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莉
(鎮(zhèn)海中學 浙江 寧波 315200)
從制度環(huán)境維度分析,我國現(xiàn)在實行的高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為,教學方法以考試方法為依據,學習的方式以教學的方式為依據,考試考什么內容教師就教什么內容,考試怎么考教師就怎么教.這種固定死板的教學模式遠遠偏離了高中物理教學最早的出發(fā)點,會將高中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越拉越遠.盡管我們一再呼吁高中物理教學要和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相貼近,但只要現(xiàn)今模式的高考存在,師生就不敢真正踐行生活教育理論,害怕不跟隨著高考的腳步,成績就會掉下來[1].
從教師教學的維度分析,尤其是高中教育,填鴨式的“滿堂灌”已成為常態(tài).教師主觀地將眾多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不給學生留有思考余地.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往往剝離了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得原本應該滿堂生機的物理課堂死氣沉沉.
從學生學習維度分析,鑒于當前物理教育脫離實際生活,不能從真正意義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因此學生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物理課堂不再是“充滿好奇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木然的表情和被動的接受”.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94.7%的學生能在身邊找到一些有關的物理知識,但對能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2].
生活教育理論首先是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來的,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包含4個要點:
(1)生活具有教育的意義,具體教育的作用;
(2)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
(3)教育為改造生活服務,在改造生活的實踐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4)“生活即教育”是對傳統(tǒng)教育脫離實際、脫離生活的批判.
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教育理論就是指生活就是一種教育,生活無處不在,教育也無處不在,我們要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知識,一邊學習一邊應用,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這與高中物理新課標對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學的要求也是高度一致的.隨著基礎教育課程的不斷改良,新推出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已經明確地提出了“要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以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理論為核心,重點強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知道怎樣合理地應用[3].作為一線教師,從這點上來講,物理課堂不僅要知識化,更要生活化.物理應該接近學生的生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不斷探索揭示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終身探索物理奧秘的樂趣.這正是新課程的“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2012年浙江省物理優(yōu)質課第一名的“曲線運動”一課,不僅成功吸引了學生,甚至深深折服了觀摩的幾百位教師及評委.感嘆之余,對其成功之處進行思考,除了幽默風趣的語言、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精美的實驗制作外,筆者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生活教育”滲透其中.下面以這課幾處片段為例,淺析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實例分析曲線運動速度方向知識點時,教師呈現(xiàn)出一幅圖片(圖1),學生哄堂大笑,教師解釋這是一次下雨天,騎自行車經過一段泥濘的路的樣子.
圖1
品味成功:(1)這個情景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在座的學生和觀摩教師都能感同身受,引起共鳴;(2)這幅圖片正是授課教師的,讓這個生活場景更加鮮活、生動、真實,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3)授課教師利用了學生的“仰巴腳”心理,用自己的“窘態(tài)”作為上課實例,更加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間接提高了上課的效率.
教師提問:泥巴離開車輪的方向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先來實物模擬這個情景.
實物情景模擬:如圖2,授課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展示實驗.
圖2
品味成功:課堂上情境重現(xiàn),增加了情境的真實性,此外,有學生的參與,更調動了其積極性.為研究這個現(xiàn)象的必要性做足了鋪墊.
學生回答:泥巴沿著輪子的切線方向離開.
教師總結:展示圖片3,相對騎車的人,泥巴離開后輪時的速度方向沿著車輪的切線方向.
思考提煉:物理源自于生活,生活是物理探究的源泉.課堂教學中,利用生活中真實現(xiàn)象創(chuàng)設小而具體、新穎有趣的生活化情境,能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其實就在身邊,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問題意識.
(接上文的教學片段)
教師提問:如何加以改進,避免重蹈老師的覆轍?
品味成功:“悟出道理”再次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這才是學習物理的根本目的.這個問題實在是妙!要求改進裝備,解決實際生活遇到的困難,體現(xiàn)當前所學的知識價值.
學生回答:加擋板.
教師追問:在哪個位置加擋板?這樣設計合理嗎?(教師拋磚引玉,設計如圖4擋板.)
師生討論:不合理.擋泥板太長,造成資源浪費.
品味成功:教學中滲透節(jié)約能源的思想,這更是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立足真正的生活教育.
教師提問:在圖3哪些區(qū)域加擋板?
學生回答:在CDEF區(qū)域.
教師引導:這些區(qū)域的擋泥板可以保護背部,但是腿就不管了嗎?
學生補充:還應有GH區(qū)域.
教師總結:應該在圖5所示的區(qū)域.
品味成功:詼諧幽默的語言,造就了輕松的課堂氣氛,立足生活教育,解決實際困難的思想滲透其中.
思考提煉:很多物理學家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最初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改造實際事物,促進人類和社會不斷發(fā)展,這正是物理學的真正價值.
“物理源自于生活,物理歸宿于生活”,這正是學習物理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正與新課程標準中“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相一致.然而當前的物理教學中,無論是制度環(huán)境還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都有待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學習生活教育理論,在教學中要善于并靈活應用生活教育理論,盡量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未來發(fā)展出發(fā),增加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新問題、新思路的學習內容,圍繞周圍世界經常發(fā)生的事情展開討論式探究,將生活融入教育,使教育引導生活,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終生探索物理世界的熱情.
1 李云交.淺談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新課程(中學),2011(9)
2 張曉東,等.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現(xiàn)狀調查報告.中學物理,2012(9)
3 沈俊.高中物理教學中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探究.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