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光
祖墳是有力量的
像老王這樣有公職的人以及村干部,都被要求帶頭平墳。很長一段時間,老王出門都“不想”抬頭走路。曾有老人當面責問他:“你這個不孝子!我死了埋哪兒?”
這是一片呈扇形分布的墓地:最頂端是一座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墓,埋葬著王氏家族的先祖王文周;10多天前,這里只有王文周墓孤零零一個墳包。去年,陶母營村所在的周口市展開“平墳復耕”工作,至少200萬座墳包被平掉。王家祖墳未能幸免,除王文周的墓地外,其子孫的166座墳包,全部被王家人夷為平地。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下午,王家人自發(fā)將自己平掉的166座墳包重新圓起來,以迎接當?shù)氐摹罢埳瘛薄八蜕瘛眱x式。
“我們也知道圓墳不符合政策,可祭奠祖先總得有個地兒吧!不圓墳,我們到哪祭奠?
帶頭平墳,自發(fā)圓墳
農(nóng)歷正月十五下午5點多,太陽已西斜。為了參加這個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的儀式,60歲的老王特意換了件黑色外套,刷掉皮鞋上的泥點,還用清水洗了把手。他將黃紙、冥幣、蠟燭和鞭炮拿到手中,出門上墳。冥幣是面額“一億”元一張的大票子,有一厘米厚。鞭炮是1000響的。
王文周的墓靠近公路。
這是一個圓錐狀的大墳包,表面覆有落葉、枯草。墓前立有一塊青石墓碑。老王在墓碑前蹲下,就著點燃的蠟燭燒著一沓黃紙。火焰冒起后,他把黃紙放在墳前,隨手撿起一根樹枝扒拉著,不時將一些冥幣放到火中。裊裊青煙中,老王雙膝下跪,雙手伏地,磕了3個頭。
一旁幾個六七歲的孩子,急不可待地拿起鞭炮燃放。他們互相打鬧著,等待著下一個祭拜的人到來。
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農(nóng)歷新年前一天的下午,各家要“請神”,意指將自己先人的魂靈請回家中;等到農(nóng)歷正月十五再將先人魂靈送回墓地,也就是“送神”。自1644年,王文周舉家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移至此后,這個家族一直遵循這個傳統(tǒng)。目前,王家人已經(jīng)發(fā)展成100余戶、400余人的大家族。
王家的墓地也很講究。據(jù)在世的老人講,從家譜上看,先祖在世時,為后人安排好墓地。凡是王家的男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在墓地里有固定位置。
老王父母的墳包就在扇形的底部,和周圍其他墳包一樣,都是新的。他跪在父母墓前,點燃紅蠟燭,又做了一遍剛才的儀式。
“爹、娘,孩兒對不住你們?!彼炖锬钅钣性~。
父母的墳包,是老王親手平的,也是他親手圓起來的。在周口市的“平墳復耕”工作中,像老王這樣有公職的人以及村干部,都被要求帶頭平墳。很長一段時間,老王出門都“不想”抬頭走路。曾有老人當面責問他:“你這個不孝子!我死了埋哪兒?”
直到臨近春節(jié),在外工作的王家人紛紛回到家鄉(xiāng)。“國家說不讓平墳了?!庇腥藥Щ剡@樣懶肖息。老王的女兒也告訴他:“報紙上說,從今年1月1日起,不能強制平墳?!?/p>
很快,老王就把證實過的消息告訴族人。這一大家子人開始議論,表示要在“請神”的時候,將先人的墳墓阪復。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下午,王家人拿起鐵鍬,到王家祖墳圓墳。據(jù)王家人回憶,當時不僅年輕人出動,部分腿腳不靈便的老人,也在家人的攙扶下,到現(xiàn)場鼓勁兒。就連個還沒鐵鍬高的孩子,也拿著小鏟往墳頭添土。他們添的土,就是當初平掉的。
兩個小時后,王家祖墳中166座圓錐形的墳包重新隆起,就像新起的墳一樣。
不止王家在圓墳,王家祖墳附近的墳頭,周口市下轄的沈丘、商水、扶溝、西華等縣,一夜之間,至少半數(shù)平掉的墳頭被圓起。
祖墳的力量
農(nóng)歷正月十五下午,王家祖墳同樣來了不少人。不到半個小時,這片占地大約兩畝的墓地就聚集了100余人。其中有幾個女人和小孩。按照傳統(tǒng),在“請神”“送神”的儀式中,男人才是主力。
男人們燒完紙后,三五扎堆,聊天說笑。老王拿出隨身攜帶的“帝豪”香煙,有人和他打招呼,他就給對方遞一根煙。
“看看我們王家多興旺。”老王笑著說。
當?shù)仫L俗中,每年的清明節(jié)、農(nóng)歷十月初一、春節(jié)前一天及正月十五,都是祭拜先祖的時刻,也是王家人團聚的時刻。
尤其是清明節(jié),“比春節(jié)都熱鬧”。這一天,王家的男人,幾乎都要從各地趕回老家;嫁出去的女人,也大都會回到村中上墳。男人們在墳頭互通有無,女人們多坐在墳頭哭一陣,和親人說些家長里短。
這場祭祀活動不僅僅是家庭聚會。在外邊成功的王家人,幾乎每次祭祖走后,都能帶幾個族人出去“闖世界”。
“我經(jīng)常對兒子說,你看看別人家,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回來的時候開著小汽車。你好好學習,也能走出去,光宗耀祖?!币粋€中年漢子說,“人都有一個攀比心理。清明節(jié)那天,是對兒子最好的教育?!?/p>
老王分析道,祖墳就像個標志,會形成一種“激勵機制”:家與家比較、孩子和孩子比較,結(jié)果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
據(jù)統(tǒng)計,自恢復高考以來,村里共出了近40名大學生。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王家周邊3個自然村的大學生人數(shù)的總和。而那3個自然村的總?cè)藬?shù),是王家人數(shù)的3倍之多。
“要是沒有祖墳,這個家族不會這么有力量?!崩贤鹾苁球湴痢?/p>
一些王家人,還看到了祖墳一種“超驗”的力量。據(jù)老人回憶,在民國時期當?shù)匕l(fā)大水,整個村子被淹,王家祖墳毫發(fā)無損。從此以后,祖墳對于王家人有了“靈驗”。即使在平時,王家祖墳上偶爾也會有族人前去祭拜許愿。遇到兒子考大學、老人身體不好等事,都會打發(fā)家人到先祖的墓前祭拜。
老人們則希望“落葉歸根”。兵荒馬亂的年代,王家有人到外地逃荒,最后客死他鄉(xiāng)。族人四處打聽。當?shù)弥橙耸堑南侣鋾r,就委派他的直系親屬接遺骨回家。目前,這片墳墓中,只有兩人下落不明。他們的墓地位置就一直空著。
老王一再說自己是個無神論者,但他也頻頻出入祖墳。哪座墳稍有點塌了,他就填點土;哪棵樹的枝丫長得礙事,他就會剪掉;陰街上的雜草多了,他就會除掉。
“祖墳是王家的象征,每個王家人的根都在這里。我有義務看好它?!崩贤跽f?!白嫦鹊糜袀€安息的地方”
王家祖墳一些墳包前的紅燭一直點著。雖然是墓地,可孩子們一點不在意。他們嬉戲著,偶爾撿到一兩個未爆的爆竹,就趁大人不注意,點燃扔在大人腳下,嚇得大人跳起來。
有人提議,共同給祖先磕頭。于是,幾十人就站在王文周墓前,摘掉帽子,為先祖磕了4個頭。
過完這個節(jié)日,很多在外工作的王家人就要啟程,奔赴他們工作生活的地方。雖然王家祖墳圓起來了,但是鄰近縣再次“平墳”的消息,又讓他們不安。
“要是祖墳保不住了,人和人之間的聯(lián)系會不會淡化?”王家一名在外讀書的大學生說,“長此以往,王家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的局面也許就不存在了。”
“祖墳關系到家族的發(fā)展,王家人都不能袖手旁觀。”一個在外地工作的王家人插話說。其實王家人早有行動。去年老王等人平祖墳的時候,他們刻意將先祖的墓碑挖出來,重新豎起。說這是文物,幾經(jīng)交涉,保住了王文周的墓。
那是一塊立于清道光18年(1838年)的墓碑,“文革”時為避免破壞,王家人將其埋在地下。平墳后不久,老王等幾個村里的“元老”就商量,每一家至少出100元錢,重寫家譜,并在先祖的墳前立兩塊新碑。這兩塊墓碑,將刻上王家所有男人的名字。目前,王家人已經(jīng)籌集近兩萬元錢。
周口的“平墳復耕”工作開始后,至少在陶母營村,目前還沒有建公墓?!拔覀儾环磳ζ綁?,得給祖先一個安息的地方吧!”老王說。
王家人就想到建祠堂,把先祖的牌位請到祠堂供奉。這樣,即使墳不在了,先祖有個落腳的地方。他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村干部,但至今還沒有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