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梅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海原縣中醫(yī)醫(yī)院 寧夏 海原 755200)
臨床婦產科急腹癥類型中,異位妊娠占有較高的病發(fā)比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發(fā)病率在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對患者身心健康均構成嚴重影響[1]。以往本病確診后即采取手術方案治療,但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依從性不高。隨著疾病診療手段的增強,顯著提高了異位妊娠早期未破裂型檢出率[3]。應用中醫(yī)殺胚消癥、化瘀止痛法與西藥配合治療可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40例,均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劃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殺胚消癥、化瘀止痛法治療,回顧相關資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40例,年齡20-44歲,平均(30.2±4.5)歲。平均停經(49.2±6.9)d,包塊直徑平均(3.5±1.6)cm,血β-HCG水平值平均(2218±1039)mIu/mL。子宮直腸陷窩積液者24例,伴有腹痛者9例。均與下列入選標準符合:1無腹腔活動性出血體征,生命體征平衡;2異位妊娠早期未破裂;3血HCG≤5000mIu/mL;4外周血白細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血紅蛋白≥9g/L,肝腎功能正常;5直腸子宮陷窩積液≤5cm。排除異位妊娠有失血性休克者及劇烈疼痛者。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兩組均采用氨甲喋呤(MTX)肌肉注射治療,0.4mg.kg-1.d-1,1個療程為5d,藥物停用后每周對β-HCG加以監(jiān)測,并監(jiān)測血象及肝腎功能。血β-HCG下降<15%或無變化,可行第2療程治療,下降≥15%者,MTX可不再應用。并常規(guī)應用止血藥物、抗生素對癥支持。
觀察組在以上方案基礎上,于MTX應用次日,加用殺胚消癥、化瘀止痛法治療,組方為:蒲公英30g,桂枝10g,天花粉30g,丹皮10g,元胡15g,桃仁10g,夏枯草15g,貫眾10g,皂刺15g,茯苓15g,莪術15g,三棱15g,赤芍15g。1劑/d,分早晚服用,1個療程為7d,共行3個療程治療。在治療期間隨證加減。有氣虛的患者加用黃芪,有濕熱表現患者加用黃柏、敗醬草;有痰濕的患者加用半夏、蒼術和膽南星;有便秘的患者加用大黃和芒硝。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密切地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觀察其腹痛出現和持續(xù)的時間,分析疼痛的性質,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和藥物使用出現的副反應等。
如患者有谷丙轉氨酶、尿素氮、肌酐等異常,有白細胞技術下降、血小板技術下降、紅細胞降低、血紅蛋白降低,則立即減少或停止藥量,并給予保肝、升白細胞等藥物治療。
1.3 效果評定:顯效:血β-HCG接近或降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宮旁包塊B超顯示消失或縮?。?0%;有效:血β-HCG接近正常,大部分臨床癥狀消失;宮旁包塊B超顯示縮?。?0%;無效:血β-HCG無明顯下降甚至升高,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宮旁包塊增大或無變化,有手術指征行中轉手術治療者。
觀察組20例中,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20例中,總有效率為85%,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3次月經后隨訪顯示,觀察組輸卵管通暢率為80%,對照組為10%,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血β-HCG平均恢復正常時間、盆腔積液平均消失時間、宮旁包塊平均消失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異位妊娠在中醫(yī)學屬“妊娠腹痛”、“經漏”等范疇,沖任不暢,氣血運行受阻,為少腹血瘀之實證[2]。至孕卵在胞宮外停滯,絡傷血溢于少腹,殺胚消癥、化瘀止痛法需貫穿治療全程。本次研究觀察組采用的組方中赤芍、桂枝、桃仁、茯苓、丹皮具有散癥結消、活血破瘀作用,對輸卵管包塊增大有抑制效果,甚至可使包塊縮?。唤o予莪術、皂刺、三棱、夏枯草酌情添加,可加強破血逐瘀、散結消癥、行氣軟堅之力;給予貫眾應用,可殺胚胎,且清熱解毒,止血;蒲公英有散結、解毒、清熱之功。
異位妊娠單用西藥治療雖可控制炎癥,起到殺胚效果,但對已形成的包塊不能有效消除,不能有效解決輸卵管堵塞問題,增加了重復性異位妊娠發(fā)生風險。單純應用中藥胚胎不能迅速殺死,易引起出血,使手術機會增加。而在應用MTX次日加用中藥治療,效果顯著。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及輸卵管通暢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血β-HCG平均恢復正常時間、盆腔積液平均消失時間、宮旁包塊平均消失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異位妊娠采用殺胚消癥、化瘀止痛法配合西藥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避免手術創(chuàng)傷,加快康復進程,使預后獲得明顯改善。
[1]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21
[2] 孫立華,周尚菲.57例異位妊娠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6):2 234-2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