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今年第2期的《南風窗》雜志,刊登了一幅照片。其中一個要求放開“異地高考”的婦女,手里舉著一張大紙,上寫著:“知識沒有力量,滬籍才有重量?!?/p>
乍一看,很吃驚?,F(xiàn)代社會,智者為榮,怎么能說“知識沒有力量”?細一想,很悲哀。尤其是在高考這個問題上,知識確實沒有戶籍有力量。同樣一個考生,同樣一個分數(shù),在這里可以上清華、北大,到了那里卻只能上二本、三本。在戶籍面前,知識被打得一敗涂地。
當然,知識是有過力量的。沒有知識,就沒有汽車、火車,沒有飛機、輪船,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手機、電腦。具體到每一個人,有了知識,就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找到稱心的工作。但經(jīng)常遇到的生活難題和社會現(xiàn)象,卻致使一些人對“知識就是力量”的立論產(chǎn)生了懷疑,甚至感覺“知識根本沒有力量”。
其一是在權(quán)力面前沒有力量。到底是知識有力量,還是權(quán)力有力量?如果知識能夠約束住權(quán)力,肯定是知識有力量。而一旦權(quán)力出了籠子,那就一定比知識更有力量?,F(xiàn)實中多次知識和權(quán)力的碰撞,都是權(quán)力獲勝。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告訴我,他們班里學習成績最差的兩個人,卻找到了全部同學中最理想的工作,一個在行政,一個在事業(yè)。原因就是他們的爹具有這方面的權(quán)力和能量。
其二是在金錢面前沒有力量。市場經(jīng)濟時代衡量知識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經(jīng)濟效益。人們更在意的是,一本書能賣多少錢,一場戲能掙多少錢,一個創(chuàng)意能換回多少錢,一項成果能創(chuàng)造多少錢。金錢贖買了知識,知識離不開金錢。因為大家都需要小車、樓房和富足體面的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識,便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其三是在黑心面前沒有力量。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在背地里算計別人的人。因為他們沒有知識,所以最害怕也最討厭公平競爭。唯一的辦法,就是“巧取”或者“豪奪”。有的在商品里注水,有的在背地里交易,還有的在暗中給你使絆子。你跟他們理論,他們就會擺出一副架勢,我是流氓我怕誰!
其實,當初的培根,雖然嘴上叫喊“知識就是力量”,實際卻干了很多與之背道而馳的勾當。為了得到更高的官位,他一方面出賣朋友,一方面極盡阿諛奉承之能。詹姆士繼承王位之后,培根立即呈上一封致敬信。信中說:“陛下的臣民中沒有比我更渴望犧牲自己、粉身碎骨為陛下效勞的人了?!迸郎细呶恢?,他又聲稱自己是“五十年來英國最公正的法官”,暗中卻大肆受賄。
由此可見,就連培根自己,也不相信知識就是力量。當別人都在努力以知識改變命運的時候,他卻暗地里投機鉆營,獲得了炙手可熱的權(quán)力和地位。
知識的力量,來自于社會的價值體系和管理體系。進步、公平、法治、和諧的時候,知識就有力量。權(quán)力至上、金錢至上,或者利益失衡的時候,知識就沒有力量。但作為絕大多數(shù)的有知者來說,還是相信知識會有力量。
【原載2013年2月18日《西安晚報·世象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