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藝
“債務遞延”的“推諉心態(tài)”要不得
□ 胡 藝
近日,記者在部分省區(qū)調研采訪時發(fā)現(xiàn),基層債務風險不斷擴大,基層“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尚未形成明確的政績考核“債務指標”,導致債務不透明的情況突出。領導沒有良好的“債務意識”、“風險意識”,“債務遞延”、“前任推后任”的推諉心態(tài)嚴重。
誠然,政府負債的情況比較復雜,有的與前任領導之間還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有的是前任領導上馬政績工程造成的,政績和好處是前任的,而留下的爛攤子要新官來收拾。新官償還歷史欠賬,不但沒有好處,還耽誤掉了自己創(chuàng)造政績的時間和空間。
“新官不理舊賬”這種現(xiàn)象背后實際上是短視政績觀作祟。官員為了盡快出成果、為了取悅領導,于是熱衷于上大工程、大項目。正是這種短平快的政績觀念導致了政府舊債未還又借新債、“新官不理舊賬”等怪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對此,既要讓官員樹立理舊賬也是政績的理念,也要對舊債調查、分析,找出舊債的成因,拿出對策,避免出現(xiàn)政府“舊債未還借新債”等現(xiàn)象。如果由于前任官員行政不作為、好大喜功上馬形象工程或者徇私枉法造成的負債,就要追究前任的責任,不能讓他們拍屁股走人,異地為官,或者帶著債務升遷。
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新官不理舊賬”的問題,關鍵是要痛下決心改革政績評價體系,保持對官員政績考核的連續(xù)性。通過科學政績考核評價的力量,打破官員的GDP崇拜情結,促使官員把工作熱情轉移到民生項目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