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智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施 蕾
2013年1月17日,英美兩國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英美兩國將會共同確保GPS民用信號永遠免費;英國將把政府持有的所有涉及美國GPS民用信號的專利和專利申請奉獻給公共領域。眾所周知,GPS是美國研發(fā)的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為何美國要與英國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將GPS民用信號免費對公眾開放,并由英國將相關專利和專利申請奉獻給公眾?
英美之間的聯(lián)合聲明事件源自于一件多年前英國在美國部署的專利(專利號為US8233518)于2012年7月31日在美國獲得授權的專利。值得注意的是,這件專利的專利權人是英國的國防部長。顯然,該專利已遠遠超出了個人或企業(yè)專利的范疇,而上升到政府層面。其專利名稱是“信號、系統(tǒng)、方法及裝置”,專利實質涉及計劃在2015年投入使用的第三代GPS民用信號(涉及TMBOC技術)以及計劃用于伽利略開放服務的信號(涉及CBOC技術)。
英國在美國獲得的此項專利相當于扼住了美國今后使用GPS民用信號和伽利略開放服務信號的咽喉。因為根據美國法律規(guī)定,英國國防部長享有向所有在美國使用GPS民用信號和伽利略開放服務信號的接收機、芯片制造商和信號應用商收取專利使用費或者禁止其使用相關專利的權利。
2011年,當英國人得知該專利將被授權時,他們便謀劃著行使權利,其目標直指美國GPS衛(wèi)星制造商洛瑪公司,以及諸多美國的接收機、芯片制造商,要求他們支付專利使用費。此舉震動全美上下,也引發(fā)了這場歷時一年半的專利糾紛。最終,美國不得不動用外交手段,與英國簽署了前文提到的聯(lián)合聲明。
英美雙邊協(xié)議的簽訂并非意味著事端已經終結。事實上,英國還保留了在美國追究其使用伽利略開放服務信號的權利。此外,更深遠的影響是,在此事件之前,以美國GPS系統(tǒng)為代表的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均表示民用衛(wèi)星導航信號將免費公布,但鑒于英國的這項專利,今后民用衛(wèi)星導航信號免費的格局或許會被打破。
實際上,英國針對衛(wèi)星導航民用信號收取費用的想法,并不僅僅限于美國,英國政府在全球部署了衛(wèi)星導航信號專利申請,共涉及兩個系列。第一個系列(表1)于2003年開始,布局了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qū),第二個系列(表2)于2006年開始,布局了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qū),上述兩個系列的布局均包括了英、美、中、歐、俄等主要國家和地區(qū)。
表1 英國衛(wèi)星導航信號2003系列專利布局
表2 英國衛(wèi)星導航信號2006系列專利布局
通過上述列表可以看出,英國的2003系列專利部署在中國共涉及四份專利申請,有兩份已獲授權,2006系列專利部署在中國共涉及兩份專利申請,一份已獲授權。人們不禁要問,英國的專利倒底涵蓋了什么技術,具有如此威力呢?
由于2006系列更明確地針對了未來GPS系統(tǒng)和伽利略系統(tǒng)將要使用的信號,下面結合2006系列在中國的授權專利CN101473576B,分析其技術內容和保護范圍。該專利的申請日為2007年6月20日,申請?zhí)?00780023193.0,發(fā)明名稱為“用于減小導航信號的擴展波形的交叉頻譜項的方法、系統(tǒng)和裝置”,授權日為2013年3月6日。
根據中國《專利法》規(guī)定,當一項技術被授予發(fā)明專利權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該專利技術。中國《專利法》還規(guī)定,發(fā)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因此,要了解英國在中國衛(wèi)星導航信號領域的專利部署,首先需要確定英國在中國獲得的該專利權利的保護范圍。
通常,一份專利的權利要求包括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獨立權利要求一般是保護范圍最大的權利要求,而從屬權利要求則是對獨立權利要求的進一步限定(范圍縮?。R韵率紫葟莫毩嗬?1 入手分析本專利。
地理權利要求 1 表述為:一種減小導航信號的擴展波形的交叉頻譜項的方法,包括生成所述擴展波形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時間上連續(xù);所述第一部分表示第一(404)和第二(418)二進制偏置載波BOC信號中具有第一相位狀態(tài)的第一相應部分的加性組合;而所述第二部分表示所述第一(404)和第二(418)BOC信號的第二相應部分的加性組合;所述第二相應部分具有與所述第一相位狀態(tài)相反的第二相位狀態(tài)。
由于權利要求中采用了法律語言撰寫,加之為了獲得寬泛的解釋其語言描述晦澀而難以理解。為便于分析,現(xiàn)將權利要求 1 中的特征“第一(404)二進制偏置BOC信號”記為“BOC(1,1)”,將特征“第二(418)二進制偏置載波BOC信號”記為“BOC(6,1)”,則可以將上述語言理解為
BOC(1,1)+BOC(6,1)=>CBOC1,即,所述擴展波形的第一部分;
BOC(1,1)-BOC(6,1)=>CBOC2,即,所述擴展波形的第二部分;
由于CBOC1具有正的擴展波形交叉頻譜項,CBOC2具有負的擴展波形交叉頻譜項,因此
CBOC1+CBOC2=>減少了擴展波形交叉頻譜項的CBOC。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權利要求 1 僅僅涵蓋了歐洲伽利略系統(tǒng)所采用的CBOC技術。那么英國何以根據這件專利的美國同族向美國洛克·馬丁等公司索取TMBOC技術專利使用費,從而迫使美國與其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外交談判并最終簽署了聯(lián)合聲明呢?
實際上,英國通過一項偽從屬權利要求,“掩人耳目”地放入了一項與TMBOC相關的權利要求。通常,從屬權利要求是對獨立權利要求的限定,當獨立權利要求保護CBOC技術時,從屬權利要求應當是對CBOC技術的進一步限定,但是這項從屬權利要求 7 卻通過“偷換概念”的方式涵蓋了TMBOC,其實質是一項涉及TMBOC的獨立權利要求。下面簡要分析從屬權利要求 7 的保護范圍。
從屬權利要求 7 表述為:如權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BOC信號的第一相應部分的加性組合是所述第一和第二BOC信號的時間復用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BOC信號的所述第二相應部分的加性組合是所述第一和第二BOC信號的時間復用部分。
上述從屬權利要求 7 對“加性組合”這個技術術語進行了再定義,將其定義為“時間復用”。一旦權利要求 1 中所有的“加性組合”概念全部替換為“時間復用”,那么原本限定的CBOC技術自然演變?yōu)門MBOC技術?;蛟S英國正是通過這種手段才成功在美國獲得了與TMBOC相關技術的專利權利,并從而引發(fā)了英美之間長達一年多的專利糾紛。
綜上所述,英國政府通過中國專利CN101473576B獲得了與CBOC技術和TMBOC技術相關的專利權利。
在當前專利格局下,中國北斗系統(tǒng)可能面對上述專利威脅,為此,本文提出中國北斗衛(wèi)星導航信號體制設計的幾點建議。
當前的專利格局是:一方面,英國在全球部署了與衛(wèi)星導航信號(TMBOC和CBOC)相關的專利申請,并已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十余個國家獲得了專利權利;另一方面,英國與美國發(fā)表了聯(lián)合聲明,宣布將英國政府所持有的與GPS民用信號相關的專利和專利申請奉獻給公眾。
目前,中國北斗系統(tǒng)正面臨選擇何種衛(wèi)星導航信號來實現(xiàn)北斗全球系統(tǒng)的任務。原則上講,考慮衛(wèi)星導航信號設計的兼容互操作要求,中國北斗衛(wèi)星導航信號也有可能采用與英國專利相關的TMBOC/CBOC技術。下面分析在這種專利格局下,中國北斗系統(tǒng)衛(wèi)星導航信號的選擇可能面臨以下潛在威脅。
(1)北斗系統(tǒng) vs GPS系統(tǒng)
英國政府所獲得的專利權利實質是涉及TMBOC技術(將被美國GPS民用信號采用)和CBOC技術(將被歐洲伽利略開發(fā)服務信號采用)。然而,英國在作出聯(lián)合聲明時所采用的措辭是:英國政府將持有的所有涉及美國GPS民用信號的專利和專利申請奉獻給公共領域。
由于聯(lián)合聲明中明確了奉獻給公眾的專利是涉及美國GPS民用信號的專利和專利申請,顯然,從語言描述上,這種奉獻與GPS民用信號進行了綁定。因此,從充分評估風險的角度出發(fā)存在這么一種危險,即如果中國北斗系統(tǒng)考慮與美國GPS系統(tǒng)采用相似的民用衛(wèi)星導航信號(TMBOC)設計時,當GPS系統(tǒng)進行了民用信號的更新或改進,那么中國北斗系統(tǒng)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進,否則,將存在是否能夠適用于上述聯(lián)合聲明中的專利奉獻條件的風險。
(2)專利權利 vs 聯(lián)合聲明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英國政府所聲稱的這種奉獻是通過聯(lián)合聲明來表達而并非放棄了其在各國獲得的專利權利或者專利申請。聯(lián)合聲明是英國與美國之間的雙邊協(xié)議,而專利權利是由受理專利申請的各個國家根據其本國的《專利法》所賦予的權利。因此,如果英國能夠信守其承諾不行使其已經獲得的專利權利,自然無妨。但是,如果英國背棄了承諾、撕毀了與美國之間的聯(lián)合聲明,或者英國與美國簽署了另一聯(lián)合聲明允許英國針對他國主張其擁有的涉及TMBOC的專利權利,那么英國隨時都可以根據中國《專利法》的上述規(guī)定向中國相關單位和個人行使其專利權利。
(3)英國政 府的潛在權利
首先,基于以上所作的分析,存在這樣的風險使得英國政府可以在中國行使其已經獲得的與TMBOC技術相關的專利權利。
其次,上述聯(lián)合聲明中沒有任何涉及CBOC技術的部分,英國政府仍然保留了與CBOC技術相關的專利權利。
根據中國《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guī)定: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此外,中國《專利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他人專利的,應當與專利權人訂立實施許可合同,向專利權人支付專利使用費。被許可人無權允許合同規(guī)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該專利。也就是說,專利權人可以禁止他人實施其專利,或者向實施其專利的人收取費用。
因此,如果中國北斗系統(tǒng)采用了TMBOC或者CBOC調制信號,那么英國政府將能夠向北斗衛(wèi)星制造商、北斗信號接收機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北斗信號應用商收取專利使用費,或者禁止這些單位使用相關專利技術。即使中國北斗系統(tǒng)最終未采用TMBOC或者CBOC調制信號,英國政府也有權利向中國北斗/GPS/Galileo兼容接收機制造商等收取專利使用費。
針對上述中國北斗系統(tǒng)可能面對的衛(wèi)星導航信號專利危機,可以采用以下應對策略。
(1)策略1:信號體制專利規(guī)避設計
面對上述潛在的風險,中國北斗系統(tǒng)衛(wèi)星導航信號設計時可以進行專利規(guī)避設計??紤]當前整體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發(fā)展情況,一個良好的信號專利規(guī)避設計需要滿足:一方面技術方案規(guī)避了現(xiàn)有的專利涵蓋范圍;另一方面實現(xiàn)衛(wèi)星導航信號的兼容互操作要求。
如果從已有的衛(wèi)星導航信號設計方案著手,有不少方案能夠滿足第一個要求。例如BOC(1,1)信號調制技術等,該方案簡單易行,不過不能夠滿足第二個要求。
2013年2月13日授權的中國專利CN101854326,專利權人為“清華大學”,發(fā)明名稱為“信號調制方法和信號解調方法”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QMBOC信號調制方法。經過初步評估,由于QMBOC信號調制方法是在射頻上實現(xiàn)MBOC,例如將BOC(1,1)調制于I路信號,將BOC(6,1)調制于Q路信號,因此一方面滿足了兼容互操作的MBOC功率譜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沒有采用兩種BOC信號加性組合或者時分復用的方法,因此規(guī)避了英國所部署的專利保護范圍。
(2)策略2:對英國相關專利啟動無效程序
全面評估英國涉及衛(wèi)星導航信號調制技術專利的有效性,檢索可以破壞英國專利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對比文件,至少在中國針對相關專利啟動無效程序。
啟動無效程序時,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審查歷史。例如,上述英國2 0 0 6系列的中國授權專利(CN101473576B)與美國授權專利(US8233518)為同族專利,且審查前的原始權利要求相似。在美國專利審查過程中,審查員質疑了美國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雖然申請人在答復審查員意見的過程中認為審查員的意見并不正確,但實際上充分考慮了審查員的意見并對權利要求進行了修改,將說明書中的多處特征加入原始權利要求中以克服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
目前,中國授權的專利權利要求中并未加入上述修改,因此可以參考美國的審查歷史,啟動無效程序將中國授權的英國專利無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個國家的專利制度是相對獨立的,而英國已經在全球十余個國家獲得了相關權利,因此即使相關專利在中國無效,但在其他國家仍然存在著風險。
(3)策略3:構建中國北斗系統(tǒng)衛(wèi)星導航信號專利庫
應當根據中國北斗系統(tǒng)發(fā)展進程,及時部署衛(wèi)星導航信號相關專利,構建中國北斗系統(tǒng)自身的衛(wèi)星導航信號專利庫。
構建的重點包括兩種技術:一是基礎性技術,例如上述QMBOC、設計恒包絡復用的技術等基礎核心技術;二是具體實現(xiàn)技術,例如未來北斗系統(tǒng)將采用的信號設計相關的技術細節(jié),通過具體的實現(xiàn)方式全面部署專利以形成外圍保護。
事實上,無論北斗系統(tǒng)最終采用何種信號調制技術,都應當針對該信號調制技術以及最終實現(xiàn)的具體手段及時部署屬于北斗系統(tǒng)的相關專利,構建專利庫。只有這樣,當面對他國專利攻擊時,才能擁有與其對抗或者談判的籌碼。
見www.dcw.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