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良
朱國良,《浙江日報》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散文創(chuàng)作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夢”杜絕平庸虛偽,新征程需要真抓實干。今天,要做到實實在在的親民,就是要順應(yīng)民心,重視民意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踐有一股親風之風在神州蕩漾,這表現(xiàn)在干部踏踏實實為民辦實事,認認真真地為民排憂難中。這種親風之風、為民之舉為“中國夢”增添了濃彩重抹的一筆。但也有一些官員,看似親民,卻是作秀,總是許諾,不見下文,好出風頭,愛上鏡頭,但往往是不干實事,所做的也只是給上面看的。這與“兩袖清風卻是一事無成”的作派如出一轍,總讓老百姓有吃了“空心湯圓”的感覺,很不爽心。
中國是提倡“親民主義”最古的國家,“四書”中的《大學》第一段話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鼻龅搅恕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為官的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一經(jīng)看到百姓在饑寒中掙扎就大為愧疚,“念彼深自愧,自問是何人!”他在杭州為官時,見老百姓常常遇到水患就主動搞了修堤工程。離去時百姓送別感謝他,白居易以詩回答時,只是平和地提到了兩句話:“唯留一湖水,與汝渡兇年”。這種古代的親民意識,而且是做實事的親民當屬難能可貴。
民以“實”為天。中國的老百姓崇尚實誠,喜歡實在,傾心實惠。他們愛戴老實、鐘意樸實,推崇厚實。他們不僅要聽干部說的怎樣,更要看你做得如何。花拳繡腿不愛看,文過飾非看不慣。親民的實質(zhì)是為民,為民的落腳點是要辦實事。老百姓最不愛看那種舞臺表現(xiàn),極不喜歡“光說不練”的天橋把式。顯然,今之親民,就是要以自己扎實的工作去親近人民,察民之情、體民之苦、排民之憂、解民之難。顯然,一個好官員,一名好干部,僅僅不貪不沾是不夠的,“兩袖清風”卻是“一事無成”,這樣的行為標準也是不高的。而有所作為者,往往想著為偉大的民族復興、人民的幸福美滿去建功立業(yè),竭盡全力為改革發(fā)展去逢山開路、遇河架橋。這樣的干部在個人利益上想得很少,在為人民奉獻上則付出甚多。而善于作秀者,往往只注視著自己的名利,只考慮個人的得失,常盤算仕途的升遷,總規(guī)劃親友的利益。他們好出風頭,愛玩花頭,喜趕浪頭,愛別苗頭,不少時候為了自己“政績”的一個雞蛋,而不惜燒毀公家一幢“樓房”。為了制造吸引上面眼球的一條“舢板”,意要犧牲國家的一艘“艦船”的敗家子做法也是有的。如此作秀,則不啻是作惡、作孽,而讓人作嘔!這樣的干部和作派于親民為民相去甚遠,往往被人民群眾嗤之以鼻,棄之若履。是把群眾路線落實到行動上面,還是停留在嘴巴上,按習近平總書記最近講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是不是作秀,老百姓一看就知道?!?/p>
親民,就要愛民、敬民,更要為民。要努力改進領(lǐng)導方式和領(lǐng)導方法,轉(zhuǎn)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就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察民情,訪民意,聽民聲,解民難。作為人民的公仆,我們要及時了解和解決群眾關(guān)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下基層的接地氣中,汲取群眾的營養(yǎng)和草根的智慧,進而有朝氣、添底氣、具靈氣,徹底去掉我們身上的“官氣”,從而真正找出人民群眾真正的民心民意所在,使我們的工作如實地反映群眾意愿,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傾聽民聲,不僅要認真了解群眾的意愿和要求,還要能夠聽得進群眾的批評意見,不聽“恭維話”,多聽“真心話”,不怕聽“牢騷話”和“刺耳話”。體察民情,要眼睛向下,多看“群眾臉色”,仔細體察群眾的情緒。察民情,情況在一線了解;連民心,感情在一線融合;解民憂,問題在一線解決。
“中國夢”杜絕平庸虛偽,新征程需要真抓實干。今天,要做到實實在在的親民,就是要順應(yīng)民心,重視民意,將“民眾是否快樂”作為工作的標準,就要努力聽民聲、維民權(quán)、解民難。多聽民聲,可以早發(fā)現(xiàn)問題;多聽民聲,可以早解決矛盾。這就要求我們的干部,要進一步轉(zhuǎn)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暢通便民訴求的“綠色通道”更要化大力氣解民難。只要我們強化民生情懷,滿腔熱忱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就能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