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讀過他三部雜文集,一個突出的印象是作家的雜文多是用心血澆鑄的,沒有敷衍成篇的作品,沒有“急就”篇,沒有“應(yīng)景”篇,也沒有寫不出來“硬寫”的東西。他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很嚴肅,盡可能讓自己的作品開拓得深些、再深些,如《馬克思的一個論斷》(2001年第4期《隨筆》)就是前所未有的題材,前所未有的“發(fā)現(xiàn)”,可見作者之功力。
近年來,作家潛心研究“前蘇聯(lián)”問題,以此為題材的雜文,在國內(nèi)堪稱獨樹一幟。同樂于“活動”和張揚的作家比,張心陽多了一份冷靜,這可能是他成功的因素罷。
(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