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漢
春節(jié)長假結束后,中央戲劇學院的“藝考”迎來了全國各地的兩萬三千余名考生,其中表演系就有九千七百余人報名,而該系的實際招收人數(shù)僅五十人,錄取比例為194∶1。節(jié)后全國各地的主要藝術院校都有類似情況上演,有些考生為了能圓未來的演藝“明星”夢,在家長陪同下,全家坐飛機輾轉各省市藝校,輪番趕考,而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初試放榜,一名女生得知自己落榜后,竟情緒失控哭倒在地上。
“藝考”熱近年來一直持續(xù)攀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情況是,由于受目前社會上的思潮影響,有些考生認為,讀了藝術院校后,將來能當明星,能上電視和銀幕,拿高片酬,有名有利,于是對藝校考試趨之若鶩。
我們不能一概批評所謂的“藝考”熱,但前不久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項“少年兒童偶像崇拜與榜樣教育研究”調(diào)查卻讓人深思。這項調(diào)查顯示:目前,有近七成的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文藝體育明星,而把科學家作為偶像的孩子只有2.3%,這一結果讓課題組頗感意外。
這次調(diào)查研究抽取的對象為六省市的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二年級的在校學生。參與調(diào)查的六千四百六十六名孩子共提名偶像一萬零九百一十九人次,涉及兩千五百八十四人。其中,在初中生最崇拜的前十位偶像中,歌星多達七人,偶像崇拜高度娛樂化的特征顯露無遺。而和明星們紅得發(fā)紫相比,科學家的景況卻相當窘迫,其中,排行榜排名最靠前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僅居第三十一位,被眾多演藝明星遠遠甩在身后,其次是第四十五位的錢學森、第四十七位的愛迪生和第八十位的袁隆平。
“藝考”熱與科學家崇拜式微,為何有這樣的差異?不容忽視的是,一個時期來,銀幕熒屏,星光炫目,明星片酬,動輒百萬,演藝明星們名利雙收;而一些長期為國家科技工作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卻默默無聞,這樣的環(huán)境,必然會影響到一些處于做夢期的孩子甚至他們的家長,而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對現(xiàn)在越辦越多的藝術院校固然是幸事,卻非整個社會之幸,更是我們科技事業(yè)的不幸。
“藝考”熱與科學家崇拜式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所反映出的問題引人深思,青少年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價值觀,以及青少年對崇尚的偶像與事業(yè)是發(fā)之于信仰,還是僅僅在個人名聲和金錢上的獲得,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的社會、學校和家庭去細細琢磨。因為對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而言,眼下缺少的恐怕不是更多的演藝“明星”,而是能張揚“第一生產(chǎn)力”的科技力量的不斷壯大!
【原載2013年3月1日《解放日報·解放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