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南昌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9)
小區(qū)一期由5幢14層高層住宅建筑組成,底層均采用大柱網(wǎng)勁性柱挑空或二層的轉換層特殊結構。上部12層的剪力墻結構荷載均通過1.8m厚板的轉換層,傳遞給若干根勁性柱,再傳遞給2m厚的地下室底板,這部分結構設計抗震要求較高,它是整幢樓受力的關鍵
部位,設計單位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施工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1)由于轉換板的自重大,因此相對于模板來說,其支撐要求也較高。
(2)由于轉換板的上部為標準層住宅,預留洞位置必須準確,因此孔洞留置有一定難度。
(3)轉換板鋼筋統(tǒng)長布置,對鋼筋的制作和綁扎有很高的要求。
(4)轉換板施工時,時逢大體積混凝土澆搗,因此裂縫控制和養(yǎng)護有相當?shù)碾y度。
由于轉換層板厚1.8m,不同于一般樓層,難以采用原有的控制洞口,所以不考慮預留控制洞口,而是采用建筑物周圍的控制點分3次分別接測到模板鋼筋和混凝土上,每次均由專業(yè)的測量人員進行復核,從而保證了建筑物軸線、標高和垂直度的準確性,具體做法是:
(1)根據(jù)現(xiàn)場坐標控制點先將軸線投到已鋪好的九夾板底模上,彈出軸線,用來控制預留洞和上下兩層共8皮Φ32mm的鋼筋,并在模板的挑口外側設置控制點。
(2)在最上層Φ32mm的鋼筋上引出軸線和標高,并用油漆做標志,用來固定上部剪力墻、暗柱的具體位置,即用線錘上引,并在模板外挑檐上口設控制點。
(3)在已澆好的混凝土面上,根據(jù)模板控制點,確定軸線,并根據(jù)現(xiàn)場坐標、控制點對軸線進行復核后確定最終軸線,將最終控制點固定在混凝土預埋鐵件上,作為以后的32層控制點,各層都以此控制點開孔上引。
(4)在軸線的三次投放過程中,各單位的專職測量員用專用的測量儀器進行檢查、復核,準確無誤后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1)轉換層的模板支撐體系是轉換層施工的關鍵,由于轉換板厚1.8m,加上施工荷載60kN/m2,所以在考慮轉換層本身排架支撐的同時,還要在地下室梁頂板支撐中同樣要考慮轉換層及支撐體系傳下的荷載。根據(jù)經(jīng)驗,轉換層和地下室支撐可采用Φ48mm腳手鋼管,排架間距為450mm×450mm,且上下對齊。每1.3m高設橫向水平拉桿來降低長細比,同時提高整體排架的穩(wěn)定性。
(2)平臺模板系統(tǒng)。平臺模板采用20mm厚雙層九夾板,中間夾一層薄膜,這樣做一是為了提高頂板剛度,防止變形;二是為了混凝土底板保溫,龍骨采用100mm×50mm木方,間距200mm。立桿按計算的網(wǎng)距設置,根部設木墊塊,縱橫向均有掃地桿連接,豎向每隔1.3m設縱橫牽桿,不足1.3m也加一道一直到頂部。對于跨度(柱間)超過5m的再加一道剪刀撐,并與柱(已澆)的支撐體系牢固連接,最上一道牽桿與立柱設雙扣件,以保證整個轉換層支撐體的整體剛度和穩(wěn)定性。
(3)荷載試驗。為了使整個支撐體系萬無一失,在混凝土澆搗之前,對整個排架的支撐體系作了全面的檢查,主要是用扭力扳手檢查扣件的牢固性是否滿足要求。再是在現(xiàn)場空地按方案做排架堆載試驗。試載排架的尺寸為2m×2m,鋼管間距500mm,然后加荷236kN,每根鋼管受力9.44kN,排架平臺受力59kN/m2,檢查扣件下口標高滑移變形和排架側向穩(wěn)定,均滿足支撐穩(wěn)定要求。而實際現(xiàn)澆轉換板混凝土荷載為45kN/m2,另加施工荷載 5kN/m2,共計受力 50kN/m2,且為群體受力,穩(wěn)定條件優(yōu)于試驗條件。試驗表明:排架能滿足實際施工要求。在施工實踐中,結合其它研究課題,選擇了一個區(qū)間進行支撐應力測試,發(fā)現(xiàn)實際受力要比理論計算小。分析原因,是由于厚板混凝土有一個自身的拱作用,將荷載部分傳遞給了勁性柱。
(1)轉換層混凝土方量大,厚度達1.8m,為了保證排架整體穩(wěn)定,混凝土澆搗順序為由中間向兩側推進或由兩側向中間推進,混凝土每皮澆搗高度控制在500mm左右,振搗時采用分層斜面式,棒桿插點為梅花6狀,棒距控制在500mm左右,要求不漏振,不過振,肉眼觀察混凝土表面無氣泡,不下沉為振搗密實。初凝后混凝土表面用平板振動機振一遍,用2m刮尺刮平,再用木蟹槎平,終凝前用機械磨光機磨光,磨光機不到位處用鐵板壓光,保證地坪一次成活,來滿足隨搗隨光的要求。
(2)由于轉換層表面面積大,混凝土面標高不宜控制,所以在混凝土澆搗前,在轉換層側模上彈出標高控制線,另外在暗柱主筋上設500mm高控制標高線,中間拉交叉麻線來控制中間混凝土標高。
(3)為了保證混凝土質量,工程技術人員對混凝土原材料、級配進行反復考察、調整,要求原材料石子為5~40mm粒徑的連續(xù)級配,黃砂的細度模數(shù)大于2.3,水泥和外摻劑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塌落度控制在13±3cm,同時要求商品混凝土供應商提供正確的混凝土初凝和終凝時間,以方便混凝土的澆搗工作。
(4)該項目的轉換層施工正好是冬季施工,為保證混凝土質量,針對冬季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制定了一系列冬季施工措施,在具體施工中嚴格執(zhí)行:①轉換層底模采用雙層九夾板,側模外掛雙層草包;②轉換層排架外側用尼龍彩條布或麻袋布進行全封閉,以防御穿堂風并保溫;③在排架內(nèi)用油汀加溫,以減少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④在混凝土澆搗完壓光后即用塑料薄膜覆蓋,再覆蓋兩層麻袋;⑤做到信息化施工,請專業(yè)測溫單位對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進行監(jiān)測。
總之,高層建筑結構的多樣性勢必帶來轉換層形式的多樣性,轉換層的施工應事先針對工程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組織,降低施工難度、節(jié)約施工成本、保證工程質量為目的。
[1]何慶華,某工程梁式混凝土轉換層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J]四川建材,2009.02.
[2]黃翠娟.淺談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19.