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生
葉禮友,熊偉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 廊坊065007)
鐘兵,楊洪志 (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41)
胡志明,劉華勛,薛蕙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 廊坊065007)
中國在四川、鄂爾多斯、柴達木、塔里木、松遼等地區(qū)先后發(fā)現(xiàn)了大量低滲致密氣田,資源評估量達到16×1012m3。預計2030年中國低滲致密氣藏年產量將達到約600×108m3[1]。低滲致密氣藏的有效開發(fā)存在諸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如單井產量低,儲量動用程度差,采收率低,且氣井產水現(xiàn)象嚴重,穩(wěn)產難度大等[2,3]。因此,需要從氣藏儲層特征出發(fā),認清低滲致密氣藏滲流機理,建立相應的氣藏工程方法,針對瓶頸問題研究關鍵解決技術,提出有效開發(fā)對策。
以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四川盆地川中地區(qū)須家河組氣藏為代表的大型低滲致密砂巖氣藏以構造-巖性氣藏為主,具有平緩構造背景,儲層大面積廣泛分布的特征。沉積相有河流相、三角洲相、濱淺湖相等多種類型。層狀儲層往往沉積于濱海環(huán)境,包括三角洲前緣和陸盆沉積。大多數(shù)透鏡體低孔隙度儲層沉積在河流相環(huán)境中[4~6]。
中國低滲致密砂巖氣藏儲量豐度較低,蘇里格氣田儲量豐度僅為1.32×108m3/km2,為低豐度氣田[7]。川中須家河組氣藏儲量豐度為1×108~3×108m3/km2,為中低豐度天然氣藏[8]。
蘇里格氣田和川中須家河組儲層滲透率0.0001~5mD,孔隙度一般為2%~15%。目前得到有效開發(fā)的致密砂巖層,孔隙度一般都在8%以上,8%~12%多見。
儲層具有嚴重的非均質性,儲層物性在縱、橫向上各向異性明顯,產層厚度和巖性都很不穩(wěn)定。氣藏低滲致密,豐度低,導致開發(fā)動用難度大。
透鏡狀砂巖主要為河流相沉積,在縱向上呈疊置狀,整體上疊置連片分布,其基質滲透率極低。受河流相沉積控制,各砂體規(guī)模大小不一,連通性較差。我國低滲致密氣藏中透鏡狀儲層儲量占比高達72% (美國約為43%),加劇了開發(fā)動用難度。
壓實 (壓溶)和膠結作用使低滲致密砂巖儲層孔隙度減少,次生孔隙是最主要的孔隙類型,占孔隙總體積的70%~80%[9]。溶蝕作用是次生孔隙的主要來源,次生孔隙中最有意義的是粒間溶蝕孔。
毛細管壓力特別高,排驅壓力1~2MPa,在50%的潤濕相飽和度下,毛細管壓力達到7.0MPa。微細孔喉發(fā)育,小于0.1μm喉道控制孔隙比例超過50%,且隨滲透率的降低,其控制比例升高,最高達到90%。儲層滲流能力主要受喉道控制,大孔喉不發(fā)育,微細孔喉發(fā)育,導致儲層滲流能力低,儲量動用難。
由于儲層滲透性差,天然氣單靠浮力不能產生長距離運移和大規(guī)模聚集,因此天然氣往往呈區(qū)域性廣泛分布于致密層中,一般無明顯的氣/水界面[10]。在低滲儲層內部有一定氣水分異,而致密儲層內氣水分異困難。所以低滲致密交互共存的氣藏,儲層氣水關系十分復雜。因此,整體上,氣藏氣水分布不受構造控制,只在單個連通體內,受構造和巖性共同控制。
由于巖樣喉道細小,毛細管壓力高,導致儲層含水飽和度高,含水飽和度一般為30%~70%。滲透率越低,殘余水飽和度越高。由小于0.072μm的孔喉控制的水相為難以動用的束縛水。儲層高含水給氣藏開發(fā)帶來了一系列難題,如何防水、治水是氣藏有效開發(fā)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不同滲透率巖樣在不同含水飽和度下的氣相滲流能力測試結果表明,隨著含水飽和度的增大,氣相滲透率急劇降低;當含水飽和度達到60%~80%時,氣相滲透率就基本降為零;儲層氣相滲流能力發(fā)生突變的臨界含水飽和度為40%[11]。
對于氣藏來講,水相一般為潤濕相,主要分布在微細孔喉內及巖石表面,氣體賦存在孔隙內,微細孔喉包圍、控制孔隙體,形成氣水互封的狀態(tài)。開發(fā)過程中,氣相產出要突破孔喉處水相的束縛。氣藏開發(fā)過程中,隨著儲層壓力逐步下降,壓力降傳導到孔隙內的氣體中時,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對孔隙表面水相進行擠壓,并對微細孔喉處的水相產生推動力,這種推動力只要大于某一微細孔喉處的毛細管力束縛,則這部分微細孔喉處及其控制的孔隙內的殘余水就會被推動,從而運移產出,成為可動水。對于低滲致密氣藏,由于微細孔喉發(fā)育,殘余水飽和度較高,衰竭式開發(fā)過程中壓力梯度大,因而可動水產出量較大,嚴重影響氣藏產能。
儲層不同水封氣量和可動水飽和度下氣井開發(fā)過程中的水侵動態(tài)數(shù)值計算結果表明,水封氣量和可動水飽和度共同影響儲層產水特征 (見圖1)。在水封氣量不足時,即使可動水飽和度較高,由于儲層水相滲透率極低,也難以產水。如川中安岳氣田部分高含水儲層,既不產氣也不產水。在水封氣量充足時,隨可動水飽和度增加,氣井開發(fā)過程中的產水量顯著增加。由此可見,水封氣和可動水是低滲致密儲層產水的兩個必要條件,二者相互作用,可動水越多,水封氣量越大,氣井生產過程中的產水量就越大,對于產能的影響就越顯著。
儲層產水還受驅替壓力梯度影響,驅替壓力梯度越大,儲層越容易產水。在高含水飽和度階段,驅替壓力梯度對產水的影響更大,在低含水飽和度階段,影響逐漸降低 (圖2)。因而,對于高含水儲層,在早中期階段,需要適當控制生產壓差,避免短時間內大量產水,導致氣井暴性水淹。
圖1 不同水封氣量及可動水飽和度下的水侵量
圖2 不同驅替壓力梯度下的殘余水飽和度
低滲巖樣在不同壓力梯度下的氣、水兩相相對滲透率曲線表明,壓力梯度能顯著地影響氣、水相相對滲透率曲線特征 (見圖3)[12]。隨著壓力梯度的增大,氣相相對滲透率曲線存在左移的特點,即在相同含水飽和度下,壓力梯度越大,氣相相對滲透率越低。在較小的壓力梯度下這種影響程度較大,壓力梯度增大到一定范圍后,這種影響減弱。而水相相對滲透率隨壓力梯度的增大而增大,尤其在較高含水飽和度下這種情況更明顯。隨著壓力梯度的增大,束縛水飽和度點和殘余氣飽和度點都逐漸左移,等滲點也逐漸左移并降低。這說明壓力梯度的增大降低了氣相的滲流能力,提高了水相的滲流能力,導致開發(fā)過程中壓力梯度越大,氣井生產水氣比越高 (圖4)[12]。
圖3 不同壓力梯度下的氣水兩相滲流曲線
圖4 不同驅替壓力梯度下的生產水氣比
在鉆井和壓裂時,高毛細管壓力使得儲層極易吸收泥漿濾液或壓裂夜,造成儲層污染。各種作業(yè)過程中侵入的流體及在生產過程中因近井地帶溫度、壓力降低由于凝析作用產生的液體 (包括油和水),由于地層能量的不足不能采出而滯留在近井地帶,形成液相滯留傷害,使近井地帶的氣相滲透率降低。含凝析油條件下的相滲測試對比結果表明,儲層內含凝析油后,液相滲流能力降低,液相排出難度加大;液相飽和度增加,大幅降低氣相滲流能力。在束縛液相飽和度的基礎上,液相飽和度增加10%,氣相滲透率降低50%左右。其他類型的儲層傷害有泥漿顆粒侵入、巖石-流體反應 (黏土膨脹)、微粒運移和潤濕反轉等。
低滲致密砂巖氣藏有效開發(fā)的前提是準確優(yōu)選富集有效開發(fā)區(qū)。低滲致密氣藏儲量動用性差,需要從儲量大小、儲量動用性和動用速度三個方面出發(fā),結合儲層靜、動態(tài)特征,形成相應的儲層評價方法,在該基礎上結合地質特征,進一步優(yōu)選有效開發(fā)區(qū),優(yōu)先開發(fā) “甜點”,技術成熟后,再逐步開發(fā)致密區(qū),實現(xiàn)有序、滾動開發(fā)。
從儲量大小、可動用性及動用速度3個方面篩選了7個儲層評價參數(shù):孔隙度、滲透率、含氣飽和度、儲層有效厚度、主流喉道半徑、閾壓梯度和可動水飽和度[13,14],構建了低滲砂巖含水氣藏儲層綜合分類評價參數(shù)體系。該參數(shù)體系能綜合反映低滲砂巖含水氣藏儲層滲流及開發(fā)的靜、動態(tài)特征。應用模糊分析法和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對川中須家河組部分儲層進行了分類評價,所得的儲層分類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12]。
廣安地區(qū)須家河組自下而上劃分為六段,分別為須一段~須六段。圖5和圖6是廣安2井區(qū)須六段120km2儲層和廣安106井區(qū)須四段400km2儲層評價圖,在此基礎上優(yōu)選了須六段中南部和須四段西北翼和南部為局部有效富集開發(fā)區(qū)。在富集區(qū)優(yōu)選時應注重地質與地震 (二維、三維地震、微地震)相結合,靜態(tài)資料與動態(tài)資料相結合。
表1 儲層分類評價標準
圖5 廣安2井區(qū)須六段儲層區(qū)塊評價圖
圖6 廣安106井區(qū)須四段儲層區(qū)塊評價圖
對于低滲致密產水氣藏,需要繪制儲層可動水飽和度平面和垂向分布圖,優(yōu)先選擇可動水飽和度低的區(qū)域布井,然后再根據(jù)可動水飽和度的垂向分布規(guī)律,選擇低產水層位射孔,確保射孔的有效性,提高氣層產氣能力,降低產水風險;對于可動水飽和度較高的區(qū)域,如需布井,應當提前考慮配套的防水和排水工藝措施,在氣井完井階段實施相關措施,為后期有效排水提供方便。圖7和圖8是廣安氣田2井區(qū)須六段和廣安106井區(qū)須四段儲層可動水飽和度平面分布圖。廣安2井區(qū)須六段儲層總體可動水飽和度分布在5.8%~10%之間,儲層中南部可動水飽和度較低,為低產水風險區(qū)塊。廣安106井區(qū)須四段可動水飽和度總體較高,分布在8%~13%之間,中部儲層可動水飽和度較低 (8%~10%),為較低產水區(qū),西南和東南兩翼可動水飽和度高,產水風險大。
圖7 廣安2井區(qū)須六層可動水飽和度分布圖
圖8 廣安106井區(qū)須四層可動水飽和度分布圖
水平井開發(fā)低滲致密氣藏能有效增加井控儲量,提高單井產量,減少氣井井數(shù),降低開發(fā)成本,便于氣田開發(fā)管理,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15,16]。但并非所有的儲層都適合水平井開發(fā),存在臨界儲層厚度。當儲層厚度小于臨界厚度時更適合水平井開采,反之更適合直井開采。儲層滲透率不同,則對應的適合水平井開發(fā)的臨界儲層厚度不同 (見圖9)。
低滲致密含水儲層存在閾壓梯度,井控儲量低,開發(fā)一般采用逐漸加密方法。鉆加密井是低滲致密砂巖氣藏提高產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加密鉆井后,可增加氣田產量約56%~100%,增加整體井控儲量10%~60%。一個氣藏的最終井網密度,要經過幾年的生產動態(tài)資料積累,并逐漸將井網加密到適度才能確定下來。蘇里格氣田蘇6加密區(qū) (生產時間超過6a)實施20口加密井,井距已加密到400~600m。蘇14加密區(qū)實施加密井10口,與原有8口老井配合,最小井距300m。
合理制定氣井生產制度,對于提高單井產量至關重要。低滲致密砂巖高含水氣藏放壓和控壓開采條件下的氣藏開發(fā)動態(tài)物理模擬試驗結果表明,放壓開發(fā)采氣速度快,采氣時間短,但累計產氣量和采收率相對較低 (見圖10)??貕洪_采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地層壓力,單位壓降采氣量更高,采收率也更高。在5MPa的相同廢棄壓力下,控壓開采比放壓開采的采收率更高。這主要是由于放壓開采過程中,儲層內壓差更大,更易產生氣水兩相滲流,導致氣相滲流阻力加大。
在氣藏合理配產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儲層滲流特征,選擇合適理論方法計算無阻流量和配產。蘇里格儲層具有較強的壓敏效應,考慮壓敏效應與否,無阻流量計算結果差別較大。在配產時,應當考慮壓敏效應的影響。對于蘇里格氣田,配產越低,對儲層的傷害越?。坏硪环矫?,產量要能滿足攜液要求。綜合考慮,確定蘇里格氣田合理配產為無阻流量的1/5~1/6。
目前國內外比較成功的幾種壓裂、酸化工藝主要有:①大型水力壓裂;②大型再壓裂 (二次壓裂);③限流量壓裂;④泡沫壓裂;⑤醇處理。通過醇處理近井地帶,可減少濾液對地層的傷害。其作用為:一是降低液相的界面張力,從而降低毛細管阻力;二是醇與濾液混合后可有較低的共沸點,返排時易于成為氣態(tài)物排出;此外,醇還有使膨脹黏土收縮的作用,從而使地層滲透率得以恢復。
圖9 適合水平井開發(fā)的臨界厚度圖版
圖10 氣藏放壓和控壓開采物模結果 (累計產氣量)
低滲致密氣藏孔喉微細,固液作用強,極易受到外來液傷害,需要進一步提升壓裂酸化增產改造水平,開發(fā)低傷害壓裂液,實現(xiàn)人工裂縫與井網的合理匹配,改善近井地帶的滲流能力,解除近井地帶污染,提高低滲氣藏的產量和采收率。
低滲致密儲層極易受傷害,且傷害具有不可恢復性,因而需要更加重視對儲層的保護。降低鉆井和完井過程中對地層的損害,正確地鑒定和封隔氣藏,提高水力壓裂設計和質量水平,可更好地開采低滲致密砂巖氣藏。國內外實踐表明,采用空氣鉆井或負壓鉆井和新的壓裂液有助于降低地層損害[17,18]。
低滲致密氣藏的有效開發(f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將儲層壓力有效釋放,使得更多的天然氣依靠彈性膨脹能量采出。儲層中水相的存在,使得地層壓力難以整體下降,壓力降在近井地帶呈現(xiàn)。另外,水相在近井地帶和井筒聚集嚴重降低氣相滲流能力,嚴重的還會導致氣井水淹。需要進一步轉變思想,建立 “要采氣先排水”的開發(fā)思路。川中須家河組氣藏排水采氣實踐表明,泡沫排水采氣和優(yōu)選管柱的排水采氣工藝對增產具有顯著效果,已累計增產天然氣約2400×104m3。
開發(fā)動態(tài)物理模擬試驗表明,開發(fā)后期氣藏采出程度與廢棄壓力呈反比,廢棄壓力越低,采收率越高。氣藏開發(fā)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降低氣藏廢棄壓力。在地面管線入口壓力一定的條件下,通過增壓開采能有效降低氣藏廢棄壓力。西南油氣田2011年氣區(qū)增壓處理量已經占年產氣量比例的46%。
1)低滲致密砂巖含水氣藏具有大面積分布、低構造、低孔滲、強非均質性,次生孔隙發(fā)育,孔喉細小,毛細管壓力高,無明顯的氣/水界面,氣水關系復雜,含水飽和度高等儲層特征。
2)儲層水相對氣相滲流能力影響顯著;在氣水互封狀態(tài)下,氣體彈性膨脹導致部分束縛水轉化為可動水;氣、水兩相滲流能力受壓力梯度影響,壓力梯度增大,氣相滲流能力降低,水相滲流能力升高。
3)基于儲層特征及滲流機理認識,提出了針對性的開發(fā)對策:①加強富集區(qū)優(yōu)選,從儲量大小、儲量動用性和動用速度三個角度出發(fā),結合儲層靜、動態(tài)特征,形成相應的儲層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上結合地質特征,優(yōu)選富集區(qū),實現(xiàn)有序、滾動開發(fā);②根據(jù)儲層可動水飽和度分布,優(yōu)選井位、射孔層位,降低產水風險;③依據(jù)臨界儲層厚度圖版,選擇合適井型;④采用密井網開發(fā);⑤控壓開采;⑥根據(jù)儲層性質,合理配產;⑦提升壓裂酸化增產改造水平,開發(fā)低傷害壓裂液;⑧采用空氣鉆井或負壓鉆井,降低地層損害;⑨強化排水采氣,建立 “要采氣,先排水”的開發(fā)思路;⑩增壓開采,提高采收率。
[1]馬新華,賈愛林,譚健,等 .中國致密砂巖氣開發(fā)工程技術與實踐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39(5):572~579.
[2]袁士義,胡永樂,羅凱 .天然氣開發(fā)技術現(xiàn)狀、挑戰(zhàn)及對策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5,32(6):1~6.
[3]楊華,付金華,劉新社,等 .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氣成藏條件與勘探開發(fā)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39(3):295~303.
[4]張水昌,米敬奎,劉柳紅,等 .中國致密砂巖煤成氣藏地質特征及成藏過程——以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與四川盆地須家河組氣藏為例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9,36(3):320~330.
[5]鄒才能,陶士振,朱如凱,等 .“連續(xù)型”氣藏及其大氣區(qū)形成機制與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疊統(tǒng)須家河組煤系大氣區(qū)為例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9,36 (3):307~319.
[6]趙文智,汪澤成,王紅軍,等 .中國中、低豐度大油氣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條件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8,35(6):641~650.
[7]趙文智,汪澤成,朱怡翔,等 .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低效氣藏的形成機理 [J].石油學報,2005,26(5):5~9.
[8]趙文智,王紅軍,徐春春,等 .川中地區(qū)須家河組天然氣藏大范圍成藏機理與富集條件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0,37(2):146~157.
[9]黃潔,朱如凱,侯讀杰,等 .沉積環(huán)境和層序地層對次生孔隙發(fā)育的影響——以川中地區(qū)須家河組碎屑巖儲集層為例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0,37 (2):158~166.
[10]郝國麗,柳廣弟,謝增業(yè),等 .川中地區(qū)須家河組致密砂巖氣藏氣水分布模式及影響因素分析 [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21(3):427~434.
[11]高樹生,熊偉,鐘兵,等 .川中須家河組低滲致密砂巖氣藏滲流規(guī)律及開發(fā)機理研究 [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1.81~90.
[12]葉禮友 .川中須家河組低滲砂巖氣藏滲流機理及儲層評價研究 [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99~102.
[13]Gao Shusheng,Ye Liyou,Xiong Wei,et al.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easurements of original water saturation and mobile water satura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gas[J].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10,27 (12):128902-1~128902-2.
[14]葉禮友,高樹生,熊偉,等 .可動水飽和度作為低滲砂巖氣藏儲層評價參數(shù)的論證 [J].石油天然氣學報 (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11,33 (1):57~59.
[15]陳啟文,董瑜,王飛,等 .蘇里格氣田水平井開發(fā)技術優(yōu)化 [J].天然氣工業(yè),2012,32(6):39~42.
[16]何東博,王麗娟,冀光,等 .蘇里格致密砂巖氣田開發(fā)井距優(yōu)化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39(4):458~464.
[17]舒勇,鄢捷年,熊春明,等 .低滲致密砂巖凝析氣藏液鎖損害機理及防治——以吐哈油田丘東氣藏為例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9,36 (5):628~634.
[18]趙峰,唐洪明,孟英峰,等 .低滲透致密氣藏水基欠平衡鉆井損害評價技術 [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9,36(1):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