在,歷久彌新更有神”的國畫。

        于是當機立斷,先停下來,不急著趕路匆匆瀏覽,我得重新尋找一個目標,有一個行走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一把抓住這座廢棄都城的魂魄,讓這次二十年之后的尋訪,有一個軒昂的開始。

        毛主席在憶往昔的時候,細數(shù)歷史人物點到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看來從秦至唐八百年的時間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漢武帝劉徹了。想一想,中國走入帝國時代的公元元年前后,也確實再沒有哪一位能與之相比,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

        這下好了,方向總算是有了,就到未央宮去。

        未央宮修建于漢代之初,由蕭何建造,自惠帝起,一直都是長安城的政治中心,現(xiàn)在的未央?yún)^(qū)的名稱就來源于此。前幾年我曾經(jīng)寫過許多關(guān)于未央的文章,引起了未央?yún)^(qū)領(lǐng)導的一些關(guān)注,每次有相關(guān)文字見諸報端,有位領(lǐng)導都會發(fā)個短信表示一下鼓勵,《西安晚報》上刊發(fā)我的《唐朝的天空》的時候,他還曾給我打過一個電話,希望我對“未央”二字能再做一些闡釋。我真的很希望我能做好這個文章,因為我本身就是未央人,生于斯,長于斯,對這里懷有的是不同于一般的故土之情。但是,這個文章確實又太大了,大得讓我遲遲找不到落筆的地方。于是,我在寫完了一些歷史文化題材的散文后,索性把它們先匯編了起來,企圖用一篇篇看似不怎么相關(guān)的文章合起來解讀,當然這肯定不是為了省事。當編輯工作完成了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找到了另一種新的接近“未央”的方式。我選用了其中一個篇目的標題《望未央》,作為了我的第一部散文集的書名。

        “未央”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里,《小雅?庭燎》篇中有一段這樣寫到:“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痹姷闹魅耸侵苄酰且晃粍罹珗D治、日理萬機的勤勉之君,夜半即起,勤于朝政,所以才有了當時的中興氣象。然而他的兒子卻不爭氣,是個愛美人不惜江山的主,為了博得褒姒的一笑,竟用驪山上的烽火當兒戲,結(jié)果引火燒身,死在了犬戎的刀下。雖然諸侯勤王保住了周天子的名位,但是王室已耗散了元氣,喪失了對諸侯原有的控制力,維護獨尊的權(quán)柄被極度地削弱了。最后,平王才不得不東遷,到洛陽去尋求周室復興的生機了。

        蕭何為他建造的帝國地標起了這樣的名字,目的不過有二,一是要以宣王為榜樣,讓漢朝戒驕戒躁,保持住革命的持續(xù)性。告誡劉漢皇室,只有鞠躬盡瘁,才能死而后已。二是要以幽王為鑒,讓朝廷自省自勵,保持住革命的純潔性。提醒劉姓子孫,只有克己奉公,才能成就萬代功業(yè)。這時的“未央”已經(jīng)是沒有窮盡,或者是沒有止境的意思,而不再僅僅只是原有的時間概念了。

        我想告訴那位關(guān)心我的文字的領(lǐng)導,所有單純的解讀可能都不是我們今天的需要,它的意義對于我們來講,其實不應該只是歷史本身的教訓或者啟示,而更重要的,應是傳承而來的一種進取和向上的精神指向,這種指向或許我們自己已經(jīng)渾然不知,但是它又毫無疑問的沒有被完全稀釋干凈,它就這樣隱隱然地滲透進了我們的血液里,影響著我們的處事方式,甚至是生活習慣。我們揭示這種指向,就是要堅持住那種逾千年而不衰的境界和品味。然而當我有了這種認識的時候,我已經(jīng)離開了未央,而他后來也離開了。但是我相信,他應該會贊同我的這種看法,因為我感覺得到。

        兩個坐標

        大凡著名的城市都會有自己的精神坐標,比如倫敦的坐標是莎士比亞,巴黎的坐標是雨果,而西漢長安城的精神坐標卻無法用一個人來統(tǒng)領(lǐng),因為它兼具了政治布局上的亮點和文化結(jié)構(gòu)上的亮點兩座高峰。漢長安的政治高度非漢武帝莫屬,他的文治武功都一樣出色,兩樣皆可稱得上是居功至偉。文化領(lǐng)袖有許多,但對于整個民族意識的樹立和發(fā)展方向的引領(lǐng)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卻首推司馬遷。巧合的是,這樣的兩位同樣偉大的人物卻又在同一個時期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而且還曾有過互相的攻訐。但是奇怪的是,對司馬遷施以腐刑的漢武帝,竟然敢于把給自己修史的任務交予了他去執(zhí)行,而深受漢武帝羞辱的司馬遷又能夠冷靜地把漢武帝寫進《史記》里,這更是偉大中的偉大。

        漢武帝七歲被立為太子,十六歲接了景帝的班,活到七十歲,掌了五十四年的權(quán)?;A(chǔ)好,身體也好,讓他有了充足的治理國家的時間,所以成就也就最大。

        漢武帝不同于他的父輩,景帝時正值漢朝處于國家的持續(xù)恢復階段,到了社會矛盾敏感的凸顯期,發(fā)展與擴張、戰(zhàn)爭與和平、中央與諸侯,沖突不斷,各種社會力量的布局還沒有達到應有的均衡,潛在的危機若隱若現(xiàn),景帝和他的執(zhí)政者們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過得很是糾結(jié),甚至為了平息叛亂還不得不忍痛冤殺了自己的忠直愛卿晁錯。然而漢武帝時期就完全不一樣了。景帝平息了“七王之亂”后,中央的控制力已經(jīng)大大加強,諸侯雖然沒有完全被廢除,但是行政與軍事的權(quán)力都被收歸了朝廷,再也難以與中央分庭抗禮了。再加之景帝時期還有竇太后等一些保守勢力的掣肘,社會改革很難實施,而武帝時所有消極無為的羈絆都已陸續(xù)作古,上天給他提供了一個可以恣意揮灑的空間。這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所以,漢武帝一出場就很華麗。他不僅在政治上頒布了一道“推恩令”,繼續(xù)堅持削藩的主旨不變,他還在經(jīng)濟上實行了一套“鹽鐵官營”等重農(nóng)抑商的政策,同時在文化上又確立了儒術(shù)獨尊的地位,在軍事上更是開始以強硬的姿態(tài)亮相。

        西漢立朝之初,為了穩(wěn)固住初建不久的政權(quán),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國內(nèi)秩序的重建上,根本無暇顧及領(lǐng)土爭議問題,所以主要的外交政策就是和親友好,但是匈奴在冒頓單于的統(tǒng)治下,已經(jīng)發(fā)展至擁有“控弦之士三十余萬”的規(guī)模,勢力空前強大。他們在與西漢政權(quán)的并立中,對中原文明的發(fā)展成果,始終保持著機敏的窺視,就像是狼群覬覦著牧場,而這正是文明對于野蠻的自然吸引。他們在窺視中,一有空隙便伺機侵襲,騷擾漢邊,給剛剛建立的西漢王朝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而漢朝又無力顧及,所以只能一邊屯兵駐防,一邊和親示好。迫不得已只能采取擱置爭議、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連忍帶讓的過著。但是公主的柔情難以溫暖無邊的大漠,一個女人的香懷,又怎能收納得了整個荒原的野性,而驚異的嬌艷還往往更易于使彪悍的蠻力滋長起角逐的激情。本來擱置就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擱置的長久化必然會造成爭議的固定化。爭議的初期可能只是邊民的摩擦,但是摩擦成為常態(tài)以后,武力就成為了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漢武帝就是在這個時候接管了國家,在漢朝已無路可退的情況下開始迎戰(zhàn)了,然而他所選擇的卻絕不是什么瞻前顧后的防守反擊式打法,他走的是一條以攻為守的路子,顯得無所顧忌,又無所畏懼,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完全、干凈、徹底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自信和堅決。他就站在未央宮的高臺上,面對著殿前的將士把手向前一揮,他的士兵就如潮水一般向前、向前、還是向前地沖了出去。

        所謂時代造英雄,表面看好像是有賴于客觀環(huán)境提供的機遇,其實更主要的是,在于個人是不是從主觀上對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有過充足的準備,在于個人是不是把自己投入到了能夠代表那個時代的大事件中去。比如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的主題就是民族自立,下半葉的主題是民族復興,誰在這個時候參與了這個主題,誰才能擁有成就英雄夢的資格,因為,那些都是關(guān)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前途與命運的大事。戰(zhàn)時出勇士,和平出才俊,就是這個道理。而漢武帝的宣戰(zhàn),自然就會讓一批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將才嶄露頭角。

        衛(wèi)青率十萬大軍出定襄,深入千余里擊潰了匈奴主力,而驃騎將軍霍去病則北進焉耆山俘殺敵軍幾萬人。戰(zhàn)敗的匈奴人在他們的歌里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蓄不蕃息;失我焉耆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睗h朝的聲威終于在戰(zhàn)斗中增強,在勝利中確立了。

        漢武帝對匈奴的宣戰(zhàn),徹底解決了北部邊陲的威脅,把匈奴趕到了西方。有學者說,五世紀羅馬的坍塌,如果要究其溯源的話,可以說就源于漢武帝向匈奴宣戰(zhàn),他的振臂一揮就猶如推到羅馬城第一個多米諾骨牌的一推。經(jīng)過其后三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蠻悍的匈奴終于被打敗并退避到了黑海北岸,對于漢軍來說他們盡管是失敗者,但是一直在戰(zhàn)爭中求生存的匈奴人到了那里卻沒有了對手,他們輕而易舉地就奪取了東歐一帶的生存空間,這就導致原住民西哥特人不得不向西進入了多瑙河流域,而多瑙河流域的江達爾部被這幫“失敗者”趕得再繼續(xù)向西侵入到了羅馬境內(nèi),江達爾人又轉(zhuǎn)而把所有的屈辱和憤怒都砸向了那些曾經(jīng)欺壓過他們的羅馬人。西羅馬帝國就這樣被一波一波復仇的潮水沖垮了,世界的格局也就此改變。

        偉人取得偉業(yè)的原因在于他的偉人心,偉人心就猶如一臺強勁的渦輪增壓機,有著一股非凡的吸附力和推動力。他能夠把周圍所有的賢達都網(wǎng)羅進自己的油料箱,為他持續(xù)提供高標號的動力源,逢山開路遇水填橋,每走一步都會有相應的錦囊提供支撐。智慧的濃度就好比燃油的純度,吸進的是代表時代的智慧,推動的就一定是歷史的戰(zhàn)車。因為有了一個漢武帝,所以就必定還會有一批能跟他匹配的精英。除了衛(wèi)青、霍去病兩人外,還有董仲舒、主父偃、公孫弘、桑弘羊、司馬遷、司馬相如、東方朔、李延年、張騫、蘇武等等,文臣武將,星光璀璨。他們?nèi)巳硕加薪?jīng)世治國之才,卻又都甘愿云集在漢武帝的麾下。他們正是在未央宮里領(lǐng)旨,然后四散開去,各自奔向了自己的“疆場”。因為有一個偉大的漢武帝的存在,才會有這樣一種群賢畢至的偉大呈現(xiàn),而如果沒有了這種集中的偉大呈現(xiàn),漢武帝也自然就缺少了偉大的理由。尤其是司馬遷,漢武帝給他提供了行走的大地,他為漢武帝的大地投注了智者的目光。當漢武大帝的盛大時代遇到了司馬遷的如椽巨筆時,上天便成就了一道文化奇觀。他們兩人相加,加出來的,竟是一個文明史的新的開端。

        紅顏禍水的怪圈

        站在未央宮的高階前,一條小路蜿蜒而上,一路的荒草簇擁著兩千年前的時光。這里是那個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世紀的被稱為武帝的男人的舞臺,這里是那個被褫奪了男身的漢子司馬遷蒙冤的地方。未央宮,它把宏大的政治抱負和慘烈的人生遭遇都集中在了一起,使我既仰視它的正面高度,又不忍環(huán)顧它的背陰暗角。

        公元前99年,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場災難在漢朝剛剛挺起了腰板往前沖的時候發(fā)生了。此時漢朝在文景之治以后經(jīng)過持續(xù)發(fā)展,已經(jīng)達到了帝國的鼎盛時期。武帝統(tǒng)治40余年,經(jīng)濟建設(shè)上一片欣欣向榮,軍事上也取得了漢匈戰(zhàn)爭的不斷勝利,而外交上更是打通了絲綢之路,實現(xiàn)了東西文明的交流與互通,武帝也已年近六旬,驕逸之心慢慢上升,不自覺地就噴涌了出來。這時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忠告被自負自滿的情緒已經(jīng)屏蔽,志得意滿的武帝,終于鑄成了他足以遮蔽自己所有功德的罪孽。

        在距離今天整整兩千一百一十年的那一天,司馬遷被漢武帝下令施以“宮刑”。在中國的歷史上,歷代對于文人都不怎么心慈手軟。周厲王的查禁言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呂后的妖言令,還有明清的文字獄,什么殘忍毒辣的法子都使用過。把一個整天埋頭于簡牘中,忙于閱讀、整理文獻的文人治罪施刑,滿足的是帝王對于精神的占領(lǐng),對于人心的懾服。文人代表著輿論,擁有精神指向的引領(lǐng)作用,對文人施暴,最能表達的就是不可動搖的皇權(quán)君威。武力可以很輕易地奴役一個肉體,但是這種簡單地體力較量,卻永遠也難以征服人們的精神高地。征服欲源于對抗和不屈,對抗越烈,鎮(zhèn)壓越狠,不屈越很,摧殘也就越深。對于文人的殘暴,源于對于文人所占據(jù)的精神高度的怯懦,源于與文人在心理對比時所產(chǎn)生的自卑,而怯懦和自卑都會使他生出不安和焦躁。而引起了漢武帝對司馬遷的征服欲的,竟源于一個看似好像跟司馬遷毫不相干的女人。

        司馬遷出生于陜西東部的黃河西岸有著“候、伯之國”之稱的韓城,是一個典型的關(guān)中硬漢,具有鮮明的剛直性格。李陵投降匈奴后,有許多人落井下石,墻倒眾人推,司馬遷實話實說,如實陳述了兵敗的客觀原因,并與李廣利出兵匈奴進行對比,說出了他對李陵功過是非的看法,這便引起了一些陽奉陰違、見風使舵的小人的妒恨,結(jié)果讒言陷害,說他執(zhí)意為叛將李陵開脫,又有誣罔皇親李廣利之嫌,建議按照漢朝律令治罪。

        李廣利是漢武帝的亡妃李夫人的二哥。李夫人云鬢花顏、國色天香,音樂奇才李延年是他大哥,他們兄妹兩個合起來就走進了成功的法門。李延年為李夫人寫了一首《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是人在難得?!边@首《佳人曲》真可以稱得上是上下五千年里的最佳宣傳語了,讓已經(jīng)淪落風塵的李夫人不但一夜間蜚聲長安城,而且還贏得了漢武帝的垂青。李夫人與楊貴妃一樣,既有傾國之色和傾城之貌,也精通音律、擅長歌舞,聲色犬馬這一帝王之好她一人就占去了一半,所以深得漢武帝的寵愛。但是紅顏薄命、嬌花易折,李夫人擁春而亡、含苞而逝,使得漢武帝垂惜不已并一直念念于懷。人說色字頭上一把刀,一點也不假。因愛屋及烏,再加上李夫人的臨終囑托,漢武帝便金口一開,任命她的大哥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任命她的二哥李廣利為西征大將軍。協(xié)律都尉無關(guān)江山社稷,而李延年也名副其實。但是西征大將軍卻是有關(guān)國本的大事,這樣做就有點欠妥了。果不其然,李廣利幾次出師不利,漢軍損兵折將,漢朝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大家看在眼里又都憋在肚里,沒人說沒人提。不是事不關(guān)己不負責任,而是牽扯到主子的面子,龍顏不可薄。所以開會的時候,大家就正襟危坐,一本正經(jīng)地說著心不由衷的違心話,只是順著皇上的意思講。司馬遷是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和祭祀修史,職責所在不同于其他,養(yǎng)成了實事求是、言必有據(jù)的性格。所以漢武帝問他,他就照實說了。這下可好,說得是不是事實并不打緊,違反了官場規(guī)則卻是最要命的。一下子滿朝的槍口都轉(zhuǎn)過來對準了他,而他頓時也就陷入了眾口難辨、孤掌難鳴的絕境。雖說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但是不被認可的當下卻仍會讓人有萬念俱焚的想法,有理說不清的無奈之情無以言表,只能令人欲哭無淚。有一句話叫“貴在堅持”,其實堅持真的很難。也正因為“難”,所以才“貴”。

        李廣利不力,李陵又不靈,漢武帝恨鐵不成鋼正在氣頭上,哪里還顧得上你說得是不是有理,他首先從態(tài)度上先否定了司馬遷,認為他腦子有問題。司馬遷當然是不會認賬的了。文人就這毛病,總是認為“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根本就“不畏浮云遮望眼”。這樣一來就與漢武帝產(chǎn)生了更為嚴重的價值對立。這還了得,匈奴人收拾不了,一個史官還收拾不了?于是,司馬遷的不幸就來臨了。

        其實,無論是李廣利的兵敗,還是李陵的投敵,還都不是漢武帝最為惱火的事情。更讓他焦頭爛額、寢食難安的是,由于連年征戰(zhàn)造成了國庫虧空,表面上看起來依然輝煌壯闊的漢武盛世已經(jīng)露出了危機的端倪。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相繼爆發(fā)的農(nóng)民起義,使?jié)h武帝的心情極為沉重,又更為不爽。在這種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臉上無光的漢武帝最害怕的是批評,最需要的是支持。他難以忍受別人指責他的盛世功業(yè),更不愿意看到別人懷疑他的雄才大略。這個時候,誰揭了他的短,誰就肯定難有好果子吃??磥淼故撬抉R遷犯了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又是常人都不會犯的很低級別的錯誤,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余秋雨在《流放者的土地》中寫過這樣一段話:災難,對常人來說也就是災難而已,但對知識分子來說就不一樣了。當災難初臨之時,他們比一般人更緊張,更痛苦,更缺少應付的能耐;但是當這一個關(guān)口渡過之后,他們中部分人的文化意識又會重新蘇醒,開始與災難周旋,在災難中洗刷掉那些只有走運時才會追慕的虛浮層面,去尋求生命的底蘊。

        他寫得是流放途中的文人們具有的一種心理常態(tài)和行走定式。當他們原先的價值坐標轟毀了以后,一些本來確定無疑的概念也都走向了模糊和混亂,而這對許多文人來說又不一定都是壞事,因為在對生命的再次思考中,獲得了精神解放后的追問與回答,甚至可以重新開啟他的人生之旅。

        常人茍活的那些原因在司馬遷的身上都不可能找到,我們只有從平庸的文化現(xiàn)實中超拔出來,才能發(fā)現(xiàn)和面對他的偉大。他父親一生修史的夙愿,他本人二十多年的游歷準備,兩代人畢生的追求,讓他肩負的使命已經(jīng)太多太多。腳下的路越崎嶇,他的緊迫感也就越強烈,當其他所有的向往在他失去了男身之后而不再會有實現(xiàn)的可能的時候,保住殘缺的身體完成歷史的重托,或許才是最能說服自己的理由,而這時他便毅然選擇了腐刑。這種選擇是艱難的,又正因為艱難,所以他后來的目標也就更加的明確。所以在受刑后,書寫,就成為了他繼續(xù)馳騁人生的引航旗幡。而這時,無論是對還是錯,是幸還是禍,所有的問題都一下子消解了,消解在長安城卷帙浩繁的竹簡中,消解在他對人生價值的重新確認里。

        信仰的方向

        未央宮摧殘了一個偉人的身體,卻又激勵著他完成了一次偉大的書寫。有了這次書寫,漫長的中國歷史才有了清晰而密集的腳印。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續(xù)至今的中華文明,就是因為他的書寫才有了相同的歷史源頭。而這一切,又都是在他遭受了非人的磨難后實現(xiàn)的。

        災難肯定不是司馬遷完成《史記》的原因,因挫折而發(fā)奮本是一種俗常的人生邏輯,偉人的偉業(yè)就必定會有更為宏大的背景。

        未央宮之所以到現(xiàn)在還會被我們津津樂道,就是因為在這里確定了我們的一種尊儒重法的國家意識,在這里又通過文化塑造實現(xiàn)了一次空前的凝聚,而這些又都是在漢武帝的手里最終完成的杰作。當然,漢武帝的功績還不僅僅只限于這些,最大的應該是他對匈奴的宣戰(zhàn)。世界文明史告訴我們,人類的一切大文明都會遇到野蠻力量的圍剿。最終勝利的,往往還大多都是野蠻。因此,一種文明是否長壽,并不取決于它是否先進,而是看它是否選擇了最為有效的防守措施。漢代初期和以前的解決辦法就是修筑長城與和親,漢武帝的辦法則是宣戰(zhàn)。宣戰(zhàn)的結(jié)果是匈奴人被趕到了西方,然后,中華文明的成果就順理成章地被保全了下來。而同一時期的羅馬文明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們?nèi)鄙倭藗ト说膽?zhàn)略智慧,所以蠻族的入侵也就成為了他們終結(jié)的噩夢。

        漢武帝的時代,開疆擴土,平定邊疆,凱歌和悲歌交織,鋒芒和粗糲具現(xiàn),那是一個英雄創(chuàng)造世界的時代。盡管當時也有一些社會問題,但是所有的問題都處在可控的范圍之內(nèi),各種矛盾的對立,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種社會實現(xiàn)自我調(diào)節(jié)所必需的推動力,而不是破壞力。司馬遷的不幸,只是他完整人生的一個側(cè)面,他的正面,面對的是意氣風發(fā)的中華文明,面對的是漢武大帝為中華文明奏響的宏大旋律,也正是這種數(shù)百年一遇的盛世氣象,讓他不忍割舍,難以作別,所以他才沒有選擇讓自己草草地退場。一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時代,教給人的一定不會是自暴自棄。盡管漢武帝對他很不公,但是這個時代卻讓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給了他擔負自己責任的信心和勇氣。他不僅沒有詛咒那個時代,恰恰正是那個時代才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這種堅持,是一種文化體系的堅持,反映了中華文明堅韌的生命特征和頑強的生存能力。這種堅持,也可以說是司馬遷的絕地反擊,他用偉大的寫作,反襯了那個施加給他羞辱的罪惡,使?jié)h武帝鮮亮的龍袍沾染上了一滴不潔的血色。

        未央宮的舊址已經(jīng)破敗的只剩下了一堆黃土,說明再大的功業(yè)也都有時間的邊界。任何盛世的實體遺存都有一個隱約的時限,而只有精神成果才能夠穿透歷史,貫穿古今。這里雖然再無法重現(xiàn)漢武帝向匈奴宣戰(zhàn)的巨臂一揮,讓我們看到導致羅馬城坍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被推倒的實況,但是,我們卻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如何收納了仇恨,殘缺如何融進了歷史,墨汁又如何稀釋掉了恥辱。

        在這里,漢武帝把刀變成了筆,用筆反倒閹割了自己。而司馬遷卻把筆變成了刀,用刀把自己雕刻進了歷史。盡管他失去了男身,但是他把自己割舍的男身作為了一個開啟中華歷史新紀元的供奉。他的男身,完成的不再是通常的生物繁衍,而是催生了中國獨有的一種歷史的體例。因為有了這種供奉,《史記》也才有了人的氣息,有了非同尋常的生命感,有了強烈的雄性味道。

        謝有順先生曾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里作過一次演講,題目是《我看中國文化的現(xiàn)狀和未來》,他說中國是一個沒有終極意義上的宗教傳統(tǒng)的國家,而文化才是中國人的宗教。林語堂也有過相近的說法,就是古代的詩歌在中國代替了宗教的任務。其實誰都知道,詩歌是不實用的,只是一種性靈的抒發(fā)、活躍的情愫,但是它卻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美、優(yōu)雅和智慧。所以,中國人教育孩子時,都不忘讓小孩背誦唐詩。

        唐詩信仰源于它的那種格言式的啟示,而格言的創(chuàng)建就起自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標定了中國人幾千年的歷史意識、歷史責任和歷史規(guī)范,傳達了一種有關(guān)人間正義的基本界限,使“以史言志”、分辨丑美善惡和評判是非曲直的歷史觀上升成為了一種結(jié)構(gòu)性體例。因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就是歷史的傳統(tǒng)的延續(xù),所以說,歷史的文化就是我們的信仰。這種信仰,是把歷史或者文化,擬人化為了一個生命,能看到一切、裁判一切、獎懲一切。比如說,中國人追求“不朽”靠的是“青史留名”,避免的是“遺臭萬年”;對待生命價值的評判是“泰山”或者“鴻毛”;為人的基本哲學是“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倍嗌賶咽烤褪且蛄诉@句話或跨馬執(zhí)刀奔赴沙場,或舍身取義慷慨赴難。又有多少女子因此而癡心不變,心甘情愿地委身相隨?!笆∧顺晒χ浮庇帜茏屛覀冊谟龅娇部罆r還能看見新的希望而百折不撓。還有像“居安思?!币活惖木?,教會了我們思則有備,有備而無患的道理。這些大多出自《史記》的經(jīng)典語錄,都成為了中國人千百年崇尚不變的處世邏輯。

        因為有了《史記》,所以中國的文化里并不迷信鬼神,中國人也就成為了廣泛意義上的泛神論者。尤其是漢族,心里面沒有唯一的神。城里有城隍,城外有“土地”。山上有山神,河里有河神。門口有門神,廚房有灶王。他們在各個層面指引著各自的秩序,井水不犯河水有條不紊。有人說因為泛神,所以恰恰說明的是沒有信仰的表現(xiàn)。其實是,我們的信仰已早已不再只囿于那些空洞的教條,而是具有了更加崇高的理想。神只涉及我們的日常生活,并不關(guān)涉我們的精神理念。精神理念,就是《史記》所指引的追求取向。要青史留名,就是帝王們的追求。要俠肝義膽,就是老百姓的目標?!妒酚洝肥侵袊诵叛龅囊环N后天指引,它給出了我們關(guān)于生命意義的詮釋,而有了這種詮釋,我們就找到了打開未來的鑰匙。比如李世民,有了江山社稷高于一切的理論支撐,他就坦然地回答了忠孝的質(zhì)問,也獲得了直面常理的挑戰(zhàn)的勇氣。

        其實,中國人的節(jié)義觀念,并不具備尋常所指的國家民族意義,而僅僅反映的只是個人人品。實際上,個人人品更了不得,因為它最不容易被外來的政治規(guī)范修飾或扭曲。而通過《史記》,就讓我們對此發(fā)現(xiàn)了倡導,有了尊崇。

        再回到我腳下站立的地方,眼前還仍是一片荒蕪。近年來各處都在打著文化牌為經(jīng)濟唱戲,并且收到了一些很好的效果,雖然急功近利,但是歷史文化的豐厚遺產(chǎn)也有了再次復興的機會,而漢文化也在這場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掘中走出了地下,“漢字”、“漢語”、“漢人”這些文化符號、文化媒介和文化身份被一起打進了“漢學”這個文化傳統(tǒng)的壓縮包里,一個有關(guān)“漢”字的文化體系獲得了新的生機??纯催@里,別人可以借著他的遠年輝煌而復興,而他自己卻一直無動于衷、默默無語。要知道,這里才是漢文化最為本質(zhì)的根部。

        無形的盛唐

        大明宮是中世紀的制高點,這里曾經(jīng)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喜與跌宕的曲折故事,這座昔日金碧輝煌、笙歌縈回的皇城宮闈,凝聚著一千多年時空的歷史隨想。城垣坍塌樓閣頹廢了,然而我們還依然能從詩句中看到它的斑斕一瞬。盡管我們今天再也不能目睹到大明宮曾經(jīng)的輝煌,但是,通過詩人的詞句,即使僅僅只是其中的一角,卻一樣能讓當年的宮闕生動再現(xiàn)。

        唐代是詩的國度,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一段貫通文史豐富絢麗的章節(jié),而恢弘偉麗的大明宮又是唐代當之無愧的代表,所以也就肯定成為了詩人們不可或缺的吟詠題材。在眾多聚焦大明宮的詩作中,賈、王、岑、杜四人的唱和詩,因彰顯了大唐的盛世氣象而獨領(lǐng)著風騷。

        唐肅宗平定安祿山父子之亂后,還京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李唐政權(quán)轉(zhuǎn)危為安,一切制度禮儀開始逐漸恢復。中書舍人賈至在上朝之后,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描寫了朝廷復辟后的早朝氣象。寫好后當即就拿給了他的兩省同僚指評?!皟墒 本褪情T下省和中書省,辦事機構(gòu)設(shè)在大明宮宣政殿的左右,是宰相的辦公廳,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務院。中書省有政事堂,是宰相和大臣會議政事的地方。當時,杜甫官為左拾遺,屬門下省。岑參官為右補闕,屬中書省。王維本來是給事中,因做過安祿山的偽官入獄,大赦中剛剛獲得赦免,降為了太子中允。他們都是詩人,文壇地位也相當,有共同的愛好所以來往就比較多。賈至是中書舍人,是他們的上司,《早朝大明宮》一出,其他三人就都趕快頂帖,各寫了一首來奉和。賈至的詩為原唱,王、岑、杜三人的詩是和作,合起來稱為唱和詩。原唱《早朝大明宮》是: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第一聯(lián)主要寫了一個“早”字。意思是朝見皇帝的時候,天還沒亮,他們點著蠟燭走進了皇宮。進去后才有一些黎明的曙色。“朝天”就是朝見皇帝?!白夏啊敝富食侵械牡缆?。第二聯(lián)寫大明宮的景色。漢代的建章宮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宮殿,后代詩人常用“建章”來代表皇宮。第三聯(lián)寫百官上殿朝見的情況。穿著朝服的官員肅穆無聲,走上玉石鋪就的臺階,聽得見身上懸掛的佩飾物摩擦碰撞的聲響。楚楚衣冠上都彌漫著兩旁香爐里飄灑著的香火氣。第四聯(lián)是感恩效忠的話。鳳池是鳳凰池的簡稱,代表中書省的官署。

        賈至的這首《早朝大明宮》寫出了大明宮早朝時的盛況,當時頗受注目,王維、杜甫、岑參等人便作詩相和。

        王維的和詩是《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和作緊緊扣住賈至的原唱。第一聯(lián)也寫“早”。報曉官在宮門外傳呼天亮了,宮里專司皇帝更衣的女官把翠云裘送來伺候皇帝視朝?!半u人”就是報曉的更夫,“翠云裘”指御衣,“曉籌”是一種報曉的器具。第二聯(lián)寫朝見情況。宮殿的門開了,各國官員都來朝拜皇帝?!熬盘臁笔亲罡叩奶?,“閶闔”是天門,“衣冠”代表人物,“冕旒”是君王的朝冠,代指皇帝。第三聯(lián)寫朝見時的景色。太陽光剛剛照臨到殿前的承露盤上,薰爐中的香煙也飄浮到皇上的身上了。“承露盤”泛指宮殿前陳列的裝飾物,皇帝的衣服繡有龍紋,稱為龍袞,亦可稱袞龍。第四聯(lián)講到自己的職司。朝罷之后,回到中書省,就應當為皇上辦事,起草各種詔書?!拔迳t”是借用了一個典故,唐代的詔書用的都是黃麻紙,這里的五色沒有修飾之意。整詩描寫的是早朝之時宮殿大門依次打開,萬國的使節(jié)們跪拜朝貢的景象。三四句寫得更是他少有的大氣。其實,這兩句來源于他在天寶年間一首舊詩中“萬國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的兩句。他在《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望春之作應制》中,還寫過“云里帝城雙鳳闕”的句子,說得也都是大明宮。

        岑參的《和賈舍人早朝》寫到: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卅春色闌。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更難。

        前三聯(lián)的寫法也一樣。大意是說:雞鳴的時候,路上還有黎明的寒氣,在這暮春時節(jié),黃鶯在皇城里鳴囀不已。曉鐘一響,宮中的千門萬戶都開了,白玉階兩旁,警衛(wèi)的儀仗隊簇擁著許多官員?;ㄓ舆@些劍佩鏗鏘的官員,正是星星剛才隱落的時候,柳條吹拂著旌旗,還帶著露水?!叭f”、“千”二字,都是多的意思,“金闕”指皇宮。第四聯(lián)則和原唱不同,完全是兩句恭維賈至的話。

        杜甫的和詩是《和賈舍人早朝》: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溫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

        意思是,五更時候,銅壺滴漏的聲音,催出了曉箭?;蕦m里的春風使桃花都紅了。宮中日暖風微,畫著龍蛇的旌旗在微微飄動,殿頂檐牙上有燕雀在高飛。賈至朝見以后,滿袖帶著香煙回到中書省,提起筆來寫成了一首華美的好詩。要知道世掌絲綸的美譽并非浪得虛名啊,在中書省里讓我們又看到了那種少見的精英人物?!敖z綸”,就是圣諭?!笆勒平z綸”,是指賈至父子二人都是為皇上擬寫文書的。用一半篇幅寫早朝,另一半篇幅都是恭維賈至的話。

        官位較高的詩人,有資格每天進宮中朝見皇帝。他們對于宮廷中那些威嚴而又繁復的禮儀,印象極深,往往都會寫點詩做個記錄。這些詩就被稱為了“朝省詩”。上面的四首朝省詩描寫的都是唐王朝鼎盛時期大明宮的場景。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寫早朝、朝會、朝罷、退朝、廊下食以及宿值的都有,尤其是寫早朝的格外多,如以下幾首:

        仙仗肅朝官,承平圣主歡。月沉宮漏靜,雨濕禁花寒。丹荔來金闕,朱櫻貢玉盤。六龍扶御日,只許近臣看。

        (戴叔倫《春日早朝應制》)

        曉陌春寒朝騎來,瑞云深處見樓臺。夜來新雨沙墀濕,東上閣門應未開。

        (張籍《春日早朝》)

        皎潔明星高,蒼茫遠天曙。槐露暗不開,城鴉鳴稍去。始聞高閣聲,莫辨更衣處。銀燭已成行,金門儼騶馭。

        (王維《早朝》)

        鐘鼓余聲里,千官向紫微。冒寒人語少,乘月燭來稀。清漏聞馳道,輕霞應瑣闈。猶看嘶馬處,未啟掖垣扉。

        (耿湋《早朝》)

        宵衣應侍絕更籌,環(huán)佩鏘鏘月夜樓。井轉(zhuǎn)轆轤千樹繞,鎖開閶闔萬山秋。龍盡列趨金殿,雉扇才分拜玉旒。虛戴鐵冠無一事,滄江歸去老漁舟。

        (許渾《秋日早朝》)

        鼓動出新昌,雞鳴赴建章。翩翩穩(wěn)鞍馬,楚楚健衣裳。宮漏傳殘夜,城陰送早涼。月堤槐露氣,風燭樺煙香。雙闕龍相對,千官雁一行。漢庭方尚少,慚嘆鬢如霜。

        (白居易《早朝》)

        長安雪后似春歸,積素凝華連曙暉。色借玉珂迷曉騎,光添銀燭晃朝衣。西山落月臨天仗,北闕晴云捧禁闈。聞道仙郎歌白雪,由來此曲和人稀。

        (岑參《和祠部王員外雪后早朝即事》)

        蓬萊春雪曉猶殘,點地成花繞百官。已傍祥鸞迷殿角,還穿瑞草入袍襕。無多白玉階前濕,積漸青松葉上乾。粉畫南山棱郭出,初睛一半隔云看。

        (王建《和少府崔卿微雪早朝》)

        前二首是春日早朝,中間四首是秋日早朝,末二首是冬日早朝??梢钥闯鲞@幾首詩有幾個共同的地方。一是都寫得雍榮華貴。二是詩人都很虔誠敬穆,對所謂的帝恩感激不盡。三是詩中都沒有朝見皇帝的具體細節(jié)。

        在張籍的《早朝寄白舍人嚴郎中》中,卻能看出一絲詩人內(nèi)心的怨氣:

        鼓聲初動未聞雞,羸馬街中踏凍泥。燭暗有時沖石柱,雪深無處認沙堤。常參班里人猶少,待漏房前月欲西。鳳閣星郎離去遠,閣門開日入還齊。

        這種情緒反倒更讓我們感到真實。

        白居易《早朝思退居》也流露的有一些情緒:

        霜嚴月苦欲明天,忽憶閑居思浩然。自向寒燈夜半起,何日暖被日高眠?唯慚老病披朝服,莫慮饑寒計俸錢。隨有隨無且歸去,擬求豐足是何年?

        詩中表面上安于現(xiàn)狀,實則滿腹牢騷。

        對于大部分官員來說,早朝,無論是在風雪交加的隆冬,還是酷暑難當?shù)难紫模际潜е袷ァ⒚C穆的心情去參與的,因為這是“六龍扶御日,只許近臣看”的榮耀,也是參與朝政、顯示個人價值的資格。有多少詩人因沒有這個機會而落魄呢,而他們寫出的就是一種官場失意的心情。李嘉在《元日無衣冠入朝寄皇甫拾遺冉從弟補闕紓》中就道出了那種無奈的失落:

        伏奏隨廉使,周行外冗員。白髭空受歲,丹陛不朝天。秉燭千官去,垂簾一室眠。羨君青瑣里,并冕入爐煙。

        可以看出,李嘉是隨“廉使”一起入京的隨行人員,僅有一個幕職而無朝廷正式授職的頭銜,也就是屬于“流外”官。當朋友們隨早朝官員的人流離去的時候,詩人獨眠一室確實不是什么滋味。

        韋應物有一首《觀早朝》詩,包佶有一首《元日觀百官朝會》詩,都是以沒有資格參與朝會的旁觀者欽羨的眼光來看早朝的熱鬧繁盛景象的。韋詩說自己“愧無鴛鷺姿,短翮空飛還。誰當假毛羽,云路相追攀?”包詩也自嘆“都城獻賦者,不得共趨朝?!?/p>

        官員到齊,皇上駕到,于是紫宸殿閣門大開,官員們?nèi)腴w,莊嚴肅穆的早朝就開始了。張籍在《春日早朝》里的“東上閣門應未開”,寫得就是升朝前的事情。“東上閣門”即大明宮的紫宸殿。戴叔倫的“已啟蓬萊殿,初朝鴛鷺群?!笔乔宄看竺鲗m前趕朝的情景。

        關(guān)于早朝的細節(jié),受此類詩歌規(guī)矩的限制,在唐詩中詳情不多。

        每月朔、望日舉行的朝會允許常參官以外的非常參官參加。元日、冬至日的朝會是一年之中皇帝會見百官規(guī)模最大、儀式最為隆重的朝會,又稱作大朝賀、大朝會。規(guī)模不同,朝會舉行的地方也不同。大朝會在含元殿。一般都在宣政殿或者紫宸殿。杜甫有《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和《紫宸殿退朝口號》的詩,就是例證。

        因為元日是一年初始、萬象更新的一天。參加的人多,規(guī)模也大。從王建的《元日早朝》就能看出元日大朝會鋪張的場面和繁縟的禮節(jié):

        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東方色未動,冠劍門已盈。帝居在蓬萊,肅肅鐘漏清。將軍領(lǐng)羽林,持戟巡宮城。翠華皆宿陳,雪仗羅天兵。庭燎遠煌煌,旗上日月明。圣人龍火衣,寢殿開璇扃。龍樓橫紫煙,宮女天中行。六蕃陪位次,衣服各異形。舉頭看玉牌,不識宮殿名。左右雉扇開,蹈舞分滿庭。朝服帶金玉,珊珊相觸聲。泰階備雅樂,九奏鸞鳳鳴。徘徊慶云中,竽磬寒錚錚。三公再獻壽,上帝錫永貞。天明告四方,群后保太平。

        詩中充滿了對帝王的頌詞,但還算不得諛詞滿紙,因為主要渲染的是儀仗之繁、衛(wèi)護之嚴、百官之眾和氣氛的肅穆與熱烈。

        朝省詩里有一些是應制而寫的,那些詩同時也屬應制詩。應制詩是臣僚奉皇帝之命所作、所和的詩,多為歌功頌德之作,少數(shù)也陳述一點對皇帝的期望。詩句多阿諛奉承而少于批判和思考,所以一直不為重視。但是,這些詩卻多寫于內(nèi)廷,不乏對宮室的描述,而字句中所落墨的庭院一角,與一些借景感懷的詩作疊加后,倒能將大明宮的建制逐一復原。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薄皬偷澜淮白骱蠚g,雙闕連甍垂鳳翼?!薄白笙鑿澏覘P,翹兩闕而為翼?!边@些都是描述大明宮的句子。

        崔立之在《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中寫到:

        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隔仗爐光出,浮霜煙氣翻。飄飄縈內(nèi)殿,漠漠澹前軒。圣日開如捧,卿云近欲渾。

        可見大朝會時數(shù)萬人列于殿前廣場之上,是何等的一幅壯觀景象。

        王涯的《漢苑行》和《宮詞》,又是另外的一個視角,描寫得也都很到位:

        二月春風遍柳條,九天仙樂奏云韶。蓬萊殿后花如錦,紫閣階前雪未銷。

        (《漢苑行》)

        霏霏春雨九重天,漸暖龍池御柳煙。玉輦游時應不避,千廊萬屋自相連。禁門煙起紫沉沉,樓閣當中復道深。長入暮天凝不散,掖庭宮里動秋砧。

        (《宮詞》)

        同是寫宮闈,角度不同而落筆不一。

        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睛日柳含煙。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下平臨北斗懸。細草遍承回輦處,輕花微落奉觴前。宸游對此歡無極,鳥哢聲聲入管弦。

        (蘇頲《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

        (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秦地平如掌,層城出云漢。樓閣九衢春,車馬千門開。綠柳開復合,紅塵聚還散。日晚斗雞場,經(jīng)過狹邪看。

        (宋之問《長安路》)

        千百家如圍棋局,十二街似種菜畦。遙認微微上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白居易《登觀音臺望城》)

        四首詩所寫側(cè)重點不同。蘇頲、王維詩是應制詩,都側(cè)重在長安山河形勝及宮闕之宏偉壯麗上。王維詩中,“蓬萊”即大明宮,“閣道”即復道,也叫夾城,自大明宮至興慶宮再通往曲江芙蓉苑?!包S山”指的是渭北塬上隆起的黃土丘?!半p鳳闕”是以漢長安建章宮的鳳闕代大明宮的丹鳳門。詩人站在遠處跳過城坊聚焦到皇宮,用山與殿的對比反映出大明宮的偉岸。而宋之問、白居易兩詩則側(cè)重在道路和街坊里。詩人握著筆尖沿著穿過京城的里弄,通向了皇都的中心。用作者的向往,表達了大明宮引納八方的凝聚力。“五門”指大明宮的南面五座宮門,這里代指皇宮。

        陸暢的《長安新晴》中“九重深淺人不知,金殿玉樓倚朝日”兩句,也是一種全景式的筆觸?!熬胖亍笔腔实劬幼〉牡胤剑敖鸬钣駱恰敝复竺鲗m的殿宇樓閣。

        杜甫在《秋興》里也有: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照龍鱗識圣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蓬萊宮”即大明宮,宮中有含元、宣政、紫宸三殿,與終南山南北相沓。“承露金莖”是漢代宮殿玉階前特有的器具,唐代已經(jīng)不再使用了,這里是借用來影射唐玄宗求仙問道的。后兩句詩是承接上面兩句,也是寫唐玄宗尊奉道教、向好神仙的事情。五六句中,“云移”是形容宮扇移開?!叭绽@”是說唐朝上朝很早,所以必須等到日出才能辨識皇帝的容貌?!褒堶[”謂袞衣之龍章,即皇帝龍袍上的花紋。尾聯(lián)兩句,滄江即夔州,“一臥滄江”是說詩人居住夔州,遠離朝廷?!皻q晚”是說詩人已經(jīng)老了,到了人生的暮年?!扒喱崱敝笇m門?!俺唷笔侵干铣瘯r,依照官職的大小排列的班次和先后順序。

        前四句杜甫想到玄宗因為求道好仙而誤國,聯(lián)系到自身,則是遺憾沒有能夠“致君堯舜上”,進而想起了自己在朝中為官的情景:大臣按次序上朝,雉尾做的宮扇一層層打開,像云彩的移動,直到太陽出來,照到皇帝的袞龍袍上,才看清楚皇帝的容顏。這樣的情景已經(jīng)成為往事,只能保留在記憶中,而自己此時已經(jīng)到了暮年時分,又遠在夔州,再想看到這番上朝的景象是不可能的了。字里行間充滿了無限的遺憾。杜甫一生的追求就是輔佐皇帝治理國家,想到當年在朝廷上為國家盡力,所以下文說:“幾回青瑣點朝班?!鼻皟陕?lián)講唐玄宗事,暗諷其執(zhí)政后期昏庸誤國,本聯(lián)與尾聯(lián)則轉(zhuǎn)到詩人自身,寫詩人在朝為官的情景和平居夔州的現(xiàn)狀。詩句寄托了詩人的故國之思和壯志難酬的悲傷,期望中又充滿了無限的遺憾。

        另外,也有一些描寫大明宮庭院的詩,如:

        春風擺蕩禁花枝,寒食秋千滿地時。又落深宮石渠里,盡隨流水入龍池。內(nèi)里松香滿殿聞,四行階下暖氤氳。春深欲取黃金粉,繞樹宮娥著絳裙。

        (《宮詞》王涯)

        “宮鶯報曉瑞煙開,三島靈禽拂水回。橋轉(zhuǎn)彩虹當綺殿,艦浮花鹢近蓬萊。草承香輦王孫長,桃艷仙顏阿母栽。簪筆此時方侍從,卻思金馬笑鄒枚?!?/p>

        (《憶春日太液池亭候?qū)Α防罴潱?/p>

        從賈棱和劉遵古的同名詩《御溝新柳》中,還可以看到大明宮中滿園的垂柳新綠。

        御苑陽和早,章溝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葉乍迎春。秀質(zhì)方含翠,清陰欲庇人。輕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塵。裊裊堪離贈,依依獨望頻。王孫如可賞,攀折在芳辰。

        (《御溝新柳》賈棱)

        韶光先禁柳,幾處覆溝新。映水疑分翠,含煙欲占春。悠悠遲日晚,裊裊好風頻。吐節(jié)茸猶嫩,通條澤稍均。遠和瑤草色,暗拂玉樓塵。愿假騫飛便,歸棲及此辰。

        (《御溝新柳》劉遵古)

        柳樹顯然是大明宮的一景,但是初建時也曾種植過白楊,張祜就寫過“萬樹垂楊排御溝”的句子,只是后來有人認為楊樹多栽植在陰宅而宮中育林不吉給鏟除掉了。韓翊的“寒食東風御柳斜”寫得也是那些柳樹。

        御溝位于丹鳳門前,架有金水橋通向?qū)m門。李賀有一首《同沈駙馬賦得御水溝》,也寫到了御溝:

        入苑白泱泱,宮人正靨黃。繞堤龍骨冷,拂岸鴨頭香。

        “苑”指皇宮,“龍骨”是砌筑御溝的石條,“鴨頭”用以比喻碧綠的水色。還有陸暢的“一夜城中新雨晴,御溝流得宮花出”等等,寫得都是金水橋下的御溝。

        借景抒情的詩句也不少,唐代詩人鄭嵎就寫過“蓬萊池上望秋月,無云萬里懸清輝”的句子,還有“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秋草正離離”等等。

        不僅如此,詩句還為我們揭示了皇宮大內(nèi)里的朝儀活動與八小時之外的一些娛樂。

        雪消華月滿仙臺,萬燭當樓寶扇開。雙鳳云中扶輦下,六鰲海上駕山來。鎬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風陋漢才。一曲升平人盡樂,君王又進紫霞杯。

        這是王洪所寫的《上元應制》。詩的大意是說,白雪消融,皎潔的月光照射在皇帝的樓臺上,萬枝蠟燭當樓點燃,皇帝御座兩邊的宮扇分開,如雙鳳護駕?;噬系能囻{光臨,像六鰲馱山,群臣齊來朝賀。如周武王鎬京大宴賓客,群臣享受皇恩。像漢武帝汾水作《秋風辭》,群臣賦詩愧不如漢代俊才。一曲升平的樂曲使人暢快,再次舉杯向君王敬賀。

        “仙臺”,宮殿的樓臺?!皩毶取?,皇帝御座兩邊的宮扇。“雙鳳”,皇帝御駕前面有一雙鳳凰的扇牌?!蚌棥?,傳說中的大海龜,能馱起大山,此處喻指百官朝賀?!爸苎纭?,周武王在鎬京大宴群臣的事情,借指當今皇上在元宵之夜宴請群臣?!胺谒镲L”,漢武帝巡游山西,在汾水大宴賓客,作《秋風辭》,借指君臣在宴會上賦詩的盛況。

        韋應物在《觀早朝》中也寫過朝儀的情形:

        丹殿居龍首,崔巍對南山。寒生千門里,日照雙闕間。禁旅下成列,爐香起沖天。輝輝睹明圣,濟濟行俊賢。

        每年正月初一的元日早朝禮儀最為隆重。王建的《元日早朝》寫得極為詳盡:

        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東方色未動,冠劍門已盈。帝居在蓬萊,肅肅鐘漏清。將軍領(lǐng)羽林,持戟巡宮城。翠華皆宿陳,雪仗羅天兵。庭燎遠煌煌,旗上日月明。圣人龍火衣,寢殿開璇扃。龍樓橫紫煙,宮女天中行。六蕃倍位次,衣服各異形。舉頭看玉牌,不識宮殿名。左右雉扇開,蹈舞分滿庭。朝服帶金玉,珊珊相觸聲。泰階備雅樂,九奏鸞鳳鳴。裴回慶云中,竽磬寒錚錚。三公再獻壽,上帝錫永貞。天明告四方,群后保太平。

        朝儀之外還有各種節(jié)令,張籍的《寒食內(nèi)宴》描述的就是寒食節(jié)大宴群臣的情景:

        朝光瑞氣滿宮樓,彩纛魚龍四面稠。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千官盡醉猶教坐,百戲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問來由。

        所謂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不同與我們現(xiàn)在的涼菜。史料載的有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餅、馓子等,有點像今天餐后的甜點或小吃之類。

        宴飲時當然也少不了歌舞助興,原本宮廷樂舞也是構(gòu)成唐朝文化燦爛的一部分。如王涯的《宮詞》:

        瞳瞳日出大明宮,天樂遙聞在碧空。禁樹無風正和暖,玉樓金殿曉光。

        從中我們現(xiàn)在還可以免票欣賞一次大唐皇室樂隊那種“三十仙人誰聽得,含元殿角管弦聲”的激情演出。

        如今,頭頂還是唐朝的天空,腳下也仍然還是唐朝當時相同的大地,但是,時間卻早已星移斗轉(zhuǎn)。萬民朝圣的浩然聲勢,在現(xiàn)代都市的嘈雜聲浪中,已然淹沒的沒有了丁點的蹤跡,水泥路面封閉了當年早已腐化成泥的往事。盧照鄰在《長安古意》中,用“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兩句,贊美過皇宮的華美與雄偉,也以“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的句子,表達過悔不當初的一種凄婉哀嘆。詩人韋莊寫下的還有“含元殿上孤兔行,花萼樓前荊榛滿。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边@首更加悲涼的詩句,都是一種榮華過后的追憶。

        我想,唐朝留給我們的遺存,不是浩大的城池和宏偉的宮殿,而是千年前在盛唐氣象中凝練而成的處世文化。有形的建筑早晚都會有廢弛的一天,而無形的文化卻能穿透時光。唐朝遠去了,唐人街卻延伸到了世界的各地。大明宮焚毀了,大明宮里包容著的大唐氣象卻在唐詩里傳承了下來。今天,在詩詞中,一個依然鮮亮的盛世已經(jīng)為我們搭建了一座永遠聳立于心中的精神基座。

        国产一品道av在线一二三区| 精品人妻va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97精品国产手机|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老妞|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老牛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对白| 日韩人妻中文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啪在线看国产网站|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av成人综合在线资源站|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片内射在线视频| 女同同志熟女人妻二区|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精品 | 夜夜爽妓女8888888视频|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超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 青草久久婷婷亚洲精品| 伊人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国产露脸国语对白| 精品卡一卡二卡3卡高清乱码|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91成人黄色蘑菇视频|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亚洲不卡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