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
晚清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四回寫了一個叫賈大少爺?shù)闹ヂ楣賰?,來到京城跑官。因為在京城人生地不熟,拜訪權貴無門,只好花大錢請人穿針引線。當時京城中有一伙人就專門干這種官場皮條客的活,如前門外大柵欄有個錢莊,掌柜叫黃胖姑,前門內(nèi)有個庵子,當家的女尼叫“鏡空”,都是替人打通關節(jié)的官場掮客。
那位鏡空神通廣大,結識了不少達官貴人,還有一位公主拜在她門下為徒,經(jīng)常出入宮禁,所以頗有些勢力,能通過影響皇室的意見,進而影響官員的仕途命運,在京城的權力圈子內(nèi),算是一個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人物。她也恃著與權貴親近的關系,干脆做了奔逐權門的掮客。那些進京求官的、托人說項的,曉得她的來歷,就想走她的門路,圖個近便。而對這“不正之風”,都察院的御史們(檢察官)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敢具折糾參,因為鏡空的后臺硬,“說了非但無益,反怕賈禍”。賈大少爺原本想托她這個門路謀個肥缺,可惜找不到庵子所在,錯失機會,結果被黃胖姑一伙人前前后后騙去了十幾萬兩銀子,美差卻如竹籃打水一場空。假如他當初走了鏡空大師的門路,說不定就如愿以償了。
裝神弄鬼的“大師”成為宮禁座上賓、官場皮條客,并不是小說家的虛構,《清稗類鈔》說,“京華僧道多交接王公,出入宮掖,以故聲價至高?!碑敃r京城白云觀的方丈高大師更是其中的高手。
綜合《清稗類鈔》與民國筆記《小奢摩館脞錄》的記述,高大師原是山東任城人,幼年時家貧,在商店打雜,因為弄丟了商店的銀子,怕被責罰,跑到城西呂仙廟當?shù)朗俊5曛髯穪?,又往東逃到某縣白云巖,住了數(shù)年,然后“入京師白云觀,未久而為方丈矣”。高大師雖早年落魄,卻不知從哪里學來一些真假莫辨的法術,在京城聲名很響?!斑_官貴人之妻妾子女,皆寄名為義女”,都拜大師為義父;高大師“正月二十日壽辰,凡王公百官以及優(yōu)伶隸卒,咸往慶祝,并有俄國商人,及太監(jiān)諸色人等甚伙,轂接肩摩,歲以為例”。《清稗類鈔》稱高大師 “名動公卿,勢傾一時”,并非夸大其詞。
那些王公百官、優(yōu)伶隸卒、俄國商人為什么如此奉承高大師?原來高大師生性“喜交游”,憑著打出來的名頭,在京城官場中人脈深廣,“當時如榮祿、奕劻、載恬者,皆與之有舊,高亦出入邸中,恬不為怪”;他還“與總管太監(jiān)李蓮英結異姓兄弟,進神仙之術于孝欽后(即慈禧太后),孝欽信之”。簡言之,高大師是一個移動的社交平臺,是一名神通廣大的隱權力者。一般官場中人、商場中人結交權貴,均需要高大師牽線。高大師也樂得做起官場掮客來,于是“賣官鬻爵之事,時介紹之”。晚清的白云觀也因此成了販賣官帽子的地下市場、接駁權力系統(tǒng)的非正式管道、直通禁紫城的隱秘入口。
高大師具體是如何做這“賣官鬻爵之事”的?《清稗類鈔》與《小奢摩館脞錄》都沒有詳細記載,不過另一份晚清筆記《十葉野聞》則記錄了一則晚清白云觀道士介紹官場交易的軼事,可供參考。這里須引出另一個人物——高大師的結拜兄弟、總管太監(jiān)李蓮英。
李蓮英這個人“極謹慎”,為避嫌疑,“凡外省大官來京陛見者,均謝絕不與通往來,即有造謁者,亦不答拜也”。但熟悉內(nèi)情的人到京城跑官要官,都知道要找李蓮英的門路。有一個姓關的道臺,“得貲甚豐,入都謀干”,想謀個封疆大吏當當。有人獻策說:“此事要成,非請李蓮英幫忙不可?!钡钌徲⒕懿灰娍?,如何請托?
關道臺有個當京曹的朋友,知道門道,拉著他到白云觀走一趟?!靶欣系朗砍鲇?,鶴發(fā)童顏,耐人瞻仰,略事酬酢,即出淺霞酒、青精飯以餉客”。談話間,老道士說起,李蓮英大總管將要來觀中誦經(jīng)。關道臺問李大總管近況如何、什么時候來白云觀,老道士或答,或不答。幾經(jīng)輾轉(zhuǎn),“密談良久,始約越日復往”。二十萬兩銀子老道士也已經(jīng)收下了,事情應該有了眉目。
但此后關道臺跑了幾趟白云觀,都見不到李蓮英。關道臺認為事情辦砸了,錢財被老道士誆騙了,便跑去質(zhì)問他的京曹朋友。京曹朋友說:“別擔心,道長既收了咱們的銀子,這事準成。只是這銀子花得少了,老道士的介紹費就要五萬兩,總共算下來,非四十萬不能辦也?!标P道臺一咬牙,說:“茍達目的,必竭力為之?!边^了十天左右,諭旨下來,果然被任命為某省巡撫,但始終未能與李蓮英見上一面。
《十葉野聞》中那個“鶴發(fā)童顏”的白云觀老道士,很可能就是高大師。高大師結局如何呢?據(jù)說他先于慈禧去世,死時慈禧御賜的珍品列了四大張目錄,“本朝王公侯貝及各國欽使并俄國駙馬”皆前往吊唁。哀榮備至,大概可列為成功學的典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