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季平
(福建省寧德市水利電力工程局,福建寧德 352100)
閩侯縣小目溪一級水庫電站攔河壩工程位于閩侯縣竹岐鄉(xiāng)羅洋村。攔河壩為雙曲砌石拱壩,壩頂高程451.75m,壩底最低高程 396.00m,最大壩高55.75m,壩頂寬度3.50m,壩底厚度10.6m,壩頂中心弧長146.77m。溢洪道設在壩頂中央,泄洪道凈寬43.825m,設5個泄流孔,每孔凈寬8.275m,正常蓄水位446.00m,堰頂高程為448.00m。壩體防滲主要靠自身砌筑質(zhì)量來保證,壩體采用C15細石混凝土砌塊石,上下游面采用一皮厚0.6m的M12.5水泥砂漿砌條石并采用M15水泥砂漿深勾縫。壩體基礎采用0.5m厚C15素混凝土墊層。
該工程為續(xù)建工程項目,一期和二期工程施工間歇接近兩年。在一期工程施工過程中,一部分壩腹砌體由于采取的施工措施或施工工藝不恰當,造成壩腹細石混凝土漏振、振動不足,或砌體砌石塊重疊架空無混凝土漿液填縫,從而形成滲水通道,壩體砌筑密實性達不到設計要求,降低了壩腹砌體強度。每次大壩上游降雨,水位上漲到一定高度時,壩體下游不同部位就發(fā)生較為嚴重的滲水現(xiàn)象,個別部位甚至出現(xiàn)涌水現(xiàn)象,滲水及涌水部位集中在高程406~415m的壩體范圍內(nèi)。為確定壩體的滲漏水情況,對壩體高程406~415m進行壓水檢查,檢查結(jié)果見下表。
大壩砌體密實性檢查壓水試驗結(jié)果一覽表
由上表結(jié)果分析,一期工程高程406~415m段壩體密實度極度不均。施工正常部位壩體密實度和抗?jié)B性良好;局部的壩體密實性達不到設計要求,串孔、漏水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為提高壩體的整體性、耐久性、抗?jié)B性及承載力,消除大壩安全隱患,經(jīng)過業(yè)主、設計單位進行技術(shù)經(jīng)濟方案比選,決定對砌石壩體進行補強灌漿處理。
高程415m拱冠壩體厚8.906m,補強灌漿布置兩排,第一排補強灌漿孔距上游壩面約3.25m,孔距約3.25m;第二排補強灌漿孔距下游壩面約2.00m,孔距2.8m。高程415m補強灌漿孔平面布置情況見下圖。
補強灌漿平面布置示意圖
補強灌漿自大壩左岸向右岸采用二序孔進行施工,再根據(jù)現(xiàn)場灌漿單孔吃漿量、灌漿后上下游壩面漏漿情況分析增加三序孔。先灌第一排,再灌第二排,采用“孔內(nèi) (口)封閉、自下而上、孔內(nèi)循環(huán)”方式進行分段灌漿。在第二排灌漿孔全部結(jié)束灌漿7天后,在第一、二排灌漿孔的中間再增加一排灌漿孔,孔距約3m。
雙曲砌石拱壩作為“高、薄、散”性狀的砌石體,在前期砌體砌筑振搗不充分的情況下,壩體內(nèi)裂縫、孔隙發(fā)育錯綜復雜,補強灌漿很難達到滿意的處理效果。而該工程的灌漿部位又處于高水頭壓力的壩體下部,一旦補強灌漿處理不佳,對整個大壩的安全運行將產(chǎn)生相當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在小目溪一級水庫電站攔河壩補強灌漿前,設計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shù)方案,確保工程的質(zhì)量。
補強灌漿水泥按規(guī)范可采用P.O32.5、P.O42.5水泥,為同時確保灌漿的強度和適當?shù)臐{液濃度以保
持防滲性能,灌漿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根據(jù)灌漿工程施工規(guī)范,對水泥的細度要求為:通過80μm方孔篩的篩余量不宜大于5%。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串孔、漏水現(xiàn)象嚴重的鉆孔灌漿初期灌漿時加入15%的粉煤灰,可達到更佳的灌漿效果。
(1)施工工序:鉆孔→沖洗→灌漿→封孔→檢查→結(jié)束。
(2)施工方法: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方法。注漿方式則采用孔內(nèi)循環(huán)法灌漿,其射漿管距孔底不大于0.5m。采用臥式雙缸灌漿機的配套攪拌雙層桶進行現(xiàn)場制漿與輸漿,水泥漿液攪拌時間不少于3min,自制漿到用完的時間不超過4h。水泥在使用前應過篩。
灌漿過程中對灌漿壓力的控制,結(jié)合吸漿率和漿液濃度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漿液由稀到濃逐級改變,逐步按要求用 5∶1、3∶1、2∶1、1∶1、0.8∶1、0.5∶1 六個等級,以5∶1水灰比開灌,灌漿壓力為0.3~0.5MPa。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xù)減少,或當注入率不變而壓力持續(xù)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視具體情況按要求可越級變濃,當某級漿液灌入量達300L以上,或灌漿時間達到30min,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明顯改變或改變不顯著時,變濃一級水灰比灌注;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根據(jù)具體情況越級變濃。
(1)漏冒嚴重壩段的處理。在對壩體右岸上下游4號、5號、6號、8號等灌漿孔進行補強灌漿時,大壩的上下游壩面多處位置均出現(xiàn)冒漿,其中5號、6號、8號三個孔耗漿量巨大,水泥注入量最終分別達到1042.98kg、855.55kg、1054.83kg。對此,采用了降低灌漿壓力、增濃漿液、表面封堵、待凝、環(huán)丙砂漿嵌縫、間歇灌漿等一整套綜合處理措施。
(2)串漿壩段的處理。在左岸上游1號孔灌漿時,與左岸下游1號孔發(fā)生串漿,左岸下游6號孔灌漿時,與左岸下游7號孔發(fā)生串漿。為此,采用一泵一孔同時對串漿的灌漿孔進行灌漿。另外,在進行第二排補強孔灌漿時,對左岸下游1號孔進行掃孔沖洗后又進行了灌漿,重新灌漿的灌漿孔未再出現(xiàn)串漿冒漿現(xiàn)象。
為檢驗補強灌漿質(zhì)量效果,業(yè)主單位委托檢測單位對補強灌漿后的拱壩砌石體進行現(xiàn)場壓水試驗檢查,鉆孔數(shù)量和部位由監(jiān)理工程師確定。壓水試驗大壩漿砌石體分24個試驗段。
大壩砌體透水率24個試驗段試驗值為0.36~4.01lu,均控制在5lu以下,其中21個試驗段試驗值小于2lu。壩體原有的無回水極強透水段、串漿段均得到補強,降到了微、弱透水等級。檢查孔鉆取的巖芯呈長柱狀,灰漿充填密實。該工程補強灌漿施工質(zhì)量良好,防滲效果顯著。
該攔河壩工程于2008年12月施工結(jié)束,2009年5月蓄水,2011年1月通過竣工驗收。經(jīng)多年運行并觀測,高程406.5~415m砌體存在的漏水現(xiàn)象得到了有效控制,該部位壩體的補強灌漿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雙曲砌石拱壩作為“高、薄、散”性狀的砌石體,在前期砌體砌筑振搗不充分的情況下,壩體內(nèi)裂縫、孔隙發(fā)育錯綜復雜,補強灌漿很難達到滿意的處理效果。該工程通過降低灌漿壓力、增濃漿液、表面封堵、待凝、環(huán)丙砂漿嵌縫、間歇灌漿等三階段法綜合處理措施,補強灌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于類似壩體的除險加固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